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叠合构件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被大量运用,在设计施工中对其构造和表面特征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都有详细的规定。但是通过实验对于叠合梁的预制部分,在其上表面进行喷水处理后,发现其承载力与单一质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几乎没有差别。结合实验的实际情况,通过理论的数值计算,并且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和应力松弛的影响因素,得出在接触表面进行过喷水处理后的叠合构件与实验能很好地相吻合,这就使得叠合梁在的实际运用中既简化了施工难度,也大大降低了造价。 相似文献
2.
3.
4.
多跨斜交简支T梁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简支T梁的受力特性,采用梁壳组合模型模拟简支T梁,分别建立列车一斜交桥梁系统和列车一正交桥梁系统的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CRH动车组以不同速度分别通过多跨斜交简支T梁桥和多跨正交简支T梁桥时机车车辆及桥梁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CRH动车组通过正交桥和斜交桥时,机车车辆的振动响应随车速提高而增大,而且斜交桥的机车车辆振动响应大于正交桥;当列车通过斜交桥的车速不超过200km·h-1时,列车的乘坐舒适度达到"良好"标准以上,但乘坐舒适度较通过正交桥时差;列车通过斜交桥时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斜交桥的各项动力响应均在容许值范围以内,斜交布置虽对桥梁的横向振动非常不利,但对抑制桥梁中心线处的竖向振动有利. 相似文献
5.
6.
7.
8.
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利用既有30 m梁架桥机架设40 m梁的方法。首先检查核对既有架桥机的不足,然后论证增设临时支点和加固个别零部件的架桥方案,并介绍了架桥机对位与载梁前移等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设计一种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远程在线实验系统,可通过浏览器实时控制远程端的实验设备进行实验,实现与实验室环境下相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同时,降低对实验场地的需求,减少实验管理工作,大大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真正实现实验室的完全开放。在当前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为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缓解实验设备不足,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11.
对一种具有新型混合连接件的双钢板混凝土夹层梁(SCS夹层梁)的四点弯曲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了材料和几何的非线性行为,采用实体单元对结构中的剪力钉、高强螺栓、钢面板、混凝土芯等元件建模,同时考虑剪力钉连接件、高强螺栓以及钢面板和混凝土芯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建立了双钢板混凝土夹层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梁的跨中荷载-位移曲线、破坏模式、跨中荷载-应变曲线进行对比,对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进一步探究了夹层梁的混凝土芯强度、钢面板材料特性对梁抗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混凝土强度对梁的弹性刚度和承载能力的影响不明显;钢面板特性对梁的弹性刚度影响不大,但可显著提高梁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14.
研究目的:跨既有铁路的施工在我国当前铁路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兰武二线古浪河大桥横跨既有铁路,本文通过对此桥32m结合梁施工实例的介绍,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经验。
研究结果:在兰武二线古浪河大桥的结合梁施工中,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案,使工程建设安全可靠,顺利完成。
研究结论:既有线桥梁施工中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步骤的确定及现场的施工组织和安全管理必须规范,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跨梁、简支T梁铺设无碴轨道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利用新北碚嘉陵江大桥作大跨度连续梁桥及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的研究,意在突破大跨度桥及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的瓶颈,这对我国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的发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采用理论与实桥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轨—板—桥—墩一体化空间计算模型,线路纵向考虑钢轨、轨道板和底座板、桥梁等的相互作用。施工时安放测试原件,测试验证理论计算参数。研究结果:通过对在建的遂渝线新北碚嘉陵江大桥(94 168 84)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及其引桥24 m、32 m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连续刚构及简支T梁上的无碴轨道铺设方案。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认为,在主跨168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及其引桥24 m、32 m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是可行的,拓宽了无碴轨道的适用范围,为我国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的发展积累了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杨松龄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3,(8):53-55
斜交的简支钢混凝土结合梁为超静定结构 ,由于其薄壁结构的特点 ,在外荷载作用下 ,结构将发生弯曲、扭转和翘曲。设计时按钢混凝土结合梁不同受力阶段其截面翘曲衰减因子 χ值的不同 ,先判断各阶段的扭转特性 ,再进行各截面内力和应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城市交通系统中宽扁梁的动力性能,由明德林(Mindlin)板理论退化得到板梁的控制方程,并推导出两端简支和两端固支板梁的自由振动特征方程,然后分别求解其自振频率和模态,并将计算结果与铁木辛科(Timoshenko)梁、Mindlin板的结果进行对比,总结板梁方程的梁宽适用范围并考虑泊松比对宽梁自由振动的影响。分析表明:相较Timoshenko梁方程,板梁方程更贴近Mindlin板的计算结果,尤其是前5阶自振频率,更适于较大泊松比的宽梁结构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磊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9,(3)
宋木林跨线特大桥位于京九铁路上行线上,桥位处为R=600m曲线,外轨超高120mm。如采用在轨道上行驶的架桥机拆、架梁,需调平轨顶(长达400m),作业后再予恢复;且拆、架梁和送梁、退梁均需依赖桥头线路,因此效率低、线路封锁时间长,经提出三个方案作比较后,采用了500t汽车吊停在桥下作业场(北西联络线)上,进行拆、架梁的方法,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铁路钢混梁装配式桥面受力性能,建立装配式钢混梁桥面板有限元模型,从而对比分析铁路荷载作用下整体现浇和预制装配式桥面板的受力特征,分析装配式桥面板长度、宽度、厚度、主梁横向间距等参数对桥面板受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装配式钢混梁桥面板采用预制装配方式后结构纵桥向正、负弯矩变化较小,但横桥向正、负弯矩显著减小;预制板长度增加,预制板横桥向正弯矩、负弯矩绝对值增大,纵桥向负弯矩增大;预制板宽度增加,横桥向正弯矩、负弯矩,纵桥向负弯矩均增大;预制板厚度增大,横桥向负弯矩、纵桥向负弯矩均增大,纵桥向正弯矩减小;主梁横向间距增加,横桥向正弯矩增大,横桥向负弯矩减小,纵桥向负弯矩增大。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预制板宽度>主梁横向间距>预制板长度>预制板厚度。 相似文献
20.
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及现场实际情况,在上跨重要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梁部结构的特殊性,为了保证道路正常通行、限高要求,采用起顶现浇及落梁的施工方法,成功解决了特殊结构梁上跨重要道路时,无法提前预制并吊装到位的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