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显峰  杨露菁  张伟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7):102-104,133
文章在分析合成孔径雷达(SAR)仿真成像原理上,利用Multigen Creator实现舰船三维模型的建立,通过Vega软件的参数设置,得到舰船目标的SAR仿真图像。同时,应用图形电磁计算方法获得舰船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通过投影变换,获得舰船目标的SAR仿真图像。最后,根据得到的仿真图像,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合成孔径雷达SAR由于穿透力强,可全天候工作,目前在海上目标探测等领域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SAR图像的舰船识别技术也成为一项热点研究。本文研究侧重于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实现海上舰船SAR图像的快速、准确识别。首先介绍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原理,然后基于深度学习网络建立了SAR图像船舶快速识别算法,最后结合海上SAR图像数据进行了舰船识别的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采用Zernike矩和支持向量机SVM结合对SAR图像中的舰船目标类型进行分类识别的算法。此算法首先对SAR舰船切片图像进行预处理,再采用Zernike矩提取SAR舰船图像切片的旋转不变特征算子;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目标样本进行训练构造分类器,并采用"一对一"多类方式实现多类舰船目标的识别。最后,仿真建立3类舰船三维模型,并利用本文算法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识别舰船目标。  相似文献   

4.
舰船目标的检测与识别技术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在海上交通管理和航线疏导上,舰船目标检测技术可以提供舰船准确的航行速度等信息,另一方面,海上舰船检测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敌方舰船侦察、锁定等,对保护海上领土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针对SAR技术舰船目标图像特征提取、噪声过滤等问题,采用一种有序数据可变索引技术,提高了舰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处理的精度,并进行了海上舰船目标的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5.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候、全方位的目标监测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和工业领域。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的舰船目标检测技术,海上舰船目标的检测和识别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能够提高海上交通的管理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成像原理,然后基于LEE滤波器介绍SAR图像的噪声处理,最后针对舰船SAR图像的目标特征进行了识别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SAR图像在海上舰船武器导航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SAR图像的配准是准确导航的关键技术。为获取准确高效的SAR图像匹配结果,本文提出一种利用SIFT算法进行雷达SAR图像的匹配方法。首先,通过SIFT算法从SAR图像中获取大量的尺度不变极值点,生成SAR图像的特征描述符;然后,为更有效的进行特征匹配,本文采用单系数法作为特征匹配的距离度量;最后,通过实验对算法进行仿真,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取得较好的匹配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SAR图像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几何特征被广泛应用在目标识别中,长宽特征因其简单直观、效率高、易于提取等优势,常被作为船只类型的初始判定,针对SAR图像舰船目标长宽特征提取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方法。首先通过水平集以及形态学方法获得预处理后的目标图像,利用PCA算法获取SAR图像舰船目标的长轴,结合最小二乘椭圆拟合方法获取舰船目标的短轴,最终得到舰船目标的长宽特征。通过实测SAR图像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背景杂波干扰下,抑制相干斑噪声的影响,提高了长宽提取的精度,是一种有效的舰船目标长宽特征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技术在舰船检测和监视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舰船目标识别方面。当运用SAR图像技术进行舰船尾迹检测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自适应的检测算法和检测系统,导致舰船尾迹检测的项目稀少,获取的目标信息单一,既无法发挥SAR图像技术的优点,又无法准确有效地进行舰船尾迹检测。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尾迹产生的因素,在Hough变换的基础上,进行了SAR图像技术在舰船尾迹检测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SAR舰船目标分割方法进行研究,给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与K均值聚类相结合的舰船目标分割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利用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优秀的图像去噪能力,对SAR图像进行降噪处理,以减少相干噪声对分割结果的影响;然后通过改进的K均值聚类方法进行舰船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对SAT舰船目标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10.
海面舰船尾迹SAR图像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尾迹的仿真研究有利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对舰船的检测与识别。针对舰船航行环境的复杂性,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舰船尾迹仿真方法。在引入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快速求解海面基础上,加入波流相互作用,使海面与尾迹较真实的融合在一起,然后基于随机多尺度模型给出了舰船尾迹后向散射的简化计算模型,最后结合速度聚束调制和调制变换函数仿真出SAR图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舰船主柴油机双机并车控制仿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对舰船主柴油机调速的工作原理分析入手,介绍现在常用的3种舰船主柴油机双机并车运行控制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然后,利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仿真应用软件Matlab,建立主柴油机、调速系统和推进装置的仿真模型,并对功率反馈调速器进行仿真试验研究,阐明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舰船主柴油机双机并车控制技术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厚奎  罗浩  包磊 《中国修船》2007,20(6):42-45
舰艇智能机动仿真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对舰艇智能机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引入了模糊专家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并具体论述了其理论与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3.
船舶碰撞事故往往会引起被撞船的船体结构严重损坏,并且威胁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在船一船碰撞中被撞船的损伤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舷侧结构的碰撞性能;二是撞击船艏结构的相对刚度.船舶的艏部结构刚度一般远远高于舷侧结构的刚度,在船舶碰撞研究时,通常将撞头理想化为刚体,不考虑其损伤变形和能量吸收,这样做实际上过于保守.本文针对舰船,主要研究舰艏结构的碰撞损伤特性,将撞击舰艏作为可变形结构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得到了一些艏部变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未来海战模式由“平台中心战”转向“网络中心战”,这一变化必然对海军舰艇编队作战指挥提出新要求。探讨了在信息战条件下,以网络化的编队通信网为基础,以区域无缝的探测网络为耳目,以编队火力和综合电子对抗技术为主要打击手段,以网络化指挥控制为核心的海军舰艇编队作战指挥系统的体系构成,并描述了其组成结构和主要功能。该构想的实现可极大提高舰艇编队在现代海战中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折叠式夹层板船体结构耐撞性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高船体结构的耐撞性能是开展船舶碰撞与搁浅研究的主要目的,通过船体结构耐撞设计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对常规船体结构进行优化来提高结构耐撞性能是有限的,设计新型高效的吸能单元是提高结构耐撞性能的有效途径m折叠式夹层板具有吸能好、比强高、刚度大等特性,是一种理想的能量吸收单元.引进特种吸能单元FSP设计出一种新式耐撞结构形式,分别应用于双壳、单壳舷侧结构,对其耐撞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分析,证实FSP舷侧结构显著提高了单壳、双壳舷侧结构的抗撞能力,FSP结构是一种先进的耐撞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MultiGen Creator和Vega的船舶货物吊装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船舶货物吊装仿真不同于一般的视觉仿真,它要求视景系统中的实体模型具有精确的几何信息,以便对船舶和塔吊进行力的计算。该文阐述了以MultiGen Creator和Vega为软件平台建立船舶环境模型的要旨,介绍了仿真系统开发的方法,并探讨了复杂运动体的工程仿真技术,解决了船舶货物装卸的运动模拟、吊装方案设计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开发海军航空兵作战指挥训练系统可提高海军航空兵部队仿真训练和院校教学的质量.通过对海军航空兵编队联邦仿真成员的开发、集成、运行和管理,分析了海军航空兵作战指挥训练系统的关键技术.介绍了海军航空兵作战指挥训练系统的功能和框架.基于分布交互仿真体系结构和虚拟仿真技术,设计并实现了视景仿真系统.分析了海军航空兵作战指挥系统自动评估成绩技术和蓝方计算机生成兵力技术.  相似文献   

18.
某三体舰船外形雷达隐身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舰船外形雷达隐身设计的原理及方法,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已有的隐身单体舰艇,对某三体舰船进行外形雷达隐身优化设计,提出某三体舰船外形雷达隐身设计方案;通过分析舰船RCS值计算方法,利用微波仿真软件CST来计算雷达散射截面积,对舰船隐身优化设计的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一种舰船辐射噪声场水平分布特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水下辐射噪声特性及其空间分布特性直接关系着以被动工作方式工作的武器装备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对舰船辐射噪声场分布特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舰船辐射噪声场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种辐射噪声场的水平分布特性分析方法,即利用总声级的通过特性研究声压级与不同距离的关系,基于声压级等高面图的方法,找出声压级相同点的分布规律。仿真计算和海上试验数据处理的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