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大洋科考船在海洋科考作业中的特殊需求问题,结合大洋科考船几种关键作业特点,对船舶动力定位(Dynamic Positioning DP)系统的组成及其核心技术介绍,分析讨论船舶DP系统在大洋科考作业应用中的优越性,利用典型科考船的科考作业实践给予引证,并总结DP系统在科考作业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为业内拓展海上科考船DP系统的应用和新型DP科考船的整体设计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蔡洁  方斌  杨荣民 《船舶》2017,28(Z1)
文中主要对海洋科考船科考海水系统的类别、要求、特点进行分析,论述了海洋科考船科考海水系统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案,为后期相似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秦琦 《中国船检》2014,(6):68-73
今年初,中国科考船"雪龙"号成功营救出困在南极的俄罗斯极地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救援过程颇为艰险曲折。随着媒体报道的聚焦,极地科考破冰船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据美国海岸警卫队2013年6月的统计,目前功率在10000hp及以上的破冰船全球共服役78艘,在建4艘,计划建造13艘,总计95艘。在这些具有破冰能力的船舶中,具有科考能力的船舶即科考破冰船共有24艘(包括在建或计划建造)。其中,美国和加拿大、俄罗斯为第一阵列,拥有的科考破冰船分别达到5艘、5艘和4艘。毫无疑问,美国是世界上科考破冰能力最强的国家,拥有2艘重型破冰船(功率在45000hp以上)、l艘中型破冰船(功率20000~45000hp)、l艘轻型破冰船(功率10000~20000hp)。另外,正在新建一艘。其他国家的科考破冰力量基本为2艘或l艘中型或轻型破冰船。如果将欧洲主要国家的科考船和破冰船研发力量统一考虑,那么欧洲的大功率科考破冰船开发能力当属世界领先,可以列入第一阵列。  相似文献   

4.
探索二号,为中国深蓝科考增添强劲动力。2020年3月10日上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南山港码头启航,开始了2020年首次即TS16航次科考任务。一个多月后的4月26日,"探索二号"获得海南海事部门颁发的船舶证书,标志着"探索二号"自此获得了可以驰骋于全球的通行证,我国深海科考再添强兵。  相似文献   

5.
汤清之 《船舶》2017,28(z1)
科考绞车集装箱是科考船普遍装备的一种科考装备。这些科考绞车由于拉力较大,对箱脚的载荷很强,所以需要做一些受力校核。该文通过分析横向出缆和纵向出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箱脚受力,得出一套简单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一些改善受力的建议。在实际科考船设计中,文中所述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前期介入,提前预判箱脚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中美海洋科考船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海洋科考船作为人类认识海洋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中远海海域的科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中美海洋科考船统筹规划、运营管理、船龄分布以及规模、性能设计和搭载科考设备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了我国海洋科考船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为我国海洋科考船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在建极地科考破冰船"努伊娜"号是一艘目前即将投用的国际极地海洋科学考察船。从船舶规范、船载科考能力、极地科考补给能力等3个方面,介绍这艘集海陆综合补给与南大洋科学考察于一身的新型极地科考破冰船,使读者了解当前世界极地科考船的设计、建造与考察功能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修船》2019,(2):11-13
文章介绍了某科考船为满足日趋复杂的科考任务,在船舶修理期间,通过摸索实践及船上工作人员指导,完成了导流罩改造工程,对内部科考设备进行了重新布局。  相似文献   

9.
国内海洋科考领域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新造科考船不断增多,为解决科考航次管理方式的落后、满足日益增长的科考需求,提出了面向国内所有科考船只的科考航次管理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科考船动向、航次计划等信息的图形化显示和编辑方式,为科考项目申请、科考交流提供了统一、安全的平台,大大提高了科考航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沈济超  张鼎 《船舶》2017,28(z1)
船用科考吊机是科考船科考操纵支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常规的科考吊机结构设计通常忽略焊接变形与残余应力的影响。文章以某科考吊机吊臂结构常用的加筋板结构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比计算分析了考虑焊接影响及不计焊接影响时该结构的压缩极限强度,结果表明焊接过程对吊机结构的强度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设计时有必要考虑焊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科考船船载信息系统开放性、前瞻性、高集成的需求,通过分析科考船的任务和设备的多样性,以船载信息系统应用和环境特点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虚拟资源池的开放式、通用化、模块化的船载信息系统实现方案,阐述该方案的实现架构,并在某科考船上实施该方案,对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验证,表明该方案能提高科考船船载信息系统满足多任务、可扩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优 《船舶》2017,28(z1)
介绍了直流母排供配电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背景,阐述了其具有的多种优点给船舶电站配置、船舶总体性能、船舶经济航行、船舶科考调查、环境保护等带来的革新;同时也客观分析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其今后在电力推进船舶尤其是科考船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地脚螺栓是综合型科考船普遍配置类似螺栓孔的一种通用紧固件。这些地脚螺栓一般都均匀地分布于作业甲板和实验室,起到固定科考设备、仪器的作用。通用型科考船往往会根据不同航次的任务需求携带、装备各类科考设备、仪器,文中着重分析地脚螺栓与跨舷作业设备的配合计算。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日益增加的科考设备种类与海洋综合科考船有限空间之间的矛盾,将科考设备改进为模块化之后形成移动装船的模式,进而实现模块化装备和科考船之间的相互共享。通过分析现有模块化装备的应用情况,总结出其在海洋综合科考船上使用的局限性,基于目前的技术积累给出提升模块化能力的方案,以期解决模块化装备装船的适配性,提升使用效率,拓展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超低速定线作业在海洋科考与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超低速状态下,船舶舵效差、船位漂移严重,需使用拖轮协助减速和克服偏移。此文对拖轮配合科考船超低速定线作业的几种方式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16.
正0引言避风锚地是制订航行计划的重要考虑因素。近年来,随着南极科考、旅游热度的攀升,越来越多的船舶往来于南极水域。南极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变化莫测的气候特征,因此避风是航行在该水域船舶必须直面的问题。笔者于2016年底随"海洋六号"科考船到南极半岛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水域执行科考任务,其间多次到麦斯威尔湾避风。笔者结合避风经历,介绍波特湾锚地情况,供到南极水域考察、旅游的船舶  相似文献   

17.
海洋科学是以调查为基础开展的科学,获取有效、高质量的海洋探测数据是认知海洋、研究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基础。科学考察船是获取海洋探测数据的重要基础平台,其管理与运行水平,决定了其运行效率。先进的船舶性能是基本的先决条件;完善的科考设备是获取精准海洋科考资料的关键技术支撑;规范的船舶管理是有效运行的有力保障;技术队伍是获取科学、准确调查资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对电力推进科考船在科考作业时由于负载波动给电力系统带来技术难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电力系统中加入磷酸铁锂储能单元的解决办法,以实现利用储能单元具有的削峰填谷能力,使电力系统的运行趋于稳定。同时,以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为例,介绍储能系统兼具动力电池系统在船舶进出港时实现纯电力推进的零排放关键技术。提出含磷酸铁锂储能单元的电力推进配电系统的配置方案及其充放电调度控制方式,为工程人员设计类似科考船提供解决方案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海洋科考需求为牵引,提出了多层级海洋科考装备体系;分析了国内外各类海洋科考装备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海洋科考装备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海洋科考装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顶层规划、加大装备研发和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建议,为我国深海和极地科考装备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达到新一代极地考察船“科考为主,运输为辅”的功能定位,满足不断发展的极地海洋科考需求,“雪龙2”号研发团队结合我国多年极地现场考察经验,通过采用箱型龙骨安装水下声学设备换能器、月池系统用于密集冰区科考设备下放和回收、大空间柔性化实验室和共享显示控制系统等科考功能模块研究应用,实现我国新一代极地考察船科考平台的建造。经多次海试和极地现场航次检验,创新设计的科考功能模块已被实践证明和接受,从硬件上有效提升我国船基科考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