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沈山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岩质边坡开挖要求、工程地质、周边环境和石方石材开挖方法的详尽分析对比,提出了针对次坚石岩质边坡开挖的爆破、机械和气体膨胀破岩法(CO_2)开挖方案,并对提出的方案从技术、经济、效率和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论证,确定了沈山线59个岩质边坡开挖点采用的主要方案和备选方案。在允许爆破条件下,首先选用爆破法开挖;其次选用CO_2膨胀破岩法、液压分裂棒或机载劈裂机和液压破碎锤组合开挖;最后选用液压劈裂机和液压破碎锤组合开挖;考虑沈山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保通、紧邻秦沈客专的实际,在不允许爆破条件下,可依次采用除爆破法之外的其他上述方案。  相似文献   

2.
《公路》2020,(5)
针对第三系泥质粉砂岩富水地层中开挖施工和下穿建筑的特点,对超深管井降水后的非爆破机械联合作业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介绍。通过分析对比选择挖机搭载高频振动破碎锤、铣挖头组合联合机械作业,采用三台阶法对复杂地铁车站结构深埋暗挖隧道进行开挖,避免了因爆破震动对隧道群施工产生的安全风险、对周边建筑物扰动大的问题,解决了单一机械设备施工速度慢等问题。结合施工的监测数据分析,证实了非爆破联合机械开挖技术在泥质粉砂岩富水地层中的成功应用,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蔡振宇  黄旭 《隧道建设》2014,34(5):478-483
为减少小净距重叠隧道爆破开挖对结构及中夹岩的不利影响,以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大龙山站—花卉园站区间重叠隧道(长约500 m)爆破开挖为依托,首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相关施工经验,说明重叠段总体施工方案优选为"先上洞后下洞"的开挖方法,但需根据净距大小采用不同的施工措施;然后通过理论计算论证了上下间距较小时爆破开挖不能保证结构安全,需要采用减震爆破及非爆破的开挖技术,才能保证中厚层状岩最小净距重叠隧道"先上洞后下洞"开挖方法的实现。实施效果证明:对于中夹岩厚度小于3.5 m的最小净距地段(长约25 m),可先行开挖上洞上台阶,预留下台阶,并待后行下洞减震爆破通过后,再采用非爆破开挖预留的上洞下台阶,以完全消除爆破开挖对最小净距中夹岩的影响,确保了最小净距段结构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邻近地铁隧道在沉管隧道基槽爆破开挖过程的安全性,通过现场实测评价地铁隧道运营现状,借助数值分析法探索地铁隧道对沉管基槽爆破开挖的力学响应特征,并制定既有隧道结构的安全判据和沉管基槽爆破振动安全距离。研究表明: 既有地铁区间隧道现状累计最大沉降为1.89 mm,近半年最大沉降速率为0.01 mm/d,均小于规范规定的控制值,隧道结构现状处于稳定状态;沉管隧道基槽爆破振动引起的地铁隧道结构最大振速为0.359 cm/s,远小于振速安全阈值(2.0 cm/s),说明地铁结构受爆破振动影响较小,且爆破振动的安全距离为25 m; 基槽开挖应力扰动后引起的地铁隧道累计最大沉降为3.16 mm,小于位移预警值,隧道结构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玉渡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完全重启动分析法对浅埋隧道掘进爆破破岩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同时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对浅埋隧道掘进爆破及其振动效应进行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浅埋隧道钻爆施工,应重点控制爆破振动对开挖区隧道上部围岩、初衬结构的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当浅埋隧道穿越地表上方存在重要建筑物时,已成形隧道形成的爆破振动放大效应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6.
徐成光 《隧道建设》2008,28(6):642-645
结合向家坝水电站岩壁梁部位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轮廓复杂、质量要求高的特点,施工中首次提出了“爆刻技术”这一新的爆破技术术语和理念。详细介绍该项技术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控制爆破设计和具体的施工工艺及爆破振动观测。施工中推行的精细化科学管理措施,确保了岩壁开挖成型质量优良,创造了光爆孔半孔率近100%、岩台平均超挖2.9cm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7.
新老隧道人行横通道爆破施工控制技术在国内可供借鉴的方法较少。以广清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天坪岭新老隧道拼接人行横通道施工为例,对隧道工程开挖施工爆破地震波的振动监测方法及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爆破振动速度和衬砌受力联合监测并进行结果分析来综合判断老隧道性能,并根据实际经验提出一些控爆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某隧道进口工区浅埋区段隧道开挖爆破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监测技术,开展浅埋隧道开挖爆破振动效应的研究。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出适用于本工程质点振动速度的萨道夫斯基公式,为爆破振动的控制提供依据;对监测数据作傅立叶变换,确定浅埋区段开挖爆破振动的主频域范围。结果表明:岩层具有高频滤波特性,爆破地震波的主频域随爆心距的增大逐渐由高频转向低频,具有明显的衰变特性。  相似文献   

9.
吴全中 《隧道建设》2006,26(3):40-43
盾构法适宜在较均一的软土、软岩地层或砂层及其互层的地层中掘进,但在软硬不均、软硬交互且岩石强度差异大的地层中应用盾构法修建城市地铁隧道就复杂得多。以广州地铁三号线盾构区间工程为实例,介绍盾构法隧道长距离硬岩地层段采用钻爆法开挖管片衬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依托重庆轨道交通四号线虾子蝙地铁工程,对预留T型岩梁开挖方法开展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双侧壁导坑法、预留十字岩梁法和预留T型岩梁法进行了模拟,分析了隧道开挖支护后产生的拱顶沉降、净空收敛、地表沉降和初期支护弯矩值。结果表明:预留T型岩梁开挖方法能有效控制开挖过程围岩位移变化和隧道初支在开挖期间承受的弯矩,更适合用于大断面隧道的施工。研究成果对虾子蝙隧道及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优化爆破参数进行地铁车站隧道控制爆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闯  王海亮 《隧道建设》2016,36(1):97-101
为减小爆破振动速度和提高炮眼利用率,以青岛地铁2号线车站主体Ⅰ部上台阶的爆破开挖为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了由于掏槽区域爆破效果差引起爆破振动过大,由于掏槽眼不对称、掏槽区域布置不当、掏槽眼间排距过大、辅助眼排距过大、未封堵炮孔等原因造成炮眼利用率较低。结合理论计算和工程前期施工经验对楔形掏槽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在校核单段最大起爆药量时考虑了多自由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优化后的复式楔形掏槽使炮眼利用率提高到90.5%,爆破振动速度控制在0.7 cm/s以内。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机场路渝州隧道扩挖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隧道施工爆破过程中对邻近隧道、地表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振动监测,应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爆破应力波在泥岩、砂岩中的传播衰减规律,进而控制不同目标、不同间距情况下每次最大起爆药量,以指导后续施工,保证邻近隧道、房屋等建筑物振动速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槐树坪隧道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汉超 《隧道建设》2006,26(5):47-49,78
槐树坪隧道为浅埋大跨双连拱隧道,隧道上方及周围建筑物较多,为确保隧道开挖爆破不对周围建筑产生不良影响,现场采用UBOX-20016振动信号自记仪对隧道爆破振动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爆破设计进行了优化,采取多打眼,少装药,微差起爆,楔形掏槽等技术控制爆破振动,并根据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对隧道通过建筑物下方的最大装药量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4.
张友勇 《隧道建设》2007,27(5):64-66
以温福铁路分水岭隧道为例,介绍水压爆破技术特点。体现了水压爆破既能有效地控制爆破震动,又可防毒降烟。同时破碎围岩较均匀、大块率降低,有利于机械化施工,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以青岛地铁施工过程中浅埋段隧道下穿建筑物为例,运用HHT分析理论结合MATLAB软件研究了爆破振动监测信号的时频关系,分析雷管的起爆时间间隔,为振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发现:1)爆破振动信号的频率基本在90 Hz以下,优势频率范围为20~70 Hz;2)根据《爆破安全规程》规定的安全允许标准,3号民房爆破安全允许振速可定为2.0 cm/s,设计振速1.0cm/s较为保守;3)不考虑雷管自身延时误差的情况下,60 ms将是雷管比较理想的段与段之间延期时间间隔;4)实际爆破过程中,雷管延时误差是普遍存在的,总体误差呈现为正值。  相似文献   

16.
刘永 《隧道建设》2015,35(9):878-882
为了研究爆破掘进对地下储库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工程爆破震动的衰减规律,采用理论分析及现场监测的方法对爆破施工地表振动特性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萨道夫斯基公式对掌子面掘进前方地表振速监测数据进行拟合,相关性较好,而掘进后方相关性较差;2)爆破时存在角度效应,即针对掌子面掘进后方地表振速监测数据进行拟合时,若爆源距与掌子面在水平面投影夹角在0~33°时,监测数据相关性较强,大于33°时监测数据相关性较差;3)掌子面掘进后方相对于掘进前方对地表振速具有放大效应,且在掌子面后方,爆源距在水平面投影越是接近于垂直掌子面,这种放大效应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吴超凡 《隧道建设》2009,29(2):232-234
为解决大帽山新建隧道爆破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采用分步钻爆开挖、楔型掏槽、炮孔堵塞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控制了爆破振动速度,同时还确定了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中的爆破振动控制标准,此标准比类似隧道的标准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
王威 《隧道建设》2015,35(Z2):143-146
为了解决常规爆破施工炸药利用率低、隧道内有害气体含量大、粉尘浓度大等问题,对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5107标石桥铺站-石新路站区间采用水压爆破施工技术的方法进行论述。水压爆破是利用水的不可压缩性质,能量传播损失小,炸药爆炸冲击波瞬间通过水传播到容器壁使其位移,并产生反射作用形成二次加载,加剧炮眼壁的破坏,遂使其均匀解体破碎。结合现场振速监测、洞内气体检测数据、通风时间统计,得出: 1)水压爆破施工在节能环保方面有着“两改善、一明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炸药利用率、改善隧道有害气体含量,炮眼中水的雾化作用能明显减少粉尘和强制通风时间; 2)通过对比常规爆破和水压爆破的费用,水压爆破有节约成本、控制超欠挖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在生产常规作业阶段爆破施工方式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对宋家湾隧道爆破振动进行监测,以获取主振频率,最终以频率和振动速度2个指标评估隧道爆破作业振动效应.本次爆破的最大振动速度为3.1 cm/s,主振频率范围为27.34~70.31 Hz,最大振动速度远小于国家标准.可知对隧道支护结构影响有限频率范围为27.34~70.31 Hz,远高于隧道的自振频率(一般在3~9 Hz范围内),不会出现共振放大现象.  相似文献   

20.
王亚朋  王海亮  何闯  魏栋栋  李梓源 《隧道建设》2016,36(10):1232-1236
为研究开挖断面为6 m范围内同段位两炮孔间距对最大爆破振动速度的影响,以青岛地铁2号线延安路站侧穿166号楼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同段起爆炮孔间距这一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1)在开挖断面宽度为6 m范围内,同段起爆的两炮孔间距对最大爆破振速影响不明显; 2)相邻两炮孔同段起爆比间隔炮孔同段起爆产生的振速衰减得快,即相邻两炮孔同段起爆对建筑物的累积损害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