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CS-2“独立”号濒海战斗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月15日,第二艘濒海战斗舰“独立”号正式加入美国海军服役,加上早先服役的“自由”号,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已经建成了两艘。经过海军的实际使用验证之后,这两艘舰中的一艘将作为濒海战斗舰的首舰,成为美国海军未来的主战舰艇之一。  相似文献   

2.
濒海战斗舰这一概念首先是由美国海军基于其冷战后的战略转型提出的。随着冷战结束,在这个星球上已经没有对手的美国海军迅速调整其战略发展规划,用对世界上其他濒海国家更具进攻性威胁甚至控制能力的“近海战略”取代以往的“远洋战略”,进而为适应这一战略转型而制定了濒海战斗舰发展计划。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那场海湾战争也是其濒海战斗舰计划的一大催生素,正是这场战争使美国海军意识到它已经可以将未来主要作战行动延伸到世界多数国家的近海甚至是沿岸水域,  相似文献   

3.
《船电技术》2009,29(8):43-43
美国海军部长办公室3月6日宣布,美国第三艘近海战斗舰(LCS)将以德克萨斯州福特·沃斯城的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4.
正上世纪90年代,受到丹麦海军STANDARD FLEX概念的启发,美国海军也产生了建造一型未来型低端水面战斗主力舰的想法。随着电子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快速重构技术的发展,最终提出了濒海战斗舰(Littoral Combat Ship,LCS)建造计划。目前,LCS已服役6艘,在建12艘,计划中8艘。但由于预算缩减,该计划的总造舰数量由最初的82艘减少  相似文献   

5.
据全球安全网2008年6月报道.美国第一艘近海战斗舰“自由”号(LCS1)顺利抵达另一个试验项目节点。该舰在进行海试的最后准备阶段成功启动了舰上的两台新型燃气轮机。“自由”号全长115米,由洛马公司领导的团队建造,旨在帮助美国海军完成未来的近海和近岸作业。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项目产生的背景和进展情况,从作战效能、经济性、战舰设计和现代化改装等方面论述了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濒海战斗舰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索在信息化作战条件下轻型海上作战舰艇发展的一些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防务新闻》2008年9月18日报道,9月18日,美国海军正式接收了第一艘近海战斗舰(LCS)“自由”号,同时按照计划于9月19日在圣迭戈首次展示了其反潜战任务模块。  相似文献   

8.
美国防务新闻报道,在2月27日美国海军提交给国会的预算报告中,海军能增加濒海战斗舰的财政拨款,用于当前正在建筑的2艘濒海战斗舰。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1月12日报道,由于第一艘濒海战斗舰的建造成本比原计划增加了86%,美国海军已经要求暂时停止第三艘濒海战斗舰的建造。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军事网2008年7月14日报道]美国水面战中心于7月11日展出了为美国海军近海战斗舰(LCS)设计的第一套水面作战任务包(SUW MP)。SUW MP能迅速探测、跟踪和应对小型艇威胁,使现场指挥官具有保护本艇装备、快速派遣兵力通过战略航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据法国航宇防务网2010年1月13日报道,随着2台主推进柴油发动机的安装,洛-马公司领导的工业小组完成了第3艘近海战斗舰建造项目的另一个重大里程碑。该艘舰命名为“沃斯堡”号(LCS3),预计2012年交付美海军。“沃斯堡”号85%以上的模块正在马里内特海事公司建造。洛·马公司借鉴了“自由”号(LCS1)的建造经验,降低了30%成本,又投资数百万美元提高生产率(包括安装使用承载能力和效率更高的起重机、等离子切割台和弯管机)。  相似文献   

12.
胡忠平 《造船技术》2011,(1):3-4,27
介绍美国濒海战斗舰主要特点,从设计和建造工艺角度分析美国在濒海战斗舰上应用模块化技术的情况,探讨其模块化技术对我国发展濒海舰船及造船技术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国航宇防务网2008年1月8日报道,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开始了MQ-8B“火力侦察兵”垂直起降战术无人机(VTUAV)的下一阶段开发计划,利用一套测试和训练控制单元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这一控制单元是精确控制台和其它设备的一种船舱内版本,集成在近海战斗舰(LCS)上为MQ-8B“火力侦察兵”提供作战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随着高性能船舶技术的日益成熟,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复合船体技术在海军舰船设计上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中国022型导弹艇和美国Lcs-Ⅱ“独立”号濒海战斗舰是高性能军用船舶的后起之秀,代表了未来海军水面舰艇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本文从两者的船型设计分析入手,剖析了高性能复合船体在022型导弹艇和“独立”号濒海战斗舰设计中的应用,同时对这两型舰艇各自独特的战技性能进行了对比,进而探讨了这些新技术对海军舰船战术变革的影响,以期对舰艇设计人员以及广大舰船爱好者对高性能军用船艇的深入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根据德国国防部的要求,部分气垫支持的双体船(PACSCAT)技术已应用于一种高速濒海战斗舰(LCS)。作为PACSCAT的创始者,IMAA公司受德国军用舰船设计部门资助,开发出一种长110m、航速可达50kn的战舰。部分气垫支持的双体沿海作战舰艇可以携带充足的军用装载,包括使用两架NH90直升机所需的飞行甲板设施和一套武器系统。船体采用独特的水下线型,不仅减少了阻力,即使舱室破损也可维持较佳的稳性。  相似文献   

16.
濒海战斗舰是一种排水量与传统护卫舰相当,同时拥有隐身能力强、速度高、回转性好、吃水浅、可重新组合的模块化结构、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濒海/近海区域作战等特点的一种新型舰船。但是,从目前的技术观点看,濒海战斗舰还远非完美,它还存在不少的技术短板与性能的不足。本文对濒海战斗舰的现状与优缺点进行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徐双华 《航海》2003,(6):40
美国和澳大利亚合作推出一艘最新高速舰艇——“褐雨燕”号穿浪双体船,美海军近日接收使用。 美国海军将利用“褐雨燕”号作为一艘过渡的水雷战指挥和支援舰,用以支持转型的水雷战模块化使命概念。水雷战模块化是美海军濒海战斗舰艇项目的几个关键因素之一。 而美国海军陆战队将使用“褐雨燕”号进行  相似文献   

18.
刘淮 《船艇》2006,(8):16-20
2006年1月30日,美国海军“海马”级自主式无人潜航器(Seahorse—class AUV)离开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应用研究实验室,准备在“海上斗士”号(FSF-1)濒海战斗试验舰上进行发射与回收的试验。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2009年美国海军金属加工中心(NMC)为了满足水面舰艇(DDG-1000),濒海战舰(LCS),新型航空母舰(CVN-78)以及维吉尼亚级新型核动力潜艇的需求,在材料制造、加工技术上进行的改进与取得的进展,对降低成本,改善焊接质量,提高生产率和提升战斗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局部气垫登陆船型是各海上强国发展下一代海军力量的产物。该船型采用全新技术概念,在技术发展方面代表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向。本研究结合我国海军装备实际情况以及登陆艇的航海性能和作战性能,进行总布置设计;并对其性能进行初步计算,发现由于独特的艇型,局部气垫登陆艇在船舶性能上实现了很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