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办学定位和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分析以海洋石油为特色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提出在新形势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从提升课程理论教学绩效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视角出发,达到培养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的目的.文中结合湖北省精品课程"船舶建造工艺学"的相关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造船工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但仍不是造船强国.要成为造船强国,首要是要培养出国际一流的造船专业人才.文中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自身需要和船舶产品国际化特征对人才的要求两方面论证了船舶专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开展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国际化教育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4.
上海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与沪东造船集团合作,研究制定专业理论+工程实践的“3+1”模式,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卓越航运类工程人才课程体系,通过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系统等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船舶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进行船舶与海洋工程产品设计、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基本能力的人才,努力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现状与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讨论分析专业教育教学如何适应我国船舶工业迅猛发展的形势,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6.
结合智能船舶发展特点,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智能船舶对传统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教育的影响,进而分析"人工智能+"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探讨构建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5333"教育培养体系,强化学科融合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新机制,形成面向智能船舶的复合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以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模版,介绍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在确保教学质量而又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制定和实施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完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1论坛概况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2011年工作要点中关于“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方面更加突出为科技人才成长服务”的工作重点;为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的培养,分析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需求趋势,交流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经验,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武汉造船工程学会、江苏省造船工程学、武汉理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由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和《船海工程》杂志社承办,由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协办的“2011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发展论坛”于2011年5月20日至22日在江苏镇江举行.  相似文献   

9.
前言     
船舶力学的发展不断地推动和促进着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发展.船舶力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而船舶与海洋工程的需求又是船舶力学发展的基础,两者密切相关,与时俱进.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船舶力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科学论文交流的平台,把我国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研究成果介绍到世界,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委员会于1997年联合创办了《船舶力学》杂志,同年9月份《船舶力学》第1期与读者正式见面.随后,每期都按时出版,迄今当她满二十周岁的生日时已出版发行165期.  相似文献   

10.
《机电设备》2013,(5):40
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主办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综合类科技期刊,1985年创刊。《船舶与海洋工程》反映该领域新成果、新进展,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有关师生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