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分析和谐交通与可持续交通发展要求和低碳交通发展理念,研究了在构建和谐交通与可持续交通规划中如何践行低碳交通发展理念,为和谐交通与可持续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慢行交通 1)概念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1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虽然慢行交通出行速度较低,但在出行方式选择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交通结构中,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市居民出行交通碳排放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能源的消耗在城市能源消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发展低碳交通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介绍石家庄市交通现状及交通排放现状,分析石家庄市发展低碳交通的必要性,并针对发展低碳交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晔 《城市交通》2006,4(2):56-60,24
分析了城市建筑综合体交通协调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综合体与城市整体交通协调、建筑综合体内部交通平衡与建筑综合体内部交通环境设计三部分。阐述了设计中的三个主要步骤:交通区位与性质分析、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以及交通系统设计与评价。说明了城市建筑综合体交通协调设计应用的交通需求分析、交通设计与交通系统仿真三类核心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杭州市民中心交通协调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2008,6(3):78-78
日前,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成立,现有交通专业技术人员8名,其中交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4名。业务范围包括城市交通规划研究、宏观交通政策研究、交通科技成果研究,是面向政府决策、规划管理、城市建设服务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专业部门。主要职责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和建立城市交通基础数据信息系统,提供建设工程交通可行性研究及交通规划咨询等。  相似文献   

6.
美国交通立法和最新的交通授权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江评 《城市交通》2006,4(1):80-85
联邦交通立法的进步和完善促进了美国交通的稳步发展。介绍了美国交通立法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政治架构如何影响交通立法,交通立法中的交通项目安排、资金供给和分配,影响交通立法的主要因素,以及交通立法中最重要和活跃的部分——交通授权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以最新的交通授权法SAFETEA-LU为例加以介绍。指出交通立法尽管严格区分了行政和立法职能,但仍然体现了一定的相互妥协。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美国最新的交通立法仍然全面覆盖了众多的交通项目和相关事项,反映了重视生命、大力遏制交通的恶性外部影响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交通信息与交通行为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信息作用的对象是人,目的是交通行为控制。具有行为控制作用的交通信息来自交通控制系统或交通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客观上导致了交通行为控制,是建立在交通行为可控性基础上的,归咎于人的行为心理特点、社会特性等。交通控制信息对出行者行为控制,是以信息行为规则建立发布、接收和处罚等为主导的行为过程的结果;交通指导信息是以需求、目的、知识、刺激和回报为主导的心理过程的结果。探讨交通信息对交通行为控制作用是道路交通控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交通特征,微观交通组织、宏观交通组织、交通需求管理等交通组织思路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厦门市中心区20年的交通组织经验表明:虽然交通组织思路必须随着城市发展作出及时调整,交通需求管理却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2010,(6):98-98
交通规划的基础是交通需求模型,交通需求模型的基础则是对人们交通行为的科学研究。最新发行的一期美国交通研究会杂志收录了来自全世界各国研究者从不同侧面研究交通行为的18篇文章。这些文章研究了交通需求分析时可能存在的偏差、学生交通行为的时空特性、气候条件对交通行为的影响、节假日对人们出行时间灵活性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马林 《城市交通》2008,6(1):I0001-I0001
交通模型是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技术分支,是交通分析的手段.是制定交通战略、对策和交通规划方案的基础。在业外人士看来,交通模型是一些枯燥的数字、公式和算法,但对从事交通研究的同仁来讲,交通模型是我们探索把握交通发展客观规律、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旅游交通概念及其方式构成的研究人手,提出了旅游交通是指满足旅游者为实现旅游活动而产生的“移动”需要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客源地至目的地的交通、旅游景区交通、旅游景观交通三种方式,其特殊性在于交通的旅游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旅游交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8):153-155
针对哈尔滨交通环境日益恶化及交通拥堵严重,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阐明如何将平行控制理论应用于哈尔滨市智慧交通建设,通过交通感知网、信息传输网、交通云平台的建设及交通仿真优化、交通管控等四大系统的建设,有效的改善哈尔滨市的交通环境,助力哈尔滨交通出行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3.
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区交通规划,对大型“城中型”风号区交通规划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首先提出大型“城中型”风景区的概念,明确其交通规划思路应包括景区交通特征分析、景区交通发展战略和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然后,在对东湖风景区交通现状、主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整体交通体系的组织模式。最后,总结了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的重点内容,对东湖号区交通需求分析、“外疏内导、公交优先”的交通策略、停车场(库)规划、慢行交通系统的构建、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黄璇 《交通与运输》2015,31(2):13-15
<正>一、旅游度假区交通体系模式1.交通组成和特点交通是旅游度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活动中主要时间消耗、费用消耗以及效果因素。旅游交通既包括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交通(对外交通),同时更涵盖旅游目的地内部的交通。首先,旅游度假区的交通受天气及游客来源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交通需求的季节性变化很明显,往往在旅游高峰期,度假区所承受的交通需求压力明显大于普通季节。交通基础设施如果只按传统的标准来配置,  相似文献   

15.
龚星星 《城市交通》2009,7(5):49-55
介绍了芝加哥中心区交通规划建设情况,重点从道路网络、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方面解读中心区交通体系,分析其交通出行特征以及所采取的交通发展策略。总结中心区交通发展的经验,认为解决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打造立体化的道路网络,倡导多元化交通方式,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城市交通仿真平台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奥运城市交通仿真平台用于模拟奥运期间北京市区交通运行状况,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提供交通规划、交通组织、交通需求管理方案测试的平台。仿真平台采用先进的基于活动链的理念,在分析城市日常交通需求和赛时交通特征变化的基础上,以大量的实测数据为基础搭建了模型的框架体系,并介绍了背景交通模型和奥运运行模型两部分内容。最后,以赛时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制定为例,说明了奥运城市交通仿真平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世博交通保障整体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锡明  朱洪  邵丹 《城市交通》2010,8(2):14-20,60
世博会交通具有客流规模大且不均衡、与日常交通同向叠加等特征。为确保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日常交通与世博交通有序畅通,提出研制世博交通保障整体方案。首先介绍了整体方案与具体规划方案的区别并提出其构架。在分析世博期间交通运行总体状况及交通需求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以集约交通为导向的总体策略。编制了高配置、多层次的公共交通保障方案,引导与管控相结合的道路交通保障方案,整合扩容的交通信息服务保障方案,并研究储备了配套交通政策以便调节可能出现的交通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8.
四阶段法是交通需求预测的经典方法,分为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四个阶段,四阶段的基本模型和算法在宏观交通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交通规划管理的发展,四阶段法也暴露出自己的局限性。本文将分析四阶段法的局限性和探讨其它改善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亚运交通组织方案决策的科学性,对亚运交通仿真系统进行研究。建立了亚运交通仿真集成系统,包括亚运交通模型体系的设计、亚运交通数据采集与基础信息平台的构建、亚运交通仿真子系统平台的构建与集成三个环节。系统仿真结果与亚运期间交通运行状况的对比结果表明,不论是交通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还是亚运专用道系统的使用,亚运会及亚残运会开、闭幕式和重点赛区交通组织方案的实施,最大预测误差均为10%左右,最小预测误差为2.5%。亚运交通仿真集成系统在后亚运时代将继续为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提供定量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0.
1发展历程 1)初级阶段宁波交通模型雏形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和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对宁波市进行了机动车OD调查、居民OD调查以及道路交通量调查。1997年,同济大学和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了《宁波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该项目以1992年调查数据为基础,参考日本做法,采用“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分配”三阶段交通需求分析法,通过EMME/2交通规划软件首次建立了宁波交通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