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锅炉钢架分析软件的三维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VC 设计基于OpenGL图形标准的绘图平台,实现锅炉钢架的三维建模,具备了钢架构件的编辑修改、加载、边界条件设置、单元信息显示、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输出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动态链接库有很多优点,不仅封装了共享资源和代码,节约了内存,而且在系统定制和升级时只需替换相应的DLL。介绍了DLL的实现原理,其中包括DLL的入口点函数及导出函数的方法,并在VC++6.0环境中利用DLL编程解决了寻回密码框中的密码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齿轮周节参数误差自动测量系统。文中讨论了齿轮周节参数的测量方法和算法,给出了硬件结构图和基于VC 的系统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VC 6.0中的ActiveX控件MSCOMM通讯控件实现了工控机与多个单片机系统的RS-485串行通讯,可实时数据采集,数据输出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SAILOR-B 船站模拟器陆地电传程序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INMARSAT—B船站陆地电传通信的过程以及开发B船站模拟器的实际意义、着重论述了在VC 6.0下SAILOR—B船站模拟器陆地电传程序的编程思路和实现过程,涉及了ODBC数据库编程、多文档框架结构中文档类、视类、文件I/O读写、定时器函数等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线程技术的网络化数控加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VC 多线程技术研制出基于网络的数控机床远程控制系统,可使计算机与数控机床进行远程数控代码接收与发送,为数控机床群的网络化控制与管理奠定了必要技术基础.本系统得到成功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重复编程工作,提高NC加工效率,应用LEX词法分析技术并结合数据库技术,以VC 为编程工具开发出了定制式NC代码转换系统.该转换系统可使用户根据应用场合自行定制NC程序格式,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可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
以往手工设计计算制动器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而且最终的计算结果也常常不能令人满意.利用VC++,Oracle等软件开发了制动系统设计计算软件,并通过设计软件接口,以及对其他设计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了性能计算,参数化建模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烧蚀理论与计算机语言设计了固体火箭喷管烧蚀软件的主程序及系统框架.火箭喷管烧蚀是在高温高压冲刷氧化气流作用下发生的,利用极端环境下的热化学烧蚀模型,通过Fortran编程对喷管内热流场及烧蚀进行数值计算,并结合Matlab与VC++自身的特点,采用混合编程技术实现火箭烧蚀软件的前后处理.由算例可知,该软件能够对喷管烧蚀进行仿真,并能够脱离编译环境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使初始参数输入界面化,数值解图形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在ISDN用户环路中2B+D接口的同步问题、各种同步方式,以及关键的技术,结合MITEL公司的基本速率芯片搭建出了2B+D的数字接口,为数字调度台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数据接口,并且已成为地应用现场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严重腹腔感染状态下大鼠胃黏膜Na+ K+ ATPase活性变化和胃黏膜内pH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造成腹腔严重感染动物模型 ,检测穿孔前和穿孔后 3、6、12、2 4、4 8h各时相大鼠胃黏膜Na+ K+ ATPase活性和胃黏膜内pH的变化。结果 盲肠穿孔后感染组 3hNa+ K+ ATPase活性显著降低 (P <0 .0 5 ) ,12h降至最低 (P <0 .0 1) ,仅为对照组的 4 8.5 % ,4 8h仍未恢复正常 ;丹参组 12h、2 4hNa+ K+ ATP酶活性比感染组显著升高 (P <0 .0 5 )。感染组胃黏膜内 pH值穿孔后 3h即有下降 ,6h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12h下降至最低 (P <0 .0 1)。 4 8h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丹参组从 12h开始胃黏膜内pH值与感染组显示出差别 (P <0 .0 5 )。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状态下胃黏膜Na+ K+ ATPase活性和 pHi降低可能是引起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早期应用丹参对有效地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克山病病区低硒粮、病区粮加Na_2SeO_3及常备饲料分别喂养Sprague—Dawley纯种大鼠1~3个月,动态观察了大鼠心肌细胞膜Na~+,K~+—ATP酶(Na~+,K~+—ATPase)及5'一核苷酸酶(5'—ND)活性变化。结果发现低硒组大鼠心肌细胞膜Na~+,K~+—ATPase和5'—ND活性从实验的第1到第3个月均明显低于补硒组和常备饲料组大鼠;低硒组大鼠肝脏和血浆硒含量及红细胞和肝脏的GSH—px活性也明显降低。补硒可使上述各项指标接近常备饲料组大鼠水平,表明硒对心肌细胞膜有稳定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超声波作用下,使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Y2O3:Eu3+荧光粉,考察反应物配比、溶液pH值、反应时间、煅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产物品粒尺寸及产率的影响.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表征产物,结果表明,该法制得的纳米Y2O3:Eu3+荧光粉颗粒为球形,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0 nm.与微米晶相比,该纳米晶的激发光谱发生明显红移,电荷迁移态最大值(CTS)红移12 nm,发射光谱中发射主峰蓝移8 nm.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患者中CD4~+CD25~+T细胞与CCR4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全身及肿瘤局部的免疫状态及其与CC类趋化因子受体-4(CCR4)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鼻咽癌患者组织(25例)及外周血(35例)中CD4~+CD25~+T细胞与CCR4阳性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咽癌组织及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及CCR4阳性细胞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细胞在鼻咽癌组织中的比例高于外周血(P<0.05),而对照组外周血与组织中却无明显差别(P>0.05);鼻咽癌Ⅲ+Ⅳ期组织中的 CD4~+CD25~+T细胞比例高于Ⅰ+Ⅱ期(P<0.05),外周血中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鼻咽癌组织及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与CCR4阳性细胞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鼻咽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肿瘤局部免疫抑制更为严重;CD4~+CD25~+T细胞的比例与鼻咽癌分期相关,分期越晚,该细胞比例越高;CCR4在介导CD4~+CD25~+T 细胞趋化到肿瘤局部的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骨骼肌中CDla^ 细胞的形态、分布及功能。方法 4例人骨骼肌样本采用CDla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骨骼肌纤维之间、肌束膜和肌外膜的血管壁、神经纤维、脂肪组织中的CDla^ 细胞呈带状、灶状或散在分布。CDla^ 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常有突起。突起粗细、长短、多少不等,其突起可与周围或远处的CDla^ 细胞或突起相连;骨骼肌纤维之间的CDla^ 细胞也可与肌膜紧密相连。结论 骨骼肌纤维之间的CDla^ 细胞可能是肌卫星细胞的某一分化阶段;骨骼肌中各种组织内的CDla^ 细胞也可能是相应组织成熟细胞的前体状态,并参与相应组织结构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大纲工程管理模块的发布,课程应与模块里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对接。通过分析考评大纲与课程及软件的对应关系,定义了毕业设计的流程图,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相应的课程进行改革,使课程与模块要求深度融合,达到课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2+1"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近年来职业技术教育中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为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是高职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体现。然而这种模式的实施对品牌校园团学活动的沉淀和推广造成一定的困难。文中结合笔者所在高职院校的"2+1"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在此模式下高职院校团学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获得特异性的哇巴因结合肽 (OCP) ,拮抗或阻断哇巴因 (EO)对Na+ 、K+ ATP酶的抑制作用 ,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生物淘洗的方法 ,筛选噬菌体展示 12肽库。随机挑选所筛出的结合肽 ,经扩增、DNA提取及测序 ,获得其基因序列 ,然后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选择序列一致率最高的肽序列 ,进行肽合成。采用红细胞86Rb摄取率实验测定OCP拮抗EO对Na+ 、K+ ATP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Leu Leu Ala Asp Thr Thr His His Arg Pro Trp Thr为筛选肽序列一致率最高的肽序列。红细胞86Rb摄取实验结果表明 ,OCP可以阻断EO对红细胞膜钠泵的抑制作用 ,可以使红细胞摄86Rb率从 6 0 %升高到 80 %左右 ,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本实验结果不仅获得了特异性OCP ,而且为高血压的治疗以及与EO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及炎症因子IL-6、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115例DAI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伤后至少6个月的随访结果,并将采集的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及其比值,ELISA法检测IL-6、IL-10水平,对免疫炎症指标及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AI后合并其他脑损伤、瞳孔改变、伤后昏迷时间及入院时GC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其他因素则与预后不相关。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是DAI后发生ARDS/ALI的危险因素,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与患者预后关系不大,而ARDS/ALI的发生则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IL-6增加与DAI后ARDS/ALI密切相关,可作为ARDS/ALI发生的预测因子,其水平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IL-10则在此过程中与ARDS/ALI不相关,且与患者预后无关。结论 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是DAI后发生ARDS/ALI的危险因素,IL-6可作为ARDS/ALI发生的预测因子。DAI后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其他脑损伤、瞳孔改变、伤后昏迷时间、入院时GCS评分、IL-6水平及并发ARDS/AL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