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沈华 《科技交流》2006,36(4):174-176
包西铁路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货运通道,肩负着煤炭运输的艰巨任务,沿线经过的地段多为煤窑采空区,这些地段地基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本通道的畅通,本文根据实际工点说明了煤窑空的工程稳定判断、处理的方法选择及处理宽度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某铁路客运专线DK227+395~DK227+495段邻近小煤窑采空区,为了准确查明采空区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小煤窑的采空范围、埋深和边界,分析采空区对铁路工程的影响。克服小煤窑既有资料缺乏、隐伏问题较多等困难,采用资料搜集、地面调查走访、综合物探、钻探验证及室内试验的综合勘察方法,确定了采空范围、塌陷破坏影响边界及安全边界,并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小煤窑采空区走访调查工作是综合勘察手段的基础;(2)采用两种及以上物探方法可以提高物探成果精度及准确度,减少钻探工作量;(3)该小煤窑采空区目前稳定性较差,可采用注浆加固等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旭 《铁道勘察》2015,(3):54-57
总结小煤窑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标准及处理措施,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大面积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应根据地表位移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判断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严栋 《铁道工程学报》2014,(4):11-14,56
研究目的:采空区已经成为影响铁路方案的重要不良地质因素,因其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而对铁路工程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当铁路穿越采空区时,通过采用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及运用铁路保护煤柱方法,评价其对铁路的影响,为铁路安全边界范围确定及采空区加固处理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满足铁路工程的沉降控制要求。研究结论:(1)铁路采空区勘察在充分利用煤矿采掘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物探及钻探的方法进行详细勘测,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综合确定采空区的边界范围;(2)根据勘察揭露煤层埋藏深度,利用空间几何关系,得到煤层的产状;(3)通过综合勘察成果,采用铁路保护煤柱的设计方法评价铁路的稳定性及其安全边界范围,对采空区安全边界范围内采用注浆加固处理,能够满足铁路沉降控制要求;(4)本文可以为类似采空区工程地质勘察及稳定性评价提供一定的指导及参考。  相似文献   

5.
包西铁路在陕北有红柳林接轨方案和大保当接轨方案。红柳林接轨方案在乌兰木伦河两岸通过大面积范围的煤矿采空区;大保当接轨方案无采空区,但通过风沙区,广泛分布的煤矿采空区及风沙区控制线路方案。通过对采空区和风沙区分布综合勘察,分析评价采空区稳定性和风沙区活动性及危害,并从工程地质条件、压煤、工程建设难度、工程投资对两大接轨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推荐投资较省的大保当接轨方案为贯通方案。  相似文献   

6.
包西铁路通道属包柳通道的组成部分,是陕北、内蒙古中西部与西南、华东、中南、关中及陕南等地区客货交流的便捷通道。米家园则榆溪河特大桥为包西铁路通道重点工程之一,该桥桥高55m,先后跨越榆溪河、国道G210、灌渠等。此桥桥址位于风积沙及黄土台塬区,部分桥梁位于古煤窑采空区,地质相对复杂,控制因素多,设计难度大。此文通过桥式方案比选,从梁部结构的选用、施工难易程度、水文条件优劣及工程造价高低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选择出较为合理的桥式方案。  相似文献   

7.
小煤窑采空区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匮乏等自身的特点是铁路勘察的难点之一。物探是小煤窑采空区的重要勘探手段,弥补了其他勘探手段的不足。高密度激电法和瞬态瑞雷波法是工程勘察中经常用到的物探方法,也是采空区勘察的有效物探方法。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结合其在某小煤窑勘察中的实际应用,阐述综合物探在小煤窑勘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岩溶的分布及特征,对岩溶路基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铁路岩溶路基类型(路堤、路堑)、岩溶地下水以及岩溶的特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及原则,对铁路岩溶路基稳定性评价及其处理方法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苗晓岐 《铁道勘察》2011,37(4):40-42
查明小煤窑采空区对铁路地质选线、采空区处理意义重大。根据采空区的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实例阐述了瞬变电磁法在采空区探测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有采空区的地区,铁路选线及工程处理都建立在采空区移动盆地评价的基础上,但评价采用什么规程及参数计算存在较大争议。文章对比有效规范、规程的主要特点,结合不同铁路技术标准、不同工程对沉降的要求及从中铁二院最近几年的典型采空区移动盆地工点评价进行了研究,对主要争议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1)一般情况下,对采空区移动盆地边界的评...  相似文献   

11.
田德铁路小龙煤矿采空区的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田德铁路在右江盆地中通过小龙煤矿采空区,其稳定性对铁路走向影响较大。文章通过分析和评价采空区的稳定性,为铁路地质选线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对采空区的地质状况、开采情况及地表变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观测,并参照有关理论对采空区进行稳定性检算,分析和评价采空区的稳定性。对3个线位方案进行比较,提出合理的方案设计方案。研究结果:小龙煤矿采空区地表变形明显,处于移动和变形的活跃期,预计最大下沉量约为1.61 m。研究结论:采空区稳定性较差,工程处理难度大,费用高,建议线路绕避采空区,推荐投资较省的CK方案为贯通方案。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本文结合沪昆铁路上纸厂煤矿的小型采空区的勘察,通过对小型采空区勘察方法研究,探讨小型采空区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对铁路工程建设提出处理意见,并总结铁路通过采空区的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对于小型采空区,勘察范围应由大到小,先是在宏观上认识研究区的采空情况,最后重点研究对工程有影响的区域;(2)在勘察方法上按照先地质调查测绘,然后物探最后钻探,并在这三个过程中用这三个方法进行相互验证,相互补充;(3)应注意区分采空区类型,根据工程特点,确立勘察重点、选用相应的稳定性评价方法;(4)采用洞顶坍塌堵塞法及手册法对上纸厂小型采空区进行稳定性验算,得出了可以不对上纸厂采空区进行处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采空区残余沉降预测是采空区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理论的重要内容,对研究采空区上方建筑物抗变形优化设计及地基沉降变形预测预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概况,选择合理的地表沉陷预测模型;通过地表沉陷预测程序,结合采空区移动时间及地表分析,对铁路沿线地表沉陷进行预测和分析,为线路方案比选提供地质依据,达到铁路工程跨越采空区地质选线的目的。研究结论:(1)针对本采空区开采时间跨度大、回采率低的特点,地表移动变形预测可采用概率积分法预测模型;(2)采空区边界可以通过开采方式、煤窑井口、钻孔数据和地面塌陷情况综合分析确定;(3)通过残余沉降、倾斜、曲率变形量以及影响线路长度等参数可以看出,该段线路穿越老采空区采用长桥方案更切合实际;(4)根据预测残余移动变形影响边界对长桥方案进一步优化,经实际工程验证,成果可靠;(5)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跨越采空区铁路工程地质选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某煤炭采空区对铁路工程的影响,为采空区选线提供合理的建议,采用现场调查、地质钻探及原位测试的方法,查明了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现状;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巷道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进行采空区铁路地基稳定性分析,确定了处理深度及宽度;从工程地质、处理范围、防护加固效果及抵抗变形四个方面,对铁路通过采空区的形式及其采取的防护加固措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路基挖方的形式优于隧道形式;(2)对采空区煤层上覆土层实施卸压,对铁路围护带按68°影响角确定的处理宽度及深度进行注浆加固,可确保铁路安全通过采空区。  相似文献   

15.
甘泉线铁路采空区路基地基处理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东  丁海军 《铁道勘察》2011,37(5):65-68,75
介绍了甘泉线铁路DK63+850.00~DK63+977.40段采空区范围内的工程概况,结合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其稳定性做出了评价,制定了采用注浆技术进行加固的地基处理方案。通过注浆技术的实施,能够有效充填采空区空洞及基岩裂隙,确保路基基底的安全和稳定,有效预防路基失稳、下沉、塌陷等病害。  相似文献   

16.
王生仁 《铁道勘察》2007,33(4):76-78
结合包西铁路沿线煤矿(窑)采空区现状,对煤矿(窑)采空区进行了分类和变形特征研究,并提出了可行的工程措施及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大莱龙铁路龙口进港线穿越多个大型采空区。通过对采空塌陷稳定时间、安全深度、最大下沉量、最大下沉速度的分析 ,论证了采空区地基的稳定性 ,提出了选线及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晓智 《科技交流》2009,39(4):18-23
西安平凉铁路(以下简称西平线)通过了下沟煤矿采空区,文章深入分析了采空区的特点,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评价中参考了煤矿部门鉴定后的课题成果和模型试验成果,研究了不同的通过采空区的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可供铁路通过大范围煤田选线借鉴.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成都至重庆铁路客运专线荣昌至永川段通过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夹石灰岩地层,石灰岩被大量开采后形成石材采空区,石材采空区分布广、埋深浅,地表易变形、开裂、塌陷,对客运专线工程危害极大,因此有必要查清其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处理。研究结论:通过对成渝客专荣昌至永川段分布的大量石材采空区进行勘察与评价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石材采空区勘察难度大,应进行综合勘察,在推测的采空区域和物探解译的采空疑似区域布置大量的钻孔验证,成果资料应综合分析研究;(2)影响石材采空区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多,应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结论应相互验证;(3)对于高速无砟轨道,应选取边界角来计算安全距离,并预留一定的围护带宽度,确保工程安全;(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通过采空区的铁路、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某铁路隧道隧址区分布有小煤窑采空区。为查明采空区的分布,通过实地调查地表变形、收集矿区煤层资料等手段,大致确定了采空区的范围和深度;采用高密度电法沿隧道布置纵向和横向测线,进一步确定了采空区的分布,最后通过在隧道两侧布置钻探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分布于隧道拱顶上方2~4 m。由于线位平面绕避非常困难,通过降低线位高程12 m,使得隧道从采空区下方通过。施工中可通过加强超前支护,采用复合式加强衬砌,增加防排水设备、有害气体检测等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