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台架上对不同冷却液温度下发动机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度对发动机基本性能影响。基于转速和负荷,给出最优目标温度Map图并进行整车油耗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冷却液温度对发动机低速工况下动力性和经济性有较大影响;与装配蜡式节温器的整车相比,整车采用优化后的水温Map将会使综合油耗降低1%左右。  相似文献   

2.
混合动力整车油耗不仅仅取决于混合动力系统的优劣,与整车参数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整车参数对油耗的影响是有一定差别的,本文研究了一些主要的整车参数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油耗影响。基于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车辆的Amesim仿真模型,选取整车质量、轮胎滚动半径、滑行阻力曲线三个因素并利用正交表的方法分析其对油耗的影响,从而指导利用该模型进行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车辆的油耗分析和优化。研究表明,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制动能量回收的影响,整备质量对油耗的影响小于传统汽车;由于功率分流的能量控制策略,轮胎滚动半径对油耗的影响很小;滑行阻力对油耗的影响和传统汽车接近。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看到客车购买者拿着不同客车企业产品价格表,对比相同配置下,价格的高低.有些对客车配置相当了解的运输企业人士,甚至能说出同类车型增减相应配置后应该处于何价位.其实,我们考虑前期的成本投入应该更多地关注客车的经济性指标,主要包括节油性与耐用性.运输企业应该从客车产品技术研发、制造工艺、质量体系、生产设备、材料以及整车匹配性等方面来分析节油性与耐用性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4.
冬季汽车发动机的温度与油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燃料经济性是评价汽车六大重要性能的指标之一。文章概述了汽车在不同类型的道路条件、交通流量、载重质量、气候因素、驾驶技术、汽车技术状况等情况下所影响的油耗技术数据。着重阐述了汽车在冬季增加油耗的原因,及其正确操作方法。忠告驾驶员汽车中速行使节油、交通安全系数大、延长汽车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汽车燃油的经济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油耗已成为用户关注的主要性能之一。研究发现,影响汽车用户油耗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车辆本身的燃油经济性,一方面是用户的使用操作。调查显示,很多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并不合理,如驾驶过程中档位使用不合理、换挡时机不当等,尤其是发动机进入电控时代之后,由于驾驶员对电控发动机的特点不了解,导致使用过程中车辆油耗增高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在常规的气味主观评价之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某款车型气味进行溯源分析,并将主观气味评价和全谱分析方法结合,通过将主观感知与客观数据对比分析,按照全谱测试中的物质特性进行分析,初步筛选气味的风险物质。依据零部件与整车气味匹配度,识别出有气味问题的零部件。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款车型整车气味关键零件是座椅和门板,而影响两种零部件的主要材料是包覆皮革。通过对同一厂家溶剂型皮和水性皮,以及不同厂家水性皮气味的对比分析,选择了合适的水性皮。配合其他零件的部分改善,最终将整车气味等级提高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辆搭载1.4 L涡轮增压汽油机的乘用车汽车,通过WLTC循环工况测试,分别对比研究了不同阻力加载a和b对整车试验循环排放及油耗的影响。研究发现:阻力加载b在中低速阶段的阻力相对阻力加载a比较小,对排放和油耗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第四阶段阻力加载b相对阻力加载a较大,排放和油耗均增加;但是整体综合排放和油耗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8.
基于一辆搭载1.4 L增压乘用车,通过WLTC循环工况测试,分别对比研究了Fuel-Cut策略,对整车试验循环排放及油耗的影响。研究发现,怠速起停技术(STT)、减速断油技术(DFCO)和换挡断油技术(CFCO)均能够改善油耗,使得油耗分别降低1.34%、1.67%和1.13%,但对CO、NOX、HC及NMHC排放都会产生一定恶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重型商用车辆分别采用推荐道路阻力与实测道路阻力对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整车油耗试验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推荐道路阻力不能真实反应出车辆的油耗水平;底盘测功机的阻力设定直接影响车辆的油耗结果,阻力设定值越大,油耗越大,反之越小。  相似文献   

10.
近日,随着工信部"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通告"推出,市场上每款车的真实油耗就都变得公开透明.记者在对比皮卡车型的综合工况油耗发现:郑州日产D22 YD25及锐骐ZD25在工信部公布数据中,以综合工况油耗7.2L/100km和7.5L/100km,在中高档皮卡中分列第一、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