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数据驱动的方式,首先通过分析北京市87辆私家车3个月的行驶轨迹记录,结合地图信息,对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进行量化分析,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充电站选址布局。根据每辆车车主的电动汽车使用习惯,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概率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P中值模型和贪心算法,以距离需求点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得到了一种将电动汽车用户充电需求与充电站选址方法,从备选的56个停车场集合中得到了最为满足充电需求的15个停车场的集合。所用选址方法由真实数据驱动,可以助力未来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2015年全球大城市中新注册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将达5~16%(麦肯锡,2010),对电动汽车服务的探索,也将有助于跟上电动汽车发展的步伐。为推动电动汽车在国内的发展,我国自2010年起开展了为期3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3年来,25个示范城市在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中形成了很多典型的商业模式,这些不同的商业模式也需要不同的服务模式来支持。对不同商业模式所需的服务进行研究,将有助于电动汽车的市场化推广。  相似文献   

3.
日益加大的能源环境压力倒逼北京市必须加快电动汽车市场培育和商业模式创新.本文在分析北京市电动汽车产业和市场应用现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电动汽车商业推广特点和经验,提出北京市电动汽车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电动汽车必须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文章围绕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梳理了充电设施选址、充换电与电能管理技术和无线充电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充电设施选址方面,介绍了出租车专用充电场站选址模型,基于某纯电动汽车的实际行驶数据建立充电设施优化布局模型,基于充电负荷需求预测的二层规划理论建立充电桩选址定容模型以及约束概率车流加油选址模型;对电能管理技术方面的成果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以综合经济指标最优为目标的能量优化管理模型具有多解性,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目标、多阶段优化,能量管理者应制定灵活激励措施调控用户参与度。通过研究,对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产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经过对我国代表性城市的实地调研,结合充电设施自身的特点及商业模式主要构成因素,总结了充电设施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基于这些关键要素,对比分析了在公共场所、半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典型案例及主要特点,并对各类场所的商业模式特点进行了总结。最后根据目前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发展情况,提出了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6.
共享电动汽车作为共享经济下的新兴产物,成功融合了私家小轿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优点,成为一种新兴交通模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方法对共享电动汽车细分市场下的用户需求及出行选择进行分析,揭示出多类型共享电动汽车的用户特征,以助于共享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促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进程。  相似文献   

7.
电动汽车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充电装置是电动汽车营销的基础设施。阐述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明确了充电装置的建设目标,分析了充电装置的发展现状,给出加速建设充电装置以推动电动汽车营销市场发展的路径包括:利用车联网平台提升充电装置的智能化;创新充电方式开放能源共享与循环利用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动汽车当前存在的充电难、续驶短和价格贵等问题,比较我国电动汽车示范运行过程中几种典型的商业模式。通过分析细分市场终端用户的需求,总结不同细分市场的商业推广模式,提出推进我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电动汽车受续驶里程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局限,推广进展缓慢.消费者的出行需求是影响电动汽车产品导向以及商业模式的重要因素.文章提出出行情景的概念,通过总结分析电动汽车技术性能指标,再划分不同的消费者人群,对消费者出行需求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针对中国消费者可能的电动汽车出行情景.最终得出基于6种不同出行需求消费者人群的4种电动汽车出行情景,为电动汽车的推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共享服务是一种推广电动汽车的新模式,其具有便捷、经济、高效的特点.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结合当前推广纯电动汽车共享使用的特点,构建了纯电动汽车共享服务接受意愿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北京市居民对电动汽车共享服务的意愿数据,利用SPSS和AMOS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拟合处理,对影响共享服务接受意愿的关键因素进行标定.研究结果显示,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接受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推广政策对居民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基于影响共享服务接受意愿的因素和行为过程,提出有助于推动纯电动汽车共享服务的策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纯电动车商业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晶 《天津汽车》2011,(12):17-20
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汽车产业转型规划的重中之重。为了理清纯电动车的商业模式,实行其产业化、商业化运营,文章首先分析了商业模式的定义及发展,之后对比了现有的2种电动车商业模式,认为“裸车销售+换电池”模式更具优势。文章还给出了其他几种可行的商业合作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纯电动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对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有重要贡献,而且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动汽车的发展包括电动汽车以及充电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是发展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也是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现阶段,由于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之一电池技术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研究我国纯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商业模式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将新能源汽车列入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以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较为接近实用,但离商用还较远。认为电动汽车技术短时期很难再在技术上有大的颠覆性突破。关于发展低速电动汽车,国家正在制定标准,是个机遇。未来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出路在商业模式和商业开拓。依据当前中国纯电动汽车零部件的水平,认为开拓县城、乡镇市场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汽车行业的蓬勃上升态势带动了整个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已经超越了过去30年。从技术层面来看,新能源、智能化、自动驾驶、共享出行,都是未来行业发展的热点。预计未来将是以自动驾驶为核心、以共享出行为主要商业模式、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目前,新能源车的发展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也都全力以赴。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科技公司、供应商、整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交通和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共享纯电动汽车已经在很多城市发挥重要作用.而无人共享汽车的逐步应用,也对精确导航和路径的智能优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基于低碳环保、低本高效的特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是共享纯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其中,电力损耗的准确预测是纯电动汽车的一个关键因素.电池使用年限、天气状况...  相似文献   

16.
电动汽车的发展是汽车工业的一次全方位的革新,汽车的电动化毫无疑问会促使产业及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汽车产业链将出现重大的变革,产业链条不再是从燃油发动机里延伸出来,而是电池、电子元件.本文对电动汽车产业链进行了分析,动力电池、电网将是新商业模式最大受益者,电动汽车的组装变得简单,燃料、内燃机供应商将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共享汽车在中国城市内得到快速推广使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共享新能源汽车网点选址、车辆调度等问题的影响因素.其次介绍了选址及调度模型的相关变量、目标函数、模型的相关约束及遗传算法.最后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阐述了共享汽车备选网点的选择要求,并结合实际共享汽车公司的现有网点进行分析和备选网点优化,最...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化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以及消费者对于灵活、个性化交通方式的需求,使得汽车共享这一新型出行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汽车制造商们也看到了汽车共享背后的商机,相关的产品、技术以及商业模式正推向市场。通用汽车不久前宣布了一项名为Let's Drive NYC的汽车共享项目,该项目对居住在曼哈顿丽思中心公寓楼的400多位住客开放,通过使用通用汽车开发的手机应用程序,这些住客可以预定车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发展前景与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第25届世界电动汽车大会上的调查,对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和关键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其中后者的应用条件更为成熟.价格和配套设施等技术经济因素是关键问题,国内外在这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商业模式和充电模式得到的认可度不同,但都有一定的应用需求,不能简单取舍.  相似文献   

20.
<正>兰州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工作已拉开序幕,2014年计划在市内选择6个地点作为电动出租车充电站建设地址,配网建设力度的增强,也将极大助力兰州电动汽车推广。兰州目前尚没有一辆民用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被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兰州市推广是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政府部门也鼓励民众购买电动车。但是,充电难的问题一直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