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美姑县城南滑坡是美姑县城古滑坡堆积体的局部复活,具有多个蠕滑变形带(面),目前处于复活蠕滑过程中,若遇暴雨或长期降雨,滑坡可能加速蠕滑,滑带(面)贯通而产生滑动,进而引起规模更大的古滑坡堆积体滑动,因此,必须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
柳家凹滑坡为古滑坡复活型,滑动带位于黄土层与砾岩层中间的红色黏土层,由于路堑开挖扰动和地下水作用使滑带土性质弱化造成了滑坡的发生。取滑带土的原状土样试件和重塑土试件进行室内反复直剪试验,研究了大剪切位移条件下滑带土的强度衰减特性,获得了滑带土的残余强度指标。对试验土试件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进行统计,结果为滑带土的残余强度远小于其峰值强度,cr约为cf的0.4倍,φr约为φf的0.7倍。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中国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古滑坡的稳定性问题.该文提出了滑坡滑动面力学参数分析的内容及主要的研究方法,然后针对云南昭待高速公路玄武岩滑坡的平面形态分类并选取典型滑坡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玄武岩滑体松散、取样困难的实际情况,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获取滑动面力学参数,而在古滑坡滑动面力学参数取值时,考虑了时间效应下的滑动面强度恢复效应,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云南昭待高速公路玄武岩古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设计.工程实践表明其不仅具有合理性,还能节约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4.
在滑坡区域开挖隧道时,由于滑动面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的不同,对滑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文章以南山滑坡为例,分析隧道在滑坡的滑体内、滑动面及滑床内3个不同部位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几点防治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袁从华  王晚华  倪俊 《公路》2003,(1):118-120
通过对某顺层古滑坡的现场调查,分析判断出古滑坡的滑动范围、滑动面,并对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反分析计算。据此对古滑坡体进行了初步整治设计,实际整治时未进行防水措施,抗滑指标进一步下降,并对此时软化滑动面抗剪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对K89-95段的调查分析,对此区段的切方边坡违背工程地质选线原则导致的后果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李文强  王海  董博 《交通科技》2024,(1):46-50+80
“充填式”滑坡是指古沟谷地貌被新沉积物充填覆盖,在开挖影响下,充填物沿新老界面发生滑动而形成的滑坡。本文研究对象为浅挖路段,地形平坦,最大挖深约17 m,开挖后两侧边坡土石界面呈典型的“V”字形,后缘约200 m处出现拉张裂缝,初步判断滑坡位于古河道上。为准确查明滑坡特征,在物探和钻探的基础上采用深部位移监测手段。结果表明,滑坡目前处于蠕滑阶段;滑坡前缘滑动面为土石界面,后段为风化岩层,滑动面与地下水位线基本一致,并非完全沿充填物界面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7.
燕官公路K102滑坡变形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K102滑坡位于青海省燕官公路,为一大型堆积层老滑坡,具多级、多条的滑动特征,属牵引式滑坡。文中主要对老滑坡中局部复活的滑体即#1,#2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其机理进行分析,阐明两个滑坡均具浅、中和深三层滑带,有多级滑坡后缘,滑体物质含水量较高,为高含水地段滑坡。最后提出了整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中从滑坡地层、滑带(面)及滑床岩土特征、滑坡变形破坏与成因机制等多个方面对该滑坡进行分析。采用室内试验、滑坡滑动前后稳定性分析反算对比等方法综合确定滑动带c、φ值。采用折线形滑面传递系数法计算滑坡稳定系数及剩余下滑力,提出了工程防护措施设计思路及要点。  相似文献   

9.
丁孝勇 《路基工程》2016,(1):197-201
深汕高速公路K101滑坡为开挖引起的老滑坡复活,发生多次滑动。根据其地貌特征、地质条件、水文特征和坡体结构特征,并结合现场勘察结果,对坡体变形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试验、经验和反算相结合的手段,综合确定主要滑动带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了滑坡未处理前的稳定状态,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并分析抗滑工程设计的稳定性。根据评价结果,鉴于已有抗滑工程的局限性,采用"竖向集水渗管+渗井+水平排水隧洞"三维立体排水措施进行滑坡处治,工后监测结果显示,该措施排水效果显著,有效地控制了地下水位上升,边坡变形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对滑坡滑动面(带)位置的探测实践,论述了滑坡滑动面位置的探测方法、形态特征,提出滑面形状对滑坡整治工程对策的一些意见,供滑坡防治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中滑坡位于国道G317沿线,属特大型滑坡,目前以坡体局部滑动或崩滑为主,在滑坡右侧前缘,坡体已经严重变形,拉张裂缝遍布坡体,随时可能有掉块垮塌发生。由于坡体的强烈变形导致其上的输电线路、居民房屋在未来可能受到进一步的威胁。此外,滑坡的变形与累进破坏可能产生整体滑动,威胁国道G317线的畅通,可能造成更大危害。该文对滑坡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选择重要剖面进行计算,最后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G210铜川市哭泉镇K785+380~560滑坡为研究对象,对滑坡区地形地貌、形态特征等进行论述,并采用传递系数法对该滑坡主滑断面进行稳定性分析,依据稳定性分析结论提出有成效的滑坡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在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时,通过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确定滑坡的滑动面位置、形态、强度参数,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面进行计算,其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九圩滑坡是一个发生在强~中风化岩层内的牵引式深层大型岩土质滑坡,通过对主滑剖面上的5个孔的测斜数据分析,推测出该滑坡是由上、下2个滑坡组成的,修改了原勘察推测的滑动面位置和形态,根据修正的滑动面设计的处治方案,施工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结合某滑坡实际工程背景,运用软件建立简化三维模型,分析其稳定性,定量的分析滑坡体总体位移云图和在主滑方向(即Y方向和Z方向)的位移云图。在剪应变增量云图中找出滑动面的位置,从而为抗滑支挡结构物的合理布设提供范围,模拟预应力锚索框架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整治滑坡,并分析、评价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疆那拉提空中草原的滑坡位于那拉提旅游景区的公路段,其目前已经处于滑动状态、出现了明显的后缘拉裂缝隙与错台。本文通过钻探勘察的地层出发分析了该滑坡可能出现的多条滑动面(带),通过计算下推力找出最主要的滑面(带),进而分析该滑坡的整体形势,找出最合理的治理方案,减少现有景区公路的破话,维持现有道路的运行状况。综合各种因素后建议采用抗滑桩+排水工程的方案来进行综合治理,该方案即能整理滑坡减少对公路的破坏,又能充分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6.
程平 《公路》2006,(12):104-107
从人文历史调查、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下水条件等方面对该滑坡体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得出某高速公路林家溪路段是一个古滑坡的重要结论,在暴雨及人工开挖条件下可能复活,并对工程建设造成极大影响。对滑坡范围和滑动面位置进行了研究,获取了滑坡稳定性计算模型。最后对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室内试验和反分析计算,给出了滑坡体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风化岩滑坡滑面判定与综合整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滑坡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滑坡滑面的判定和综合整治是解决滑坡问题的关键.浅变质岩风化层岩体破碎,工程性质与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有较大差异,工程勘察与性质评价较为困难.文章以钻孔深部位移监测为主要勘察和评价方法,对王家寨滑坡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准确判定了滑动面的位置和滑坡的稳定性;采用坡面框架锚固、坡脚锚索桩支挡以及钻孔排水等综合措施进行了成功治理,使王家寨滑坡得以稳定.  相似文献   

18.
舒中潘  黄小东  李大鑫  杨关 《路基工程》2020,(1):174-177,183
推导了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下的Janbu法稳定性计算公式,以川东某红层堆积层滑坡为例,采用几何数值模拟,评价和计算了该滑坡的稳定性,并提出合适的抗滑桩位置。结果表明:该红层堆积层滑坡中后部的变形大,前缘的变形相对较小,滑坡为推移式滑坡。在长期地下水作用下,滑坡滑带土不断蠕变,加上人类工程的加载,导致滑坡滑动。滑坡中部-前缘蠕动变形量较大,但该滑坡的滑面还未完全贯通,因此其两侧边缘变形不甚明显。抗滑桩设置在滑坡中部陡坎的坡脚位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地质钻探、物探等地质勘查手段,查明了崇遵高速公路金交椅滑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滑动带的位置,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分析,并对两排抗滑桩受力的分配原则进行了说明,提出了滑坡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膨胀土开挖边坡坡体变形特征的跟踪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某膨胀土开挖边坡坡顶设置的观测系统,对坡体内部的侧向位移和坡表标点的相对高程、相对变形进行了近1年的跟踪观测,完整地观察到了在年度季节性干湿循环作用下,边坡变形发展的3个阶段,分析了气候干湿循环作用对膨胀土开挖边坡变形特性的影响,观测到了2个优势变形部位,深度分别在3 m和6 m附近,由此推测出2个潜在滑动面分别位于灰白色膨胀土层和强弱风化界面,且该地区膨胀土开挖边坡的滑塌主要是顺层、顺坡滑动,这与滑坡地质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最后,将湖相泥岩残积型膨胀土开挖边坡的滑坡破坏推测为受二元结构活动带控制的双层滑动模型,并归纳出该类滑坡具有浅层、渐进、双层滑动和逐次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