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带一路"战略,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将拉开我国海洋外交的新篇章。中国海事作为我国海洋事务的主管机关之一,必须清楚定位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角色,同时必须在这项伟大的战略中展现出自己的作为,主动而为,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当作服务国家战略、提升自身能力的契机,为"海洋强国"贡献力量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为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加深与亚欧非等国合作关系,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相继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得到了国内外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纷纷表示愿意与中国建立良好的经贸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实施,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会极大促进我国航运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航运企业也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航运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作用,并带动其他行业的合作与发展,共同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3月下旬,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表明一带一路建设拉开序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又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湛江海事人,要在"一带一路"战略这场伟大的变革中认清自身肩负的使命,认真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全力支持保障湛江港口经济发展,保证海上安全形势的稳定,为湛江跨越发展,快速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据不完全统计,按吨位计算,全球约1/2的商船途经南海,运载着全球1/3的货运总量。随着国家"一带一路"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地处南海最前沿的海南,因此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近年来,作为国家派驻海南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机构的海南海事局,主动将自身海事专业优势与海南地方经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  相似文献   

6.
<正>"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去年金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连访问中亚、东南亚国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  相似文献   

7.
<正>千百年前,一条横跨欧亚的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与世界连接在一起,"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荣景象随处可见。时光荏苒,步入新世纪,沉寂千年的古丝路,再度被世人所瞩目。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东盟国家时,高瞻远瞩地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已成为国家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海丝"复兴机遇千载难逢1994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便提出了再造一个"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第一次以超前  相似文献   

8.
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进和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航运业和各类涉海用海活动蓬勃发展,海上应急保障国家战略、服务民生发展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应对处置各类海上突发事件的复杂性、艰巨性日益凸显。基于STAMP模型建立海上船舶通航安全控制结构,并解析"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致因,对应急处置进行分析,对该事故处置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关键环节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海上搜救和海上重大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高峰 《珠江水运》2014,(19):43-4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10月访问东盟期间提出的倡议。此后,中国政府在多个重要会议上表达了启建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决心。因鸦片战争沉寂了100多年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如今再次被提上新的议程,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呢?经济全球化的现实需要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大格局,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港口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经济活动与国家经济战略实施密切相关。如何正确认识"一带一路"战略对港口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是港口企业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同年10月3日,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习近平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  相似文献   

11.
宁波海事局:船员归乡之路海事"疫"路守护文丁涵池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人们对家的渴望。随着节日临近,众多在外漂泊的游子纷纷踏上了返乡的"征程",然而有的"征程"却隔着千重浪,有的"征程"却"疫"路茫茫……"海事老师,我可以回家过年了!谢谢你们!如果一切顺利,腊月廿八,我们就能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了。"春运首日,宁波海事局船员管理处接到了船员小王从隔离酒店打来的电话,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一条神奇的海路。它自秦汉之际兴起,在历史延伸中不断拓展为交通贸易的黄金路线。它自中国东南沿海,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印度洋、波斯湾,远及东非、欧洲,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舶交海中,不知其数",蔚成中国与外国商业贸易的大动脉。它就是海上丝绸之路。隋唐时期,运送的大宗货物多是丝绸,人们把它称作"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瓷器渐成主要出口货物,它被叫作"陶瓷之路";明代,涌向欧洲的茶叶成为最大数量的  相似文献   

13.
充满商机的"新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太平洋西岸中国连云港开始的陇海、兰新铁路向西延伸,在中国西部边境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德鲁日巴站接轨,从而构成了一条沿当年亚欧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经亚洲、欧洲诸国直到大西洋的另一条陆上通道,这就是新亚欧大陆桥.它是一条对亚欧大陆经贸活动发挥巨大作用的现代"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东南沿海的泉州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曾创下与98个国家、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记录。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作为往来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泉州早在宋元时期就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最大港口,元朝初期朝廷就在泉  相似文献   

15.
<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自隋唐繁盛,至宋元鼎盛,自明清衰落。绵延两千年、跨越亚欧非的海上丝绸之路,用其沧桑剧变,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苦难,留下了深沉的时空启迪。形成期——秦汉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与南海两条起航线。中国南方是南岛人种的发源地。先秦时代称之为百越民族,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他们拥有优秀的航海经验和冒险精神,足迹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史前时代起即开始了向远洋迁徙,马达加斯加、夏威夷、新西兰均有分布,其文化间接影响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岛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港口》2016,(Z1):25-32
登州港(蓬莱水城)位于中国山东半岛北部,是《新唐书》记载"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的千年古港,为唐朝与朝鲜、日本遣唐使往来的出入港口。2005年登州港发现2艘高丽古船,历经中韩船史专家多年的共同研究表明,蓬莱4号古船为朝鲜半岛的传统平底船,蓬莱3号古船的船型为""型结构,蓬莱3号古船的船壳连接为高丽造船技术,船体结构采用舱壁、肋骨、桅座、补强材等中国造船技术,是中韩造船技术交流的珍贵文物实例,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发现的重要海洋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港口》2016,(Z1):13-16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具有源远流长的海丝文化,自古享有"东方第一大港"、"四海人文第一邦"等盛名,今又被赋予"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东亚文化之都"等诸多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泉州顺势而为、加快发展,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独占福建近"半壁江山",更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三甲"。本研究中,笔者拟对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进行了一番粗浅探寻,以期为各界有为之士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盟国家时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开放水平,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全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战略背景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尤其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合纵连横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  相似文献   

19.
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运人才需求结构和能力变化,提出为适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航运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培养"国际型、综合型、实践型"三维一体的航运人才;采用胜任力模型,从表面和潜在两方面进行胜任特征细分和定义,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运人才胜任特征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