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在道岔系统动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道岔与一般正线的区别就在于它多变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复杂的轨线布置以及走行线路的转换,以一般线路轮对踏面与钢轨轨头接触关系为基础,考虑转辙器区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翼轨与心轨,主轨与护轨以及心轨之间的空间结构和平面布置,本文模拟计算了转辙器区和辙叉区轮对与相应轨线的接触与冲击情况,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尖轨与护轨横向冲击力,道岔区轮舅走行特征以及系统其它相关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2.
电传动机车轮轨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和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电传动机车与轨道的动态相互作用问题,以抱轴式驱动系统电力机车为例,建立了机车一轨道查互作用统一的模型,运用VILT领导具软件分析比较了弹性和风性抱轴式电传动机车对轨道的动力作用及牵引电机的振动特性,文章还讨论了牵引中种悬挂方法以动力学性能影响的特征,从而指出其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3.
4.
轮轨系统高频振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建立轮轨系统高频振动模型,分析轮轨相互作用关系,给出车轮及钢轨的高频振动功率谱计算式,并且推导了车轮、钢轨阻抗特性,计算因轮轨表面粗糙度而引起的轮轨高频振动响应。表明大约在1300Hz以下频段,主要以钢轨振动为主,而在1300Hz以上频段,车轮振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铁路》2011,(8):80-80
铁路总体系统的运行安全包括线路和列车的安全性,如果两者在标准和规范方面,只关注自身的优势,则有可能降低总体系统安全性。轮轨系统的实际状况可通过线路和车辆质量、相互作用的条件、几何接触和选线状况来确定,并且涉及到相关的标准、各个子系统的质量。与轮轨系统相关的车辆标准主要是EN14363,它规定了车辆动力学的线路检验条件、  相似文献   

6.
建立轮轨系统动力学仿真计算模型,编制计算了程序,对广深线最小圆曲线半径进行仿真检算。  相似文献   

7.
轮轨系统高频振动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伟  翟婉明 《铁道学报》1999,21(2):33-36
在特对异纳特性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轮轨耦合系统在轮轨表面粗糙度激励下的加速度响应,结果表明,轮轨高频振动主要以钢轨振动为主,轮对只在高频较窄频域振动强烈,并且车轮横向振动振幅超过垂向对应值。降低轮/轨导纳可以有效降低轮/轨高频振动响应,轮轨导纳合理匹配有利于轮轨系统响应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8.
非线性轮轨系统竖向动力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轮轨非对称接触及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速度的不断提高,轮轨接触关系对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影响越来越大。当轮轨型面发生损伤后,轮轨非对称接触现象就会产生。轮轨非对称接触现象不仅影响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与车轮型面损伤问题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以SS3B型机车为例,建立了由轮轨型面磨耗和轮径差导致的轮轨非对称接触的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当轮轨非对称现象发生后,机车的抗蛇行运动临界速度就会降低,同时,曲线通过的脱轨风险性也会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0.
当考查一种控制方法或控制技术在机车牵引电动机上应用时,必须考虑轮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动力学。其中包括车轮空转/滑行的总理以及不同的戏对牵引电动机负荷的影响。这些影响取决于牵引电动机及其控制器和轮轨粘着特性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可扩展用台三相电动机驱动的机车的轮轨粘着特性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刚柔多体混合建模理论,建立道岔区车辆和钢轨动态空间仿真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道岔区尖轨和心轨部位轨道的几何不平顺,考虑了由于道岔区钢轨断面分布不均匀、道岔结构特征产生的结构不均匀以及轨枕长度的变化、轨下基础弹性分布等参数变化引起的轨道竖向刚度不均匀,研究了这种轨道竖向刚度不均匀和几何不平顺对列车不同速度下的轨道结构系统动态刚度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的速度下对列车通过道岔时车辆的振动响应、轮轨作用力和道岔区轨道结构各部分振动的影响,并分析竖向刚度不均匀对列车运行通过道岔区平稳性变化的影响规律,为研究道岔区轨道结构刚度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能量法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大秦线轨道结构力学参数,分别计算分析了45,50,60和75 kg/m共4种钢轨支承下轮轨系统各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钢轨重型化对轮轨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钢轨重型化对车辆系统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小,而对轨道结构和路基的影响显著;随着钢轨质量及抗弯刚度的增大,车体位移、车轮加速度、轮轨力、钢轨位移、扣件力、轨枕振动位移及枕下支承力降低,车体加速度、钢轨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轨枕加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轨道荷载谱是轨道部件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依托大秦重载铁路轨道动力学长期监测数据,对通过R500 m曲线、R800 m曲线和直线段等3个特征地段的25 t轴重C80重车轮轨垂直动荷载分布状况进行数理统计,绘制了不同线路特征条件下的轨道荷载谱,并通过轨道荷载谱揭示了25 t轴重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适用于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故障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由位于变电所的微机故障录波仪和位于调度端的故障分析专家系统组成。铁路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录波装置采集故障信息,上传给故障分析系统,自动进行事故分析处理。给出了它们的软硬件配置及功能模块的说明。该系统实现了牵引供电系统故障信息的实时处理,提高了故障处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及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一种频繁项集并行挖掘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力  翟东海  靳蕃 《铁道学报》2003,25(6):71-75
频繁项集在数据挖掘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P growth 的并行挖掘频繁项集算法PFP growth(ParallelFP growth)。新算法避免了以前基于Apriori的并行算法反复扫描数据库,产生候选集以及处理机间通信量大的缺点。PFP growth算法将挖掘任务均匀地分布在并行处理机上,在挖掘过程中采用一定划分策略以获得处理机间的任务平衡,并采用适当的数据结构减少并行处理机间数据通信量。在国家高性能计算机上的仿真实验证明,本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并行算法。  相似文献   

16.
车辆-道岔系统横向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就12号可动心轨式单开提速道岔,建立了较为详细的车辆-道岔空间耦合振动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了客、货车侧向过岔时车辆与道岔系统的横向振动特性。结果表明,车辆侧向过岔将引起整个系统在横向上发生比较大的振动,尤其2是在道岔转辙区和心轨区位置。  相似文献   

17.
钢轨打磨对轮轨滚动接触斑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高速铁路钢轨轨头非对称打磨有效地减缓了钢轨疲劳斜裂纹的形成与发展.利用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及数值程序CONTACT分析了钢轨轨头非对称打磨对轮轨接触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打磨后轮轨磨耗数有所增加,有利于预防钢轨疲劳裂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车辆-轨道-桥梁相互作用理论和Archard材料磨损原理,建立高速车辆-轨道-箱梁桥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M2维护周期内含扁疤车轮轮轨磨耗深度分布,探讨含扁疤的轮轨磨耗演化对轮轨接触特性及车辆-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磨耗深度增大,含扁疤的磨损轮轨匹配时轮对横移引起的接触角、半径差变化越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我国重载铁路钢轨轨底坡对轮轨关系的影响,计算分析不同轨底坡条件下,重型钢轨75kg/m(CHN75)与LM车轮踏面匹配时的静态轮轨接触参数.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我国重载货车模型,采用数值积分方法仿真计算两种轨底坡工况下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对于75 kg/m(CHN75)-LM接触副,与1/40轨底坡相比,采用1/20轨底坡时接触点的分布更为均匀、合理.当轨底坡由1/40增为1/20后,相同轮对横移量下的轮径差和接触角差均有所增大,改善了轮对重力刚度,提高了车辆的曲线通过能力;并使轮轨接触斑面积增大,降低了滚动接触疲劳发生的几率.为我国重载铁路轨底坡的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计量精度,使被称车辆的过衡速度不会受到很大限制,从分析检测信号入手,提出运用Hilbert- Huang变换对检测信号进行分析,采用基于经验模式分解(EMD)算法,利用MATLAB编程对检测信号进行分解,以最终分解后的残余相均值作为所求称重值.实例证明,采用该方法可大大提高动态轨道衡的计量精度和被称车辆的过衡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