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共交通出行者ATIS信息选择行为对ATIS实际实施效果存在显著影响。本文以大连市公共交通出行信息需求专项调查为基础,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并定义ATIS信息因子,对公共交通相关ATIS信息进行合理分类,同时引入公共交通出行者年龄、职业、先进通讯技术使用情况等个人特征变量,建立公共交通出行者ATIS信息选择Binary Logit 模型,对公共交通出行者ATIS信息选择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公共交通出行者个人特征与ATIS信息内容特性对公共交通出行者ATIS信息选择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与运营应进一步面向公共交通出行者实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公交信息对出行前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选取了公交出行距离信息、 公交车辆位置信息、道路拥堵情况信息和公交换乘信息等四种公共交通信息,通过均匀 设计方法,设计四种公共交通信息组合条件下的居民出行交通方式选择意向调查,并通 过在湖北襄阳获得的数据,建立了多项Logit 模型,定量分析了显著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 明,公交信息对出行前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比较显著,且不同的公交信息对出行方式选 择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总体上会增加人们选择公交出行的意愿;对于已购车的出行者,公 交信息的影响十分有限,而个人对于公共交通的偏好也会影响其出行方式选择的意向.研 究建议,提供更准确和丰富的公交信息服务以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的出行信息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行信息是影响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出行信息传递能够提高系统服务水平及对出行者的吸引力.基于出行全过程和多模式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角度,建立了出行信息搜寻模型,并对出行者的出行信息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基于物元分析理论提出了出行信息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给出一个出行信息有效性评价实例,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公交优先”战略背景下,公共交通的建设发展有必要清楚了解居民的公交选择需求和偏好.研究基于上海市居民公交出行选择偏好问卷调查结果,首先分析了上海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费用、便捷性等方面对公共交通出行者选择及放弃公交的敏感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上海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做了分析.研究成果对于上海市公共交通发展和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公共交通出行者选择偏好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论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5.
私家车出行者对ATIS信息的选择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开展大连市私家车出行者ATIS信息需求意向调查,以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累积Logit模型理论为基础,对ATIS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同时引入出行者性别、年龄、收入水平、交通补助情况等特性变量,建立私家车出行者ATIS信息选择模型。模型标定结果显示,私家车出行者个人特征与ATIS信息特性对ATIS信息选择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私家车出行者主要关注与出行质量相关的信息,收入水平、交通补助、驾照保有情况等对私家车出行者ATIS信息选择意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出行者信息系统的建立加强了出行和交通系统之间的联系,使得活动出行决策形成一个动态决策调整过程. 在分析信息作用下的活动出行需求变化的基础上,以信息对出行者的短期决策影响为研究对象,基于吉林市居民出行的SP调查数据,探讨了出行者出发时间、出行方式、路径选择决策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考虑出行者对信息持有的态度等影响因素,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出行者决策行为的内在联系. 结果表明,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与出发时间及路径选择之间密切相关,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则相对独立. 研究结论可为城市交通需求预测及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出行者信息系统的建立加强了出行和交通系统之间的联系,使得活动出行决策形成一个动态决策调整过程. 在分析信息作用下的活动出行需求变化的基础上,以信息对出行者的短期决策影响为研究对象,基于吉林市居民出行的SP调查数据,探讨了出行者出发时间、出行方式、路径选择决策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考虑出行者对信息持有的态度等影响因素,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出行者决策行为的内在联系. 结果表明,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与出发时间及路径选择之间密切相关,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则相对独立. 研究结论可为城市交通需求预测及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钟芳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3,15(1):66-67,72
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或者其他出行方式对于出行者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行者依据所获得的信息修正自己的行为策略。应用演化博弈论对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进行分析,建立出行方式选择的演化模型,分析该模型并提出改善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刘锴  王彪  孙小慧 《城市交通》2013,(4):75-80,74
为提高先进的出行者信息服务(ATIS)对交通系统效率的改善能力,需深入分析ATIS不确定性问题对主动查询或被动接受ATIS的出行者的影响。回顾了近20年的相关文献,从出行者交通信息需求及影响因素、ATIS对出行者选择行为的影响、交通信息检索行为和出行选择决策模式、ATIS不确定性的作用机理等四方面分析了ATIS不确定性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指出既有文献缺乏对不确定性ATIS作用机理的深刻阐述,尤其缺少针对采用不同决策方式和具有不同知识水平的出行者的认知差异分析。未来研究只有关注出行者对ATIS不确定性的主观认知和感知价值,洞悉面向ATIS不确定性时各类出行者的适应性决策方法,才能有效改善ATIS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公共交通出行问询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交出行问询系统>属于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旅行者信息系统ATIS(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的范畴,是一个以可能选择公共交通方式的出行者为服务对象的电脑信息查询系统.该系统能够用交叉路口、集散点、居民新村、线路站点、著名建筑物、企事业单位等多种方式定义出行的起点或终点,通过系统的搜索计算,向乘客提供最佳的出行路线和转乘方法,以及换乘次数、乘行距离、换乘步行距离等辅助信息,为出行者提供出行前信息.  相似文献   

11.
共享自动驾驶汽车(Shared Autonomous Vehicles,SAV)是自动驾驶汽车和共享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出行方式. 为探究出行者在考虑合乘的SAV与私家车或公共交通之间的选择偏好,实施了SAV选择意愿调查,并分析了考虑合乘的SAV的潜在用户特征. 基于问卷调查所得有效数据,采用K-Means 聚类法划分了历史出行模式,利用因子分析对性格态度特征进行了分类. 分别对有无私家车人群建立解释变量的参数服从不同分布的混合Logit 模型,并对参数标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出行方式特性非常显著地影响出行者方式选择行为,性格态度特征是影响出行者选择考虑合乘的SAV出行方式的显著因素,且其显著性明显高于性别、年龄等社会经济属性.  相似文献   

12.
为剖析突发公共事件持续期风险感知属性对居民中长距离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非集计理论,构建风险感知差异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多元Logit模型.在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期,通过网络采集1 643份有效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标定模型参数,获取突发公共事件持续期,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主要风险感知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防控措施和防控措施了解程度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以航空运输为参考,途径站点暴露率增加对铁路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有负向影响,对公路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有正向影响;保持疫情持续期航空的低票价,以及加大航空运输防控措施的宣传可提高居民选择航空出行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为剖析突发公共事件持续期风险感知属性对居民中长距离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非集计理论,构建风险感知差异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多元Logit模型.在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期,通过网络采集1 643份有效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标定模型参数,获取突发公共事件持续期,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主要风险感知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防控措施和防控措施了解程度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以航空运输为参考,途径站点暴露率增加对铁路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有负向影响,对公路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有正向影响;保持疫情持续期航空的低票价,以及加大航空运输防控措施的宣传可提高居民选择航空出行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滕靖  杨晓光 《城市交通》2010,8(3):72-78
为促进城市公交行业的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对公交企业加强营运质量监管并采取有效、透明的财政补贴策略,由此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公交监管信息系统的研发设计。首先,分析了公交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基于可比性条件重构公交营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然后,解析公交企业收支平衡关系,研究成本规制的决策内容和方法。在上述基础上,设计面向政府行业管理的公交监管信息系统功能架构。最后,给出监管系统在公交信息化平台体系中的接入位置及与其他信息平台之间的互联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公交出行选择行为、环保意识与出行习惯之间缺少定量分析交互作用的问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结合习惯驱动行为理论,构建公交出行选择行为结构方程基本模型A,增加环保意识的扩展模型B,以及涵盖环保意识和出行习惯的扩展模型C,对比分析公交出行选择行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将模型运用于重庆市实例分析,共回收有效问卷401份.结果表明:模型C的拟合效果及解释性最好,模型B其次;环保意识、出行习惯均对公交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存在影响,但影响程度低于行为意向和知觉行为控制.  相似文献   

16.
将可拓工程方法与城市公交枢纽站评价因子相结合,建立了城市公交枢纽站多级可拓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简单关联函数和相似系数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能从待评样本寻求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对城市公交枢纽站布局进行一级和二级可拓评价,给出布局方案等级评定.实例结果表明,该参评因素可拓权重确定方法可有效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城市公交枢纽站多级可拓评价可最大限度地对评价指标信息进行综合,从而客观、合理地反映了布局方案优劣.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网络和常规公交网络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乘客在两网复合网络上的方式选择行为有助于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协同运营。然而,以往的研究通常只对单个网络出行进行研究,未考虑到出行完整性。针对此不足,基于多源数据融合、轨道与公交网络拓扑融合,提出乘客在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上的完整出行提取方法;复杂网络中方式选择的本质是路径选择,因此在构建耦合换乘站点的公共交通复合网络基础上,建立5种考虑多种因素组合的多项Logit选择模型,以分析在复合网络中对乘客出行行为影响最显著的因素组合;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某工作日的公共交通网络及刷卡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完整出行的选择模型优于基于出行阶段的选择模型;通勤者在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上的方式选择行为与考虑在车时间、候车时间、换乘时间、换乘次数的出行总时间及票价因素显著相关,且出行总时间的影响更大;换乘、候车时间对通勤乘客在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中方式选择的影响较低,通勤者更加偏好出行总时间短的路径。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轨道与公交的协同程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多类用户交通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路网在随机因素作用下造成的出行者行程时间的不确定性.假设出行者基于期望行程时间和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均衡选择路径,根据出行者对待行程时间可靠性的不同态度,将其路径选择行为分类,建立了基于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多类用户交通分配的变分不等式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对角化算法.对一个小型测试网络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出行者在不确定环境下的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