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隧道》2009,(3):44-44
瓦房店隧道位于秦巴山脉的陕西省紫阳县瓦房店,横坡陡峻,山体偏压,围岩破碎,隧道全长188m,为上、下行合建的4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为44m,施工难度大。承担施工的中铁五局三公司隧道分公司自2008年3月14日开工以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采用新奥法进行指导施工,严格按照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组织施工生产,攻难克险,顽强拼搏,加强山体观察,在围岩破碎地段加强安全防护管理,精心施工,平稳推进,确保了工程的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2.
老山隧道棚洞段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山隧道位于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内建成最长的双向6车道公路隧道,单洞总长6805m。棚洞建成后,山体稳定,结构安全新颖,保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南京老山林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完全达到了当初景观环保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人员通过实践解决了在建设棚洞段过程中遇到陡峭边坡支护、溶洞密布和无现成施工经验可以借鉴的困难。本文介绍老山隧道棚洞段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明月峡隧道进口斜坡变形与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月峡斜坡变形,隧道开裂,迫使暂停施工。详勘查明该病害是在断层带,古错落体不良地质环境条件下,隧道施工诱发锚落体上部坍滑。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整治工程,使山体得以稳定。  相似文献   

4.
偏压连拱隧道病害分析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基于某高速公路偏压连拱隧道衬砌发生严重破坏和隧道上方发生较大规模的山体开裂等病害,采用地震CT手段对隧道周围的工程地质进行了探测;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及其安全性;对复杂地质条件下两种典型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动态施工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施工方案对围岩稳定和衬砌受力的影响;探讨了衬砌发生严重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连拱隧道内侧断裂带、上方松散层等不良地质条件和不合理的施工方案是导致隧道衬砌严重破坏和山体地表开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分析和治理偏压连拱隧道病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中导洞开挖中隔墙浇注后,对靠近山体内侧的右洞先行开挖和支护,再进行靠近山体外侧的左洞的开挖,右洞二衬出现部分地段纵向开裂,同时中隔墙和仰拱随二衬呈环向裂缝。针对该隧道实际情况,分析现有地质和施工条件下该隧道二衬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类似条件下合理的连拱隧道施工工序。  相似文献   

6.
西安南京铁路下南坪隧道进口进洞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思鹏  符彬 《隧道建设》2001,21(2):15-17,23
西安南京铁路下南坪隧道井口洞口围岩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进行正洞上半断面开挖立刻引起山体滑坍,地表出现裂缝、错台,进洞极其困难。详细介绍了南坪隧道进洞方案,内容包括边坡滑坍情况、原因,进洞方案选择,施工方法,技术措施等。方案设计已付诸施工。  相似文献   

7.
李丰果 《隧道建设》2009,(Z2):99-103
介绍了高阳寨隧道出口、大瑶山一号隧道出口、九峰河导流洞进口、赛里木湖隧道出口、中咀二号隧道出口不同的山体偏压,采取的不同施工技术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隧道洞口山体偏压在进洞前事先宜处理,山体偏压不宜采用卸载方式处理,山体偏压段洞内施工时宜先施工深埋侧,下台阶开挖宜从洞内向洞外施工;若已进洞而山体位移,必须采用洞内、洞外处理,先后顺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龙岩漳龙高速公路乌石山隧道右线进口施工中发生山体滑坡的情况。介绍整治山体滑坡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隧道塌方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尊贵  李震 《公路》1999,(9):43-47
虎门大桥引道工程中白花白右线隧道由于跨度大,埋深浅,地质条件,又正逢雨季施工而出现洞内大塌方,塌方抢险处理分两步进行;首先加固未塌方地段,共次对塌体进行处理,公路大跨度软弱围岩段隧道施工必须 次衬砌及早封闭,使其与初期支护共同参与受力,并加强山体地表排水,防止雨水渗入增大山体压力,确保施工坦民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李卫民 《公路》2002,(9):161-166
洋碰隧道位于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所处山体地质复杂,穿越20多条断层破碎带,在施工过程中,右线出口F12、F16、F17断层破碎带交汇处出现较大规模的突水突泥,使掌子面处的初期支护遭到破坏,100余m长的已施工段被涌出的泥沙堵塞,对此,采用了注浆加固坍塌体,长管棚超前支护,CRD工法开挖等施工措施,顺利地通过塌方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