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水泥搅拌桩是处治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的有效措施,而目前水泥搅拌桩的设计往往依靠经验法。为了明确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承载特性及沉降特性,进而进行科学设计和合理应用,基于D-P本构模型,建立桥头过渡段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桩长、桩身模量、桩间距、桩间土模量等计算参数对于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特性,并对该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某高速桥头过渡段路基优化方案,最后以验证精度后的GM(1,1)模型对试验路填筑优化方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桩间距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当1.8 m≤桩间距≤2.0 m时加固区的沉降变化趋势显著,桩间距≤1.6 m时加固区的沉降变化趋势平缓,推荐桩间距选取范围为1.6 m~1.8 m;桩身模量和桩间土模量对承载力影响次之,随着桩身模量的增加,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逐渐减小,当桩的模量为60~120 MPa时,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相对较小;路基顶面沉降量随桩间土压缩模量增加而趋于减小;以优化后的方案铺筑试验路并进行沉降预估,表明优化后的方案对控制差异沉降具有良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以为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漳州港尾铁路复合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探讨了桩间距和桩长对路基路堤边坡稳定和工后沉降的影响,分析了桩间距不变、长短桩结合设置工况下路基稳定系数、复合地基承载力、工后沉降的变化情况,以寻求最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结果表明:国铁Ⅱ级铁路采用长短桩结合设置的多向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案合理、可行,且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3.
彭以舟 《路基工程》2011,(2):154-156
PTC管桩处理软土路基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无噪音无污染、质量稳定、造价合理等优点,加固深度可达40m以上,为深厚软土路基处理提供了有效方法。以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崇贤互通连接线用PTC管桩加固处理深厚软土路基为例,介绍其施工技术。该工程路基工后最大沉降小于7cm,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预防G40公路陈海立交D匝道路基拓宽工程因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出现的路面纵向开裂等病害,在现有改扩建研究成果基础上,借助数值分析软件,分析了不同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对新旧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通过比较路基中央处和路肩处的沉降量以及差异沉降,认为泡沫轻质土的处理效果最优,其次是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和预应力(PTC)管桩处理方案。最后,结合陈海立交D匝道加宽工程的特殊性,推荐采用泡沫轻质土路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对路段进行处理,以减少工后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以莆田市涵江区火车站站前道路建设项目为依托,分析水泥搅拌桩布置间距、桩径、桩长、水泥土强度等因素对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路基沉降的影响,以达到合理优化设计参数、在实际工程中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塑料套管桩在城市快速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不同桩长、不同桩帽大小、不同桩间距以及不同路基高度等对软土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计算表明,采用塑料套管桩处理软土能有效减少地基的总沉降量及工后沉降量,在设计时应综合选择合理的桩长、桩间距及桩帽大小,在保证地基处理效果的基础上节约地基的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7.
姜海青 《路基工程》2012,(5):97-101
在加宽路基处理问题的研究中,根据新旧路基在含水量、压缩性、承载力等工程性质的特点,普遍采用水泥搅拌桩对加宽路基做加固处理。近年来地基处理采用新型的双向水泥搅拌桩。从两种搅拌桩加固路基的试验入手,对比分析了两者对已有结构的影响程度、新旧结构的差异沉降以及工期影响。通过工程监测验证了双向水泥搅拌桩各方面都优于普通水泥搅拌桩。  相似文献   

8.
以阿拉山口市温泉县G30公路建设项目为依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建立陡坡路基典型数值模型,研究在季节性冻土的条件下反h桩对陡坡路基抗滑影响因素,并重点分析了桩间距、冻融循环次数及截面边长对陡坡路基沉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h桩排间距对沉降量的影响较大,当反h桩排间距位于6~7 m时,陡坡路基沉降量变化相对稳定;冻融循环次数对沉降量的影响是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截面边长不是越大越好,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增大截面边长可以显著减小沉降量,但继续增加该参数减沉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带帽PTC管桩在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控制沉降设计理论,采用疏化桩间距的方法,在某高速公路深厚软基处理中设计并使用了带帽PTC管桩,探讨了PTC管桩在高速公路深厚软基处理中的适用性,详细介绍了PTC管桩的沉桩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最后指出应加强带帽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洞庭湖区新建南益高速公路软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各因素对工后沉降影响水平,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数值模型,对其运营期工后沉降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区软基工后沉降随桩间距的减小、桩长的增大、桩径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桩间距对软基工后沉降的影响水平最高,桩径对软基工后沉降的影响水平最低;建议水泥搅拌桩处治软土地基时,采用短而密的布桩方式以更好地控制软基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软基处治关键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事莲 《公路》2012,(2):56-62
分析了广东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软基处治中的关键问题,指出路基沉降与差异沉降、新路基沉降对旧路的影响、软基施工方案等,是其中3大关键问题.之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加宽工程适宜的软基处治方案为换填、水泥搅拌桩等复合地基、排水固结法十沉降隔离墙、高压旋喷桩、气泡混合轻质土路堤,并提出了不同条件下宜采用的软基处治方案.最后给出了两个改扩建工程典型软基处治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以某绕城高速公路扩建项目软基加固工程为依托,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扩建工程在不同工况下的地基加固效果,同时对开挖方式、开挖坡度、固结度、加宽宽度、软基深度、软基压缩模量等新老路基差异沉降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到新老路沉降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高速公路拓宽后新老路基差异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加宽方式、加宽宽度、加宽高度、路基刚度、路基填料重度、土基模量、软土地基深度等各种因素对地基及新老路基附加沉降的影响,为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基上路基加宽工程沉降变形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勇强  李浩  徐伟 《路基工程》2011,(6):162-165
针对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加宽工程中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问题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新路基作为附加荷载对老路基和地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加宽部分路基的填筑将会使得老路路肩与路基中心间差异沉降的产生,极易导致路基纵向裂缝病害。通过参数变化后的计算与分析,建议采用合适的加宽宽度、路基填料和软基处理等措施,控制和降低加宽部分对原有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拼接段EPS轻质路堤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在深厚软弱地基上进行高速公路的拼接拓宽工程,新老路基之间将会产生差异沉降的特点,基于理论分析和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的要求,提出采用EPS超轻质硬泡沫塑料作为路堤填料,以达到减小路堤荷载和控制新老路基间差异沉降的目的,并依托具体工程实例对EPS轻质路堤的沉降变形特性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揭示了现场实际加载条件下EPS的压缩特性和地基竖向沉降、水平位移、不同深度处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在对实测资料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公路拼接拓宽工程EPS轻质路堤的设计方法,并依据现场实践对设计施工要点进行了总结。实践表明,EPS显著改善拓宽路堤的受力特性,减小新老路基间的差异沉降,在设计施工中应解决好EPS块体密度、上覆层厚度的选择,路基排水和地下水位的控制、EPS材料质量检验和控制以及施工放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佛山“一环”路基为软弱土层,地质条件差,采取了袋装砂井、水泥搅拌桩、CFG 桩和预应力管桩四种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为探索该地区公路软基处理的较理想方法及其处理措施,以工后累计沉降量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方法的工后沉降量,该路基的处理方法,宜优先考虑水泥搅拌桩,并在路面结构施工阶段采取一套补救措施,确保路面的平顺。  相似文献   

17.
徐志飞 《路基工程》2021,(5):158-162
依托广州南沙新建滨河路BHLK1+790~+840段深厚软土路基处治工程,进行“长板-短桩”复合地基的现场试验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并与理论沉降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长板-短桩”地基处理技术将水泥搅拌桩和排水固结法相结合,在对沉降控制较严格的软土地基应用效果良好,为软土地基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侯志峰  靳灿章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30-232,235,M0023
由于软土特殊的工程特性,在软土地基上展开城市道路改扩建项目难度比一般地区更大,解决新旧路基之间出现的差异性沉降问题是关键。首先分析了软土地区城市道路拓宽可能出现的病害形式及机理,随后以某市政道路为工程依托,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15.0对新旧路基在不同拓宽宽度、不同路基高度、不同地基土模量下的差异沉降规律进行研究,最后提出降低软土地区城市道路改扩建项目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技术措施及其影响效果,以期为类似的道路改扩建项目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拓宽路基的工后不均匀沉降是导致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相关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可以有效的减小拓宽路基工后差异沉降的产生。以广三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为例,选取3组软土埋深不同的典型断面,采用有限元法对不同的软基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各典型断面的软基处理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