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正随着船舶智能、数字水平的提升,船舶自身应用和运行生产的数据正在不断增加。船舶数据在反映船舶运营状态的同时,正逐渐作为一项重要资产受到业界的重视。船舶数据质量对船舶及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影响也在不断提升。为应对数据质量相关问题,中国船级社(CCS)于2021年上半年发布了《船舶数据质量评估指南》,用于支持业界开展船舶数据质量、数据管理成熟度、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评估。在指南研究的基础上,CCS积极响应行业需要,建立并推出数据质量评估服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对《海上拖航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以下简称《法规》)的深入理解,通过实例对被拖船舶拖曳设备的确定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笔者个人的理解,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英国航运相关网站发布消息,国际海事组织(IMO)推出《2021海上网络风险管理指南》,确保港航业网络安全需求。IMO海上网络安全指南内容是海上安全与保障的重要规定,是航运业领导者与IMO成员国间的协议。航运业部分人士认为,此发展正逐渐改变游戏规则,目的是用一致性建议,以应对网络对船舶的威胁。指南指出,在航运业中,船舶和港口设施是整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船舶与海上设施行业,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船舶与海上设施行业的设计、制造、运营等全生命周期阶段,是提高设计效率、提升数字化运维管控水平、改善配套产业发展等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当前船舶装备评估方法中缺少对专家打分数据进行贴近度计算,不能客观反映参与打分评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相关领域知识层次高低,影响后续指标体系建立以及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问题,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采集专家打分数据,最后对船舶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chnical Manual,IETM)系统评估数据样本进行贴近度计算,总结不同层次人员对船舶IETM系统评估指标体系的认识水平,掌握参与评估人员对评估目标的理解程度,进而验证船舶IETM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和所采集评估数据的客观性、科学性、合理性,为下一步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和船舶工作人员的技术培养方向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船用硬质翼面帆评估与检验指南》是CCS基于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以及实船验证的经验,制定的适用于硬质翼型风帆助推装置的指南。《指南》为《绿色生态船舶规范》中的"风帆辅助推进系统"附加标志提供了审图和检验依据。《指南》包括5章内容,针对风帆助推船舶设计、风帆装置设计、制作和安装检验、风帆安全操作要求、风帆装置营运检验要求、风帆助推船舶EEDI验证要求等提出了安全性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7.
全球首个电子海上导航服务系统(e-Navigation)“韩国版e-Navigation”已建成投入使用。韩国海洋水产部宣布,从1月30日开始,启动能够支持船舶安全航行的海上导航服务系统。全球首个电子海上导航服务系统(e-Navigation)“韩国版e-Navigation”已建成投入使用。韩国海洋水产部宣布,从1月30日开始,启动能够支持船舶安全航行的海上导航服务系统。海上导航服务系统是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船舶航行技术的新一代海洋安全综合管理系统。其如同汽车导航仪一样,可向海上航行船舶提供海上交通状况和事故信息、气象信息等,并告知碰撞触礁等危险状况,是国际海事组织(IMO)为预防占整个海洋事故84%的人为过失引发的船舶事故,而采用的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智能海上交通系统。该系统通过将复杂而又分散的各种海上、航行信息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林丽华 《水运管理》2007,29(4):36-38
结合海事管理现场执法实践,介绍一种现场估算内河小型船舶总吨位的方法,即将《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中的规范算法进行简化,通过对不同容积船舶吨位的数据验证表明,这种方法既简易实用,又可以提高执法效率。  相似文献   

9.
《航海》2017,(5)
随着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海上油气平台不断涌现,为保障海上平台与船舶的安全,对海上平台通航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迫在眉睫。基于海上平台通航安全保障体系尚未有统一的国际或国内标准,且不同水域的海上平台对船舶安全航行构成的危险程度各异,本文基于海上平台事故数据,利用安全保障理论、船舶操纵理论分析船舶/平台碰撞的风险特征,进而分析相关保障设施建设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船舶/平台通航安全保障体系架构,可为海上平台的通航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美国船级社(ABS)始创于1862年,是国际上具有领导地位的船级社之一,也是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创会会员。 美国船级社是非牟利的民营组织。其志业是通过有关船舶与海上设施的设计、建造与作业维修的规范开发与验证,来提升海上人命财产的安全和环保,为公众服  相似文献   

11.
刘昭青 《航海》2020,(2):66-66
IMO船舶系统与设备分委会第7次会议于2020年3月2—6日召开。会议设立了3个工作组和1个专家组,分别主持WG1有关救生设备(LSA)、WG2有关防火、WG3有关船上起重设备和锚泊操作绞车、EG1有关SOLAS公约第II-1章和船舶冷熨的安全目标/功能要求等专题的研讨。会议结果:1.同意有关船舶岸上供电安全操作的临时指南除了选择更清洁、更绿色环保的燃料外,利用岸上供电服务(还称为"冷熨""替代性海上电力""岸边电力"是减少空气污染和船舶排放以及限制局部噪声的另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海上平台指挥调度效率、保障海上生产作业设施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海上石油生产信息化建设,提出海上生产设施主动防护理念,并结合近年海上主要事故分析总结情况研发出一套海底管线防护系统。该系统以电子海图为平台,利用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及雷达技术对监控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过往船舶进行实时监控,当船舶在海底管线上方一定范围内且有抛锚趋势时,系统将发出声光预警,值班人员通过相关手段通知该船舶不准抛锚,从而达到防护海底管线的目的。当船舶在海上平台一定范围内行驶且有冲撞平台的趋势,或违规驶入驶出特定区域时,该系统亦能发出预警,从而达到保护海上生产作业设施及人员生命财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船级社诞生于1760年的英国,是服务世界航运的需要。她通过评估船舶的实际状况,给出船舶的评级,从而方便保险商对船舶投保,达到合理控制风险之目的。船级社在两个半世纪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理、船舶技术、海上设施技术、第三方评估等方面的经验,因此随着全球国际贸易量的增加、全球市场的形成,船级社由传统海上业务领域向非传统业务发展逐渐成为大势所趋,成为了世界一流船级社的共识,非传统业务的发展也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
《海上风电场设施施工检验指南》以中国船级社《海上风电场设施检验指南》(GD10-2017)为依据,结合近几年来中国船级社在近海海上风电场鉴证检验项目过程中以及在往年的国内海洋工程结构物施工发证检验项目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编制。本指南主要对海上风电场设施的海上施工过程,包括施工规划与设计、码头装船、海上运输、海上安装、海缆敷设等的检验提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100届会议在伦敦召开2018年12月3日至7日,国际海事组织(IMO)在伦敦召开了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100届会议。会议审议了包括海员疲劳指南、极地规则、目标型新造船标准(GBS)在内的19项议题。除全会外,会议还成立了GBS、非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船舶极地航行安全措施、海上自主水面船舶应用的法规梳理等3个工作组和1个强制性文件修正案起草组。12月6日,举行了  相似文献   

16.
正为适应智能化极地船舶的技术需求,中国船级社制定了《冰区操作船体监测与辅助决策系统指南(2018)》。该指南采用船舶智能化理念,基于船体应力数据持续监测与分析,指导设计和安装冰区操作辅助决策系统。当船舶在冰区航行时,辅助决策系统可为船长提供操作建议。该指南包括3节内容,提供了船体结构应力监  相似文献   

17.
船舶检验局1986年颁布了船检法规6个,计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 (2)《海上单点系泊装置安全规则》; (3)《海上浮式油气处理及贮存装置安全规则》;  相似文献   

18.
陶伟 《中国水运》2009,(3):81-83
通过分析《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2004)与《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2006、2008)年修改通报之间救生、消防等设备配备标准上的不同,提醒广大的船东在建造或购买船舶时考虑船舶配备部分封闭式或全封闭式救生艇。《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2006、2008)修改通报对救生设备和消防设备的配备标准要求更高。敞开式救生艇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部分封闭式或全封闭式救生艇,本文就谈谈这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对海上船舶的管理与监控,提高海上交通安全性,对船舶的实时跟踪与监控具有重要作用。船舶动态跟踪系统结合了网络技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可以实现海上24 h的船舶动态监控与跟踪。本文对现有船舶动态跟踪系统进行数据库的优化升级,采用一种分布式体系结构的数据库,重点对船舶动态跟踪系统的数据访问、数据监控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有助于提高现有船舶动态跟踪系统的数据库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船舶交管系统(VTS)操作员工作量,提高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方便快捷地完成VHF语音通信,提出了一种自动甚高频数字选择性呼叫(VHF DSC)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主要由VHF组件、数据处理器和DSC呼叫序列处理单元组成.通过对雷达目标船的录取,数据处理器对雷达和自动识别系统(AIS)的信息进行数据融合与关联,提取出被呼叫船的海上移动业务识别码,DSC呼叫序列处理单元自动编辑VHF DSC的呼叫序列,VHF组件发出呼叫信号建立无线通信链路,自动完成VHF语音通信前的沟通.实践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增强了VTS对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提高了VTS的智能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