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合理确定高速公路夜间最高车速限制值,保障高速公路夜间行车安全,进行了驾驶人夜间距离识别与车速感知试验研究.分析了行驶速度、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对高速公路驾驶人夜间识别距离与感知速度的量化影响,并建立了高速公路驾驶人夜间识别距离模型与感知速度模型.基于驾驶人夜间识别距离与反应制动距离间的安全行驶判别条件及驾驶人夜间感知速度模型,给出了高速公路夜间最高理论限速值与修正限速值的确定方法,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夜间识别距离与行驶速度呈负线性相关,与平曲线半径呈正对数相关,与公路纵坡坡度呈负指数相关;驾驶人夜间感知速度与纵坡坡度无关,与实际行驶速度呈正线性相关,与平曲线半径呈负对数相关.  相似文献   

2.
读编往来     
《摩托车》2011,(12)
摩托车的夜间驾驶技巧请问摩托车夜间驾驶需要注意些什么?(丽江阿里)摩托车夜间驾驶与白天不同,其特点是光线暗、视野差,特别对于无路灯照明的乡村路段,夜间行驶就全靠摩托车前大灯照明。摩托车在夜间行驶时,由于大灯的不时晃动,对路面情况的判断容易造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提升,整车对灯光夜间照明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夜间照明将保证汽车夜间行车的安全,本文着重介绍汽车前照灯夜间静态评价的方法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赵坤  邹峰  梅保伟 《汽车运用》2014,(11):23-23
加强夜间道路驾驶训练是提高部队夜间机动保障能力的基本途径,是确保部队全时段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重要举措。细致分析夜间道路驾驶的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夜间驾驶组训的对策,是提高夜间道路驾驶训练效果、确保夜间道路驾驶训练安全的重要保证。一、夜间道路驾驶的基本特点(一)视野变窄。观距变短。夜间道路驾驶区别于一般道路驾驶的最大特点就是光线条件差造成的视线不良,对驾驶员提前判断并处理情况带来极大的不便。且长时间夜间驾驶,会车时对面灯光的直射、超车时灯光的变换等容易造成驾驶员视觉疲劳,从而产生晕眩或错觉。容易造成判断错误。  相似文献   

5.
姚明 《驾驶园》2008,(11):75-75
夜间行车,驾驶员的可视范围有限,但是有的驾驶员因为着急赶路,在车辆相对较少的夜间很容易开快车,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夜间行车需小心谨慎,千万不可大意。一般而言,夜间行车时有以下六个对策:  相似文献   

6.
老车 《汽车知识》2010,(4):84-87
<正>42夜间行车应注意什么?夜间行车相对比白天更危险,只有提高警惕,并掌握一些夜间驾驶的技巧及注意事项,才可确保安全。1)做好夜间行车准备工作,在出行前驾驶人须检查所驾驶车辆的照明信号灯具是否完好有效。  相似文献   

7.
夜间行车与白天驾驶有很大的不同.有的驾驶员认为夜间道路上行人少、车辆稀,行车时比较安全.实际上夜间行车造成的事故也是屡见不鲜的.究其原因,多数是驾驶员不了解夜间行车的特点所造成的.为了保证夜间行车的安全,除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外,还应重点掌握以下十点:  相似文献   

8.
夜间行车不按规定使用灯光是夜间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一些驾驶员夜间行车交会不变光、不减速,致使行人、骑车者、交会车辆担惊受怕.有的车辆交会相互斗气,互不关闭远光灯,横冲直撞,夜间行车交通事故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安全》2008,(10):66-67
在夜间驾驶行车,很多司机因为夜间交通流量小、行人和自行车干扰相对较少等因素的“迷惑”而放松了警惕,经常开着开着,速度就不知不觉地上去。加之人的视觉在夜间敏感度减弱,因此夜间开车稍不注意就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据交管部门相关统计表明,夜晚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要比白天多1.5倍,55%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夜间。夜间行车的危险性由此可见,司机必须谨慎驾驶。  相似文献   

10.
夜间高速公路隧道中间段合适的照度值,不仅影响交通安全而且关系到电能消耗量,但一直以来没有明确结论.在对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夜间照明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从驾驶人视觉障碍产生机理入手,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相关模型,研究夜间高速公路隧道中间段最佳照度值.结果表明:现有隧道照明标准和运营实践中,夜间隧道环境照度值过高,应控制在9 Lx以下为宜.夜间隧道环境照度,在入口段逐渐增加至9 Lx,中间段保持为9 Lx,在出口段逐渐降低至0 Lx.该参数的确定可在提高隧道夜间交通安全水平同时,大大减少照明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