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GPS实时动态定位系统(RTK)的线路测量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如何利用GPS实时动态定位系统(RTK)进行线路测量一体化,其中包括: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ICH卡在列检作业和管理中应用的技术前提。在“LAK-1型型检作业安全监控中,IC卡用于职工身份标志和考勤,列检作业进程控制和作业数据管理,实现了列检的安全,规范作业控制和列检数据的计算机管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力机车在库内进行隔离开关(以下简称GK)作业时操作者违反操作程序而发生多起人身伤害及设备损坏等事故,提出在GK闸刀传动杆及接地棒机构中加设联锁保护装置,以杜绝GK误操作事故,确保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本文拟从分析现状开行20 000 t重载货物列车的技术站腰岔设置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既能保证车站作业安全,又方便车站运输组织的合理的技术站到发线腰岔设置方案。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并以大秦线为例,确定重载铁路技术站到发线作业内容及合理的到发线有效长度;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找出现状腰岔设置方案存在的不足,并从更好的保证运输安全、提高车站作业效率等方面探讨技术站到发线腰岔更为合理的设置方案。研究结果:找出了技术站接发20 000 t列车时,既可真正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又可通过腰岔前行出入到发线作业的技术站腰差设置方案,且该方案也可满足接发普通列车和接发10 000 t列车技术作业的要求。研究结论:接发20 000 t列车的技术站到发线总长度最小可以按3 019.24 m设置,3个腰岔的设置由前至后各段有效长分别为665.24 m,665.24,665.24 m和850 m。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大秦线开行20 000 t列车,车型以C80型敞车(铝合金、不锈钢、全钢车体)为主,并在湖东站集结编组200辆发往秦皇岛方向。湖东站设置了适应20 000 t列车作业的到发线,为保证列车安全到达预定的目的地,列车在湖东站进行技术作业,如按照常规设置的列车技术检查设施,将不能适应列车技术检查需要,为满足列车编组50辆、100辆、200辆列车日常技术检查,必须研究新型的列车检查安全防护方式及列车地面试风设施,以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并为列车检查人员提供安全保证。研究方法:研究到发线中间道岔(腰岔)设置型式,分析站场到发线使用方式及作业流程顺序,根据SS4改、DJ-型机车牵引列车方式,机车进出机务段整备作业程序,新型机车长度;进行模拟不同列车编组方式在到发线上4个分区范围内列车停放位置,研究适应列车日常检查的必要条件,提出可行的新型列车检查设施设置方式。研究结果:适应各种情况下20 000 t列车作业的列车安全检查,选择合理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列车地面试风设备设置方式。研究结论:列检作业线两端设置电动脱轨器,中间腰岔设手动脱轨器,列车试风设备每股道按4段设置轨边试风执行器,同时具有联动试风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部分在建及建成的车辆段作业平台设置情况为基础,从作业平台分类、功能需求、专业接口、价格估算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各专业设计接口,总结作业平台设置方式及需求,提出设计注意事项及参考概算。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机车整备能力,改善整备作业环境,全路机务段所按照"铁总运[2013]90号"文的标准,在整备场设置整备棚及辅助设备设施。因整备区域划分、作业习惯及内容的不同,机车整备棚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明确机车整备规模、整备流程及作业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化整备棚的设置模式及设置标准。通过现场调研,总结既有电力整备棚的设置模式,分析不同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研究影响整备棚设计因素,给出不同模式下整备棚的设置标准。最后以某机务段整备场为例,对整备棚进行设计,证明设置标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圬工梁病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修补圬工梁体裂纹的新技术,主要利用TK注缝胶、ZV修补胶、ZB罩面胶等新型材料,介绍了新型材料的性能及修补技术的详细作业过程,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供进一步推广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轨旁人员作业防护开关(SPKS)设置方案研究可以解决GoA4等级的UTO全自动运行项目中轨旁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防护问题。结合线路配线、道岔设置及ATP自动防护原理,同时考虑线路运营方式,对SPKS设置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表明,SPKS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轨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运营效率。通过理论研究结合项目实际应用,给出SPKS的合理且安全的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0.
陈同刚  赵振远 《铁路航测》1996,(2):23-25,39
本文对《HCWK》软件所含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两个独特之处及野外观测作业的自由度作了概略描述。并对三次运用《HCWK》软件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为填补企业铁路调车作业安全技防设备短板,通过分析企业铁路小运转模式下调车作业特点,在现有国铁STP系统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车地通信方案及本务机车选站方案,提出一套融合公网通信技术和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STP控车模式:在企业铁路调度中心设置地面中心服务系统,各车站不设置车站设备和地面应答器,依靠成熟的公网虚拟专用网络(VPN)通信技术完成车地通信,利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完成选站注册,实现对整条线路上所有作业机车的集中跟踪控制。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防止企业铁路调车作业过程中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铁路安全运输畅通,并且具有基础设施复用、投资少、见效快、利于推广等特点,为企业铁路安全技防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铁路》2006,(6):73-73
计算机联锁教学系统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完全仿真现场计算机联锁的联锁功能,模拟接发列车及调车作业的全过程,模拟设置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等信号设备的故障。计算机联锁教学系统由教员机、学员机、仿真控制台、行车地面股道组成。学员机完全模拟现场计算机联锁设备所实现的功能;教员机显视学员机的工作,并能模拟现场设置故障、模拟临站办理半自动,模拟办理场间联系,设置车长、车速,模拟列车运行及调车作业,同时在学员机上给出同步显示。  相似文献   

13.
HGK公司的8台旧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在ABB公司下属的卡塞尔工厂内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对其发动机、传动装置、制动装置及司机室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新或改造,改造后的机车既可用于干线作业,也可用于调车作业,运用效果及用户反应均很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京广线K1167+400无人看守道口一次事故的分析,从防护桩设置,技术管理事故抢修协调组织等四个方面,分析了AT供电方式下繁忙干线区段无人看守道口如何减少事故,保障运输畅通及供电作了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铁路车站根据业务性质、运量大小及技术作业需要设置以下主要设备: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机车运转整各线、车辆站修线及救援列车停留线、大型养路机械停留线;通信、信号、联锁、闭塞设备;区段站编组站根据作业需要,分别修建简易驼峰、非机械化驼峰、机械化驼峰、半自动化驼峰或自动化驼峰,以及车辆减速器、减速顶等调速设备;调车作业繁忙的车站,设置站场扩音对讲设备、货运票据和调车作业通知单传递装置,车场内两线路间应用砂石填平(不得高于道床),并设排水和高架照明设备,车场间设通道:办理货物装卸作业的车站,应有货物装卸线,根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传统车流组织优化模式的分析,发现无改编节省参数的局域性。本文在取消直达列车途经支点站均进行无改编技术作业的假设条件,把编组去向和无改编技术作业消耗相关联,通过设置改编作业时间参数和无调作业成本参数取代了无改编节省参数,建立了机车长交路条件下的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无调作业参数模型(NTFP),从而实现了支点站〈编组去向〉无改编技术作业站三者之间不规则关联的数学体现。NTFP模型更真实地反映了车流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研上海局集团公司管内各技术站拉风防护信号设置及使用现状,对比各站拉风防护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安全性、便利性和规范性方面的系统需求特性,在现有规章基础上,分析铁路防护信号相关规范,对拉风防护信号的显示方式、含义等标准进行研究,对信号机设置规则进行比选,对防护信号可使用的色灯颜色进行系统论证,确定拉风防护信号设置标准,为局管内技术站制定统一的拉风作业信号防护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场作业人员监控和安全防护,应用“北斗+RTK”高精度复合定位和动态坐标系转换技术,开发了铁路编组站现场作业人员高精度定位系统。系统可实现现场作业人员高精度定位和活动轨迹追踪,提供作业区电子围栏设置功能,有助于强化现场作业人员监控和规范现场作业过程,起到保障现场作业人员安全和提高作业效率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编组站外勤人员传统作业方式中接受的信息和实际情况不一致、作业效率不高的现状,提出了采用编组站外勤移动系统的解决思路,以编组站外勤人员作业管理过程为走向,与McWiLL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智能型手持机相结合,通过设置核心网设备和无线网络基站,设计了编组站外勤移动系统,系统具有外勤人员手持机登录、身份确认、手持机派班、数据传输、语音通话、拍照上传、岗位作业移动式处理、信息实时上传等功能。在兰州北编组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外勤人员作业无纸化及数字化办公,改善了外勤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0.
机车段内作业是货运铁路运营的重要场景,段内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直接影响铁路运营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文章设计了机车段内作业智能化系统,对自动唤醒与休眠、自动整备、作业参数远程自动化设置、自动调车等自动化作业功能在货运铁路领域的应用进行技术探索与研究,应用效果表明系统的以上功能提升了机车段内作业的效率,加强了段内作业的规范性与安全性,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