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埋暗挖车站施工地表沉降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铁四号、十号线黄庄站工程为背景,结合现场施工量测结果,阐述了四号线在浅埋暗挖法施工条件下地表沉降产生的原因及沉降规律,分析了影响地表沉降的因素,并提出控制沉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应用非线弹性及线弹性本构模型,对长春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北京大街站区间双线隧道盾构施工中,在不同施工工序条件下地表沉降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进行分析,得到了使得地表沉降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最小的最佳工序,以期为长春地铁工程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铁8号线大红门桥站-和义站区间附属风道为跨度16.2 m的单跨结构,采用暗挖洞桩法(PBA工法)施工。为有效控制导洞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必须合理安排导洞施工顺序。基于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的导洞开挖方案地表沉降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与地表沉降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导洞开挖顺序的地表沉降发展路径差别显著,但最终的沉降值基本一致;随着导洞的开挖,地表沉降槽宽度增加并不明显,但是由于导洞开挖的群洞效应,地表沉降速度发展较快。因此在后续的拱部开挖支护中,必须通过调整支护措施和开挖方案来严格控制地层沉降。  相似文献   

4.
富水砂砾层中盾构下穿铁路的沉降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阳地铁2号线会展中心站—世纪广场站区间为盾构区间,地质为富水砂砾层,采用盾构法施工。该区间地表构筑物主要有苏抚铁路,规范规定盾构下穿铁路时地表沉降控制在±10 mm。采用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加强施工控制,通过监控量测,信息化管理,找出盾构法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措施控制地表沉降,保证了铁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金惠生 《铁道建筑技术》2013,(Z1):110-111,118
PBA法是修建地铁车站常用的施工方法之一,多导洞施工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地表沉降。北京地铁6号线朝阳门站位于城市繁华区域,车流量大,周围建筑多,管线密布,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控制极为重要。通过对北京地铁6号线朝阳门站PBA工法施工过程中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施工各阶段地表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比例,并与设计单位提供的沉降控制分解比例对比,分析出现沉降比例差异的可能原因,对今后类似地铁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地铁10号线光华路站为工程背景,根据车站中洞标准断面设计图和工程地质情况,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其三维仿真计算模型,进行洞桩法施工过程中桩基础结构受力、周围地层土体的应力、位移变化以及地表沉降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铁车站洞桩法整个施工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累计为14.8 mm,说明合格的桩基础可以将地表沉降量控制在小于30 mm规范要求之内;上部拱部土体开挖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量为6.7 mm,占地表沉降总量的45.0%,说明拱部开挖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环节;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拱顶超前管棚的等级和及时性,采取有效措施对拱部地层进行预加固或预支护处理,有效控制地表沉降和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以西安地铁4号线飞天路站到航天大道站区间双连拱隧道工程为例,通过FLAC3D软件模拟计算隧道两侧洞室采用CRD法(交叉中隔墙法)施工时各阶段地表沉降,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侧洞室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占总沉降的65%,上导洞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占该阶段总沉降的67%;控制上导洞施工引起的沉降是控制最终沉降的关键。中洞施工时,在监测断面前后1.5倍单个导洞宽度范围内地表沉降增长速率较大;两侧洞室施工时,在监测断面前后5倍单个导洞宽度范围内地表沉降增长速率较大。当施工到该范围内时,应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并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8.
对盾构法施工引起盾构始发地表沉降的因素、沉降机理进行讨论,并通过对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玉山公园站-苏州乐园站左线盾构始发时相关监测数据的统计,就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环节进行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西安地铁3号线胡家庙站—石家街站区间(ZDK33+116~ZDK33+141)工程为例,采用FLAC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大断面黄土隧道CRD(交叉中隔壁)法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到了CRD工法施工引起的纵横向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该变化规律可为黄土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化及其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西安地铁5号线平村站—阿房宫站区间下穿西户铁路工程为背景,通过研究分析盾构下穿过程中地表沉降特点,提出盾构施工中调整土仓压力、掘进速度、注浆参数等技术措施。监测结果表明,采取的控制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减小地表沉降,保证盾构顺利穿越既有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