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侧面帘式气囊在侧面碰撞和翻滚中的保护作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交通事故状况入手,结合侧面柱碰撞试验,概述了侧面帘式气囊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侧面帘式气囊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我国侧面帘式气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仪表板中央悬浮屏幕是近年来汽车内饰造型的流行趋势之一,但越来越大的屏幕一定程度上占据了副驾驶气囊展开后的空间,甚至成为气囊展开路径上的障碍物,所以其与副驾驶安全气囊的空间布置匹配关系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采用基于FPM粒子法的副驾驶气囊仿真模型,以某SUV车型中期改款时引进的新悬浮屏幕设计为例,对"气囊-悬浮屏幕"之间的空间布置相对关系展开仿真研究,在仪表板造型早期及时发现悬浮屏幕阻碍气囊展开和气囊展开时过分挤压悬浮屏幕等潜在问题并进行优化,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子系统开发试验,详细描述了某系统级气囊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和子系统模型验证方法,分别应用Hybrid和CPM数值方法仿真了系统级气囊静态展开的全过程,并从气囊展开形状、内部压力以及其对外界零件的冲击情况3个方面对仿真结果与系统级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对于展开初始阶段20 ms内,CPM方法在展开姿态和气囊内部压力数值准确度方面均比Hybrid方法更接近试验结果;对于气囊展开过程对外界冲击情况,CPM方法较Hybrid方法与试验一致性更高。CPM方法更适用于系统级气囊展开仿真。  相似文献   

4.
随着交通仿真技术的日益成熟,交通仿真同智能交通应用相结合的需求愈发迫切.以Vissim为仿真内核基础建立的高速公路应急预案管理仿真平台,其技术关键在于对路网建模及预案流程的仿真模型解构及信息的逻辑流程设计.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系统能快速智能化地生成交通事件及预案仿真模型,并展示预案评价结果,有效地支持了高速公路应急事件决策管理的科学性、智能化,展示了交通仿真技术在高速公路管理领域的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车型建立了MADYMO车体模型和膝部气囊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安装与未安装膝部气囊情况下假人的运动响应和伤害值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膝部气囊在正面碰撞中对假人各部位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对初步设计的膝部气囊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WIC值减小了3.39%,表明膝部气囊对下肢的保护性能得到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6.
通过使用LS-DYNA软件建立了膝部气囊的仿真模型,为研发带有膝部气囊的正面碰撞乘员约束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鉴于以往的气囊设计通常用反复实验来验证设计合理性,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中将安全气囊及其周边环境作为一个研究整体,以有限元仿真评估安全气囊点爆环境的状态。通过引入安全气囊及其周边环境中的撕裂线形式、气囊门盖材料、气囊展开方向与风窗玻璃夹角和气囊与风窗玻璃垂直距离等设计参数,用正交实验优化气囊设计方案的稳健性。仿真结果和实车点爆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桥梁施工进度控制GERT网络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GERT网络特点,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了桥梁施工进度控制模拟仿真网络模型GERTS,通过网络要素的节点和活动仿真,提出了产生规定分布随机数的中值平方法、中值乘法、线性同余法,建立了GERTS计算机模拟网络模型,结合实桥钻孔桩施工网络仿真,编制了仿真网络的计算机程序并进行了模拟分析,其仿真工期都在150d上下波动,随着程序运行次数的增多,该结果越来越接近工期理论计算值150d,仿真效果符合工程实际规律,结果表明:GERT仿真网络是控制桥梁施工进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泄漏特性是帘式气囊建模仿真过程中较难获得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对一未折叠的正面安全气囊进行建模仿真和试验对比分析,调试其压力和泄漏率之间的曲线函数,使仿真结果的压力曲线逼近试验曲线.将所得到的泄漏特性用于帘式气囊的静态、动态起爆仿真中,由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比较可知,利用该方法获得的泄漏特性准确有效,为帘式气囊系统的开发及优化设计提供了灵敏的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10.
在近几年我国实际交通事故中,超过70%的事故涉及弱势道路使用者,汽车对他们的保护需求日益凸显。本文中基于一款A级轿车,对能保护弱势道路使用者头部、并与弹起式发动机罩相配合的保护气囊(简称行人气囊)进行了设计和验证。首先,设计行人气囊的包型和布置,基于弹起式发动机罩仿真行人气囊头型冲击、联动展开等工况;其次,利用试验和理论推导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修正行人气囊和弹起式发动机罩的关键参数;最后,基于C-NCAP头型冲击试验,探究该行人气囊的保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该车开发的行人气囊对头部的保护效果良好,伤害降低60%以上,得分率高达93.1%。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技术也得到了更好地发展。人们对于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的研究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主要对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仿真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虚拟仿真智能结构、环境、技术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体型乘员易击穿气囊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前后双气室安全气囊,提高对大体型乘员的保护效果。首先基于MADYMO建立某A级车的乘员约束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其有效性。接着以经验证的汽车正面碰撞模型为基础,建立一个装有前后双气室气囊的正面碰撞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正面碰撞仿真。最后利用正交试验对双气室气囊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双气室气囊的大体型乘员加权伤害指标值WIC较传统单气囊降低了30.7%,显著提高了约束系统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智能化决策水平,深入挖掘交通仿真技术对日常交通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在总结国内外各类交通仿真项目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一个正在实施的决策支持系统为例,介绍了应用中观动态交通仿真技术建立的交通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针对路网中常见的各类突发事件,模拟事件发生前后对交通流的影响效果,并针对事件造成的拥堵建立多套交通响应预案,系统对预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仿真评估,根据仿真结果指标分析比选各个预案的优劣,优秀预案用于指导日常交通管理与决策。通过对系统应用的优缺点分析和应用发展趋势分析,展示了交通仿真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的指导意义,指出交通仿真技术的未来发展必然带来交通管理决策水平的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内某款车型在侧向碰撞过程中,侧面单腔室气囊发生击穿现象,提出了一种具有多腔室气体流率独立控制和二级缓冲功能的侧面多腔室气囊,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多腔室气囊消除了击穿现象,对乘员胸腹部保护效果良好。再利用正交试验对影响气囊保护效果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综合伤害指标C比优化前下降了14.77%,比原有气囊下降了31.35%,提升了侧面气囊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仿真技术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精确高效的车流到达模型是成功实现交通仿真的关键。在分析车流到达模型和车头时距概率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反函数法求解模型的概率分布函数产生随机数,并根据求解和仿真的需要用C#编程语言构建车流产生器、车辆等数据结构并实现算法,最后利用GDI+图形接口实现模型的仿真、检验计算的正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交通仿真技术进行分流方案设计和评价,从行程时间、燃油消耗、沿线速度等方面进行了交通仿真的应用研究,采用美国TSIS仿真软件对某高速公路分流方案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表明,交通仿真技术用于分流方案研究具有定量化、形象化的特点,可以客观地评价各方案的优劣,并为方案的改善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基于缓冲橡胶块的试验数据,选用Mooney-Rivlin本构模型,并结合有限元仿真技术和优化算法的反求方法来确定橡胶材料的参数.在此过程中不断比较仿真结果与试验值以寻求二者最接近的参数,并采用响应面法来减少仿真优化的计算量.结果表明通过该法确定的材料参数能较准确地描述缓冲橡胶块的材料特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仿真技术具有的直观、准确、灵活、可重复试验的特点,研究了仿真技术在交通影响分析中的应用,给出了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哈尔滨市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建成前后周围路网的运行状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定量确定了其建成后对周围路网产生的交通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仿真技术进行交通影响分析是一种切实可行、方便直观的方法,既可以满足交通影响分析工作的需要,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19.
气囊式容积测定仪是一种土工测试仪器,在路基压实质量检测中用来测试干密度指标。介绍了气囊式容积测定仪的构成、原理和灵敏度及其检测方法。通过气囊法、灌砂法和灌水法三种试验方法室内和现场对比试验对气囊检测方法的测试精度进行评定,并研究了测试误差对干密度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气囊式容积测定仪仪器轻便,操作简单,测试精度能够满足土工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ADAMS机械系统仿真技术已成为机械、汽车相关专业领域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结合四连杆机构设计,从机构结构分析、模型创建、仿真分析到参数化分析与优化设计,开展ADAMS软件仿真技术应用的教学,以帮助学生构建ADAMS机械系统仿真框架,强化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