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为掌握橡胶改性沥青基本性能变化规律,研究橡胶粉基本参数对其各项性能的影响,文章通过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黏度试验、延度试验和弹性恢复试验,分析温度、胶粉掺量、胶粉粒径变化对两种不同基质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橡胶粉显著改善了基质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随胶粉掺量的增加,针入度、软化点和黏度均呈增加趋势;随胶粉粒径细度的增加,针入度呈下降趋势,软化点和黏度呈增加趋势;橡胶粉提高了基质沥青的低温延度性能和弹性恢复能力,橡胶粉改性后降低了70~#、90~#沥青间的低温差异性能;随橡胶粉掺量的增加,低温延度值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掺量为20%时的低温延度值最大;橡胶粉掺量在15%~20%时,橡胶改性沥青的弹性恢复性能提高幅度显著,掺量20%时,弹性恢复性能增加幅度较小。结合上述指标分析,橡胶粉与基质沥青的融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合理范围,在未添加其他改性剂的条件下,建议橡胶粉合理用量控制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先改性后乳化、边乳化边改性和先乳化后改性三种不同方法制备布敦岩沥青与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通过储存稳定性、蒸发残留物含量、粒度分析等试验确定三种不同制备方法对布敦岩沥青与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适用性;选用最佳方法制备不同布敦岩沥青掺量的布敦岩沥青与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并通过沥青基本性质、布氏黏度、DSR试验对采用低温蒸残方式获取的蒸发残留物进行性能评价,探索布敦岩沥青对SBR改性乳化沥青高温性能的提升效果及其最佳掺量。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边改性边乳化方法制备的布敦岩沥青与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沥青含量高、储存稳定性好、颗粒均匀,加入布敦岩沥青的SBR改性乳化沥青的高温性能显著提升,3%掺量时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交联聚乙烯和橡胶作为改性剂对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并通过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温度扫描和频率扫描,研究了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用当量软化点和车辙因子评价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针入度、软化点和零剪切黏度均可以较好地反映其高温性能,推荐作为评价交联聚乙烯和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指标;当交联聚乙烯和橡胶的掺量分别为5%和15%时,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不同品牌、不同掺入方法和不同掺量丁苯胶乳对改性乳化沥青存储稳定性、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蒸发残留物的延度、软化点、针入度、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湿轮磨耗值的影响,并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丁苯胶乳对乳化沥青性能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C丁苯胶乳各方面性能较好;内掺法比外掺法生产的改性乳化沥青性能更稳定;确定丁苯胶乳用量时,要综合考虑改性乳化沥青的筛上剩余量和蒸发残留物的三大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不同温拌改性沥青材料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文章对掺加温拌改性沥青材料Sasobit和材料A后的沥青胶结料进行了针入度、软化点、粘度试验,并对分别掺加了这两种材料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基质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车辙试验、弯曲蠕变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相比,改性沥青胶结料的针入度、粘度降低,软化点提高,且Sasobit的改性效果更好;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比,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较大改善,且不降低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及路用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各项试验分析了不同掺量抗剥落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借助分子模拟手段,研究了抗剥落剂对沥青-集料界面粘附作用的改性机理。结果显示:抗剥落剂可以增大老化前后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减小沥青软化点;抗剥落剂掺量增加,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增强,冻融劈裂强度比、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值逐渐提高并在0.6%掺量时下降,但车辙试件动稳定度逐渐降低;综合考虑推荐抗剥落剂掺量为0.4%。分子模拟结果表明,0.4%抗剥落剂可使沥青-集料粘附功提升10.4%,且主要由范德华能提升引起。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不同多聚磷酸掺量(0.5%、1.0%、1.5%)下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感温性能、流变性能、老化性能进行研究,文章采用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延度试验、旋转薄膜加热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测试了多聚磷酸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车辙因子、相位角,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多聚磷酸后,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感温性能和抵抗永久变形能力、抗老化均得到改善,但其低温性能会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明确温拌剂对基质沥青的改性机理,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温拌剂掺量时,沥青软化点、针入度、针入度指数和黏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温拌剂对基质沥青高温性能、感温性能和黏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拌剂掺量的增大,沥青的软化点增大,温拌剂的掺入能明显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随着温拌剂掺量的增大,针入度逐渐降低,针入度指数逐渐增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逐渐变好;当温度低于100℃时,增大温拌剂掺量会使沥青黏度增大,而当温度高于100℃时,增大温拌剂掺量反而会使沥青黏度降低。综合考虑,当温拌剂掺量为2%~4%时,沥青的黏温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了废橡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经过废橡胶粉改性后,针入度有显著降低现象,软化点最高提高了20℃多,旋转粘度值显著提高,延度较小;随着废橡胶粉掺量的增加,废橡胶粉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弹性恢复值均有增大的趋势,但当废橡胶粉掺量较大时,弹性恢复值的增大趋势不明显;随着废橡胶粉目数的增加,废橡胶粉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和软化点变化并不规律,延度和弹性恢复值均有增大的趋势,但当废橡胶粉掺量较大时,弹性恢复值的增大趋势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中含蜡量高,因此路面在高温季节容易泛油,低温季节容易开裂,严重影响路面质量。文章为实现沥青材料的工程性能改良同时合理回收废弃橡胶粉,利用废弃橡胶粉材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改性路用沥青材料(RPMA材料),并在室内对不同橡胶粉掺量的RPMA材料开展了环球软化点试验、低温延度试验、针入度试验以及压力老化试验,研究RPMA材料的路用性能。研究发现:(1)橡胶粉能够有效增强沥青材料在高、低温环境下的表现,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大,RPMA材料的高温软化点和低温延度均呈现出先快速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2)RPMA材料的温度敏感性显著高于普通沥青材料,材料的针入度系数随橡胶粉掺量增加而呈线性增大的趋势;(3)RPMA材料抗老化性能随橡胶粉掺量呈先增强后变弱的趋势,当RPMA材料橡胶粉掺量为15%时,材料的抗老化性能最优,此时针入度系数损失率仅有3.52%。研究成果可为沥青材料的改良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试验,探讨了Sasobit添加剂对基质沥青三大指标以及运动粘度的影响规律,并与基质沥青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掺加添加剂后,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以及降粘幅度随着掺量增加而增加,延度随掺量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添加温拌剂后,提高了沥青胶结料高温性能,但其低温性能有一定的降低。兼顾性能要求与降粘效果,建议最佳掺量为3%。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为了研究橡胶沥青胶浆流变特性,采用动态剪切流变及弯曲梁流变试验,通过70℃车辙因子(G*/sinδ)、-12℃劲度模量及m值等指标研究橡胶粉掺量及粉胶比对橡胶沥青胶浆高温抗车辙性能及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随橡胶粉掺量及粉胶比的增加而得到改善,但会使低温性能有所衰减;当胶粉掺量为20%、粉胶比为0.95左右时,橡胶沥青胶浆的流变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依托实际工程,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及高温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得出,随着RAP掺量增加,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逐渐降低,水泥掺量为2%,混合料力学性能最佳;通过高温车辙试验及小梁弯曲试验,研究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试验结果得出:随着RAP掺量增加,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为了研究湿热气候条件下高黏改性剂对沥青使用性能的影响,采用常规性能试验和流变性能试验对掺量分别为0%、6%、8%、10%及12%的高黏改性沥青进行了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延度试验、动力黏度试验及动态剪切流变仪试验,以针入度、针入度指数、当量软化点、当量脆点及复数模量等作为技术指标对不同掺量下高黏改性沥青的使用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黏改性剂可以改善基质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感温性能、可使用温度范围及黏结性能,适用于湿热气候条件下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室内试验,探讨了添加RA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用油量,并详细分析了不同RA抗车辙剂掺量下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以及水稳定性性能。研究表明,RA抗车辙剂能够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30个不同配方的橡胶粉与SBS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性能指标的测试,研究了橡胶粉目数、掺量及SBS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粉或SBS掺量的增加,复合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减小,软化点、弹性恢复及布氏黏度增大,高温性能明显改善,而20目橡胶粉比40目橡胶粉对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更有利。最终优选出高温性能优良、技术经济优势明显的橡胶粉与SBS复合改性沥青配方:20目橡胶粉∶SBS∶基质沥青=16%∶2%∶82%。  相似文献   

17.
天然橡胶具有自粘性好,柔韧性优等特点,是一种生物可再生资源.为响应国家绿色低碳要求,提高沥青混凝土抗裂能力及自愈能力,文章先以天然浓缩胶乳制备改性沥青,并开展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及动态剪切流变仪温度扫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橡胶胶乳改性后针入度减小、软化点提高,延度显著增大,仍呈现粘弹性特性,可改善沥青的黏弹性性能,增加沥青的柔韧性和自粘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脱油沥青和SBS制备一种新型的复合改性沥青,以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同时避免单掺时的缺点,为我国沥青路面高温车辙病害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脱油沥青的掺入均能提高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随着脱油沥青掺量或SBS掺量的增加,改性沥青的软化点、135℃旋转黏度及76℃车辙因子随之增大,沥青混合料AC-13的60℃动稳定度也增大,高温性能明显改善;最终优选出高温性能优良且技术经济性优势明显的脱油沥青与SBS复合改性沥青,其配方为:基质沥青:脱油沥青C:SBS=100%∶30%∶4%。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纳米复合天然岩沥青(RCA)改性对基质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文章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纳米TiO_2掺量下RCA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与目前使用较普遍的SBS改性沥青、BRA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以及相应的混合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RCA改性对沥青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最好,特别是对高温抗车辙能力提高最为明显,且随着纳米TiO_2掺量的增加,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所提高,但是其增速逐渐变缓,纳米TiO_2对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逐渐变弱。综合考虑性能变化规律和经济效益,推荐RCA改性中纳米TiO_2的合理掺量为1%。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掺量硅藻土挥发性有机物(VOCs)释放特征和性能变化特征,文章采用不同掺量硅藻土制备硅藻土改性沥青,通过软化点试验、黏度试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试验与流变试验对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VOCs浓度随着硅藻土掺量的增加而减少;当硅藻土掺量为40%时,硅藻土改性沥青仍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硅藻土用于改性沥青能够有效提升沥青黏度,改善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但对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存在负面影响,因此建议用于南方湿热地区道路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