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朱跃强 《西铁科技》2006,(3):29-29,13
近几年,我在更换道岔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出一套简单实用的道岔配轨方法,即利用投影法进行道岔配轨。其主要原理及现场配轨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秦沈客运专线38号无缝道岔纵向力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道岔和无缝线路长轨条焊联,当轨温变化时,长钢轨的纵向温度力将直接作用于道岔,引起导轨,心轨的伸缩,因尖轨跟端与基本轨通过限位器或间隔铁连接,导轨,心轨与基本轨间又通过扣件,岔枕等联结零件相连,导轨与基本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岔区钢轨给力的变化,采用建立在导轨,心轨与基本轨相互作用基础上的纵向力计算方法,对38号无缝道岔纵向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在京秦线38号无缝道岔试验段,测定了不同温差情况下无缝道岔纵向力,现场试验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沈坚  朱剑月 《铁道建筑》2005,210(6):82-84
通过建立道岔垂向几何及刚度不平顺激扰模型,运用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模拟计算了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影响。比较了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提速列车对道岔的动力作用,并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能减轻基本轨至尖轨区过渡段轮一岔垂向相互作用,有效地改善道岔的动力性能,延长滑床板及道岔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无缝道岔风轨纵向力与位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无缝道岔是发展超长无缝线路的关键技术,而道岔区导轨、基本轨纵向力分布和位移的计算则是无缝道岔设计的先决条件。本文提出固定辙叉单开道岔和可动心轨单开道岔钢轨纵向力及位移计算的力学模型,编制了实用计算程度,并对60kg/m轨12号单开道岔进行分析,给出了钢轨纵向力及位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无缝道岔心/翼轨现场快速胶接技术”是针对提速道岔的长心轨与翼轨的连接方式开展的研究,心/翼轨之间的联接有多种办法,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道岔心轨挤岔表示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客运专线道岔挤岔表示,尤其是心轨挤岔表示的分析,提出只有心轨挤岔时可靠给出表示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刘培 《铁道建筑技术》2023,(5):49-51+63
1 676 mm轨距60 kg/m钢轨8.5号宽轨单开道岔,是国内首次开发和应用的宽轨道岔,应用于昆明铁建装备厂内试验线。介绍了该道岔设计参数的选取和结构特点,并检算了道岔的安全参数和辙叉及护轨各部间隔。转辙器采用弹性可弯尖轨,转换设备按内锁闭装置设计,采用手动扳道器扳动,尖轨跟端设置限位器结构。辙叉采用钢轨组合辙叉,护轨选用33 kg/m槽型护轨。道岔采用Ⅲ型弹条分开式扣件,滑床板和护轨垫板处基本轨内侧台板刚性扣压,外侧采用弹条扣压。  相似文献   

8.
随着津浦线列车速度的提高,许多影响侧线通过速度的普通道岔,逐步更换为18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在此过程中,将.18号三相交流转辙机的控制电路做了改进,很好地解决了普通道岔更换为18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控制电路的技术问题。现将这一作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以6种60轨12号固定型道岔为例,提出道岔简统化的方法和建议,为道岔设计标准化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10.
道岔侧线对无缝道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道岔与无缝路线焊接的,随着轨温的变化,长钢轨纵向温度力将直接作用于道岔的辙叉和转辙部分。在无缝道岔的设计施工时,由于站内线路条件的限制,道岔侧线长钢轨的长度较短,在和钢轨温度力的作用下,道岔两尖轨的伸缩位移差较大,影响道岔的正常使用。为此,根据道岔区基本轨、导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计算了侧股为普通线路时,无缝道岔区钢轨纵向力及移量的分布,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保证道岔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朔州工务段内75kg/m可动心轨混凝土枕道岔出现的典型病害种类的总结,并对病害形成的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可动心轨混凝土枕道岔典型病害的维修方法和重点整治内容,旨在指导此类道岔现场的养护维修工作。  相似文献   

12.
车辆-道岔系统横向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就12号可动心轨式单开提速道岔,建立了较为详细的车辆-道岔空间耦合振动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了客、货车侧向过岔时车辆与道岔系统的横向振动特性。结果表明,车辆侧向过岔将引起整个系统在横向上发生比较大的振动,尤其2是在道岔转辙区和心轨区位置。  相似文献   

13.
SC325提速道岔上线运营后出现了尖基轨不稳定,心轨易跳动等特有问题,分析了该种提速道岔的病害原因,提出了具体的整治病害关键措施。实践证明,整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铁路道岔关键部件使用中存在磨耗快、出现剥离掉块等问题,通过对钢轨材质性能对比及配套技术研究,再综合考虑道岔使用情况,尤其参考新铁德奥350HT在线热处理钢轨道岔使用情况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延长道岔使用寿命,简化道岔生产,便于现场更换,提出高速铁路道岔用轨选用建议:全部采用在线热处理钢轨(U71MnH G或U75VHG)制造高速铁路用道岔,包括道岔基本轨、尖轨、心轨、翼轨和导轨。同时建议尖轨、心轨的跟端锻造热处理要采用电感应加热、轨头喷风冷却的锻后热处理工艺,岔区铝热焊剂的选用要与在线热处理钢轨硬度相配套。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无缝道岔投入运营后在养护维修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无缝道岔直尖轨产生旁弯、尖轨中部轨距减小、维修作业轨温范围缩小、道岔前后钢轨的锁定轨温失控、岔前与限位器间实际锁定轨温严重超限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道岔结构与材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国外高速铁路道岔的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我国道岔的使用情况和技术上的不足,并就提高我国道岔技术水平的措施提出建议,特别推荐铌稀土合金钢轨作为高速道岔材料的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17.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在道岔系统动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道岔与一般正线的区别就在于它多变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复杂的轨线布置以及走行线路的转换,以一般线路轮对踏面与钢轨轨头接触关系为基础,考虑转辙器区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翼轨与心轨,主轨与护轨以及心轨之间的空间结构和平面布置,本文模拟计算了转辙器区和辙叉区轮对与相应轨线的接触与冲击情况,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尖轨与护轨横向冲击力,道岔区轮舅走行特征以及系统其它相关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18.
增加道岔尖轨轨下弹性对轮—岔动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道岔垂向几何及刚度不平顺激扰模型,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模拟计算了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影响。比较了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提速列车对道岔的动力作用,并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能减轻基本轨至尖轨区过渡段轮—岔垂向相互作用,有效地改善道岔的动力性能,延长滑床板及道岔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利用能够准确反映轮岔接触特性的车辆-道岔系统动态相互作用模型,从轮岔振动和轮岔接触几何关系两个方面,研究岔心区心轨关键截面轨顶高度降低值对高速道岔系统动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合理的长短心轨关键截面轨顶高度降低值可以明显降低轮岔动态相互作用,达到道岔区低动力作用目的.针对现有某种高速道岔心轨轨顶高度设置,提出心轨关键截面新的轨顶降低值方案.与既有轨顶高度设置相比,本文建议方案在不影响轮岔接触特性前提下降低了轮岔动态相互作用,有利于延长道岔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当几组道岔铺设位置距离较近时,道岔之间会对受力与变形产生相互影响,需要将几组道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寒冷地区轨温范围大,在进行道岔群的检算时更要严格确定锁定轨温.文章总结吸取各种计算理论优点,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无缝道岔群非线性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分析相互连接的道岔数量和道岔之间的夹直线长度对道岔群整体力学特性和可铺设轨温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