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某汽车前保险杠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利用Moldflow软件进行了注塑成型过程的模拟分析,找出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并依此对原注塑模浇注系统方案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设计后的浇注系统实际生产结果表明,产品质量和外观均达到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国产SUV车型的塑料保险杠进行了结构简化,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塑了料保险杠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该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模态分析,得到保险杠的各阶模态频率和模态特性,并利用拓扑优化技术对保险杠进行拓扑优化。根据优化结果对保险杠结构进行改进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比优化前后模态性能。结果表明,经过拓扑优化后的结构的模态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周宇明  齐汗军 《客车技术》2011,(3):18-19,21
针对汽车覆盖件在传统冲压工艺中方案难以确定,需反复进行试模的问题,引入了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form 对汽车保险杠板料进行冲压仿真,准确预测了板料在成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从而在汽车保险杠模具加工前对设计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使得修模工作量减少50%以上.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冲压成型对零件厚度和残余应变的影响,通过冲压成型计算得到零件在冲压过程中的厚度分布和残余应变。将冲压计算结果反应到有限元计算模型中,根据台架实验的栽荷,进行零件的耐久性分析。比较了两种设计并与两种设计的台架耐久性试验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以 Moldflow 作为分析平台,利用某汽车前保险杠现有模具的设置,分析了新型材料用于该保险杠成型的可行性,并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预测,同时也找出了制品成型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与实际成型对比,验证了模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根据 Moldflow 分析结果进行现场试模调试,制品未出现质量问题,达到了利用现有设备成型制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Moldflow从熔体流动前沿温度、V/P转换压力分布及锁模力方面仿真分析2.5mm壁厚保险杠成型工艺制定的可行性,并分析了熔接痕、气穴、翘曲几种常见缺陷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结果说明,薄壁化保险杠已满足生产量产条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运用现有有限元软件进行耐撞击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对某重型卡车保险杠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动态撞击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DYNAFORM软件对某汽车顶盖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摩擦因数、模具间隙、材料参数等因素对该零件成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凹模与板料之间的摩擦因数对该汽车顶盖的成型影响最大:凸模与板料之间的摩擦因数对该零件变形均匀性影响最大,改善凸模与板料之间的润滑条件可以显著提高顶盖的变形均匀性:应变硬化指数n对该零件成型的安全裕...  相似文献   

9.
汽车座椅侧板冲压成型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板料成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Dynaform为平台,建立了汽车座椅侧板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坯料形状对汽车座椅侧板冲压成型质量的影响,得到了坯料优化前、后的成型极限图.优化坯料形状后,解决了优化前局部成型不充分及成型质量差的问题,模拟结果与实际零件成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成型汽车仪表板和保险杠等零件用软/硬材质结合模具的快速制造工艺。该工艺是一种新颖的手工制造工艺,能使成型大型、复杂的汽车内/外饰件模具的制造简单化。用环氧树脂和硅胶软/硬材质结合制造的模具真空浇注成型的产品,能满足在产品开发/试制阶段的设计验证和搭载试验的要求,尤其在汽车仪表板和保险杠的小批量快速试制方面的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了平面流动较为一般化的动可容速度场,分析了平面挤压(拉拔)的力能参数,获得了最佳凹模锥角。分析结论与已往理论及实验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车身覆盖件冲压仿真结果对比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两个大型板料成形仿真软件Autoform和Ls-dyna3D作为隐式求解和显式求解的代表,就桑塔纳2000型轿车处覆盖件-侧框进行了仿真计算对比。对比了两者在坯料成形后应变,厚度的变化以及比较了它们各自的应变状态与材料的成形极限图的裕度,确定了冲压成形中可能产生板料起皱和拉裂的区域。通过比较,讨论了两者在处理问题时存在的差异,分析了差异的原因以及减少差异的措施,探讨了两者各自的优缺点,并且  相似文献   

13.
CAE技术在汽车翼子板拉延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板料成型CAE软件CADEM主要理论,并以汽车外覆盖件翼子板的拉延模具开发为例,阐明了CAE技术在模具开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应用仿真软件CADEM,模拟在给定冲压工艺条件下板料成型的全过程,准确预测可能出现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覆盖件模具的摩擦因数和实际拉延筋拉延阻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测试覆盖件模具摩擦因数和拉延筋约束阻力的试验装置。采用该装置对用3种材料制造的模具,分别使用4种不同材料的试件,对干摩擦情况下和使用专用冲压清洁防锈油时的摩擦因数进行了测试;按照生产厂家使用的3种拉延筋的形状和尺寸加工模具,并进行拉延筋约束阻力的测试,给出了试验结果。最后结合生产实际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IBM-386或其兼容机上,利用图形操作系统Windows3.1的绘图软件Paintbrush,建立了轿车,客车,货车系列汽车造型彩色效果图形库,并用C语言编制了图形库管理查询软件,使绘画速度快,表现效果好,具有功能齐全,操作直观,快捷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智能交通系统车载体系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完成智能交通车载体系框体系统的研究,采用了从需求入手,定义智能交通服务,建立逻辑框架和物理框架,并从包括标准化范围检查在内的广泛的多种着眼点进行评从的工作流程。在逻辑框架和物理框架的建立过程中应用了统一建模语言进行体系框架的开发。并提出了系统评价表单评价项目,建立了关于路线引导功能的控制模型和个体模型,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智能交通车载体系框架的建立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轿车覆盖件拉延动态仿真及成形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丰田轿车前围板拉延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探索了轿车覆盖件拉延成型数值模拟的一般过程。利用ETA/DYNAFORM软件对前围板进行了拉延过程的模拟,针对压边力、凸凹模圆角、拉深筋设置及坯料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消除了拉裂及起皱现象,提出了模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育书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0):40-43,46
选定粤赣高速公路有代表性的6种岩层,对其全、强、弱风化层组成的路堑高边坡锚索加固工程进行了69次破坏性拉拔试验。试验中对每种不同风化程度的岩(土)层采用锚固长度为1m、2m、3m的现场拉拔试验,计算出锚索加固边坡的锚固力值,为验证高边坡工程设计提供了准确的力学参数,也为全线高边坡工程的施工工艺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试验费用和时间,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
An existing driver–vehicle model with neuromuscular dynamics is improved in the areas of cognitive delay, intrinsic muscle dynamics and alpha–gamma co-activation. The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teering torque feedback and neuromuscular dynamics on the vehicle response to lateral force disturbances. When steering torque feedback is pres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the lateral disturbance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whether the driver’s reflex response reinforces or attenuates the effect of the disturbance. The response to angle and torque overlay inputs to the steering system is also investigated. The presence of the steering torque feedback reduced the disturbing effect of torque overlay and angle overlay inputs. Reflex action reduced the disturbing effect of a torque overlay input, but increased the disturbing effect of an angle overlay input. Experiments on a driving simulator showed that measured handwheel angle response to an angle overlay input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ponse predicted by the model with reflex action. Howev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intra- and inter-subject variability.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a driver’s neuromuscular dynamics in determining the vehicle response to disturb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