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京地区下蜀土分布十分广泛,不同区域内的下蜀土,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其物理力学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对工程施工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在老虎山、燕子矶、泰山新村不同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剖面为研究对象,从颗粒级配、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到影响下蜀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煤矸石在铁路路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煤炭工业废碴煤矸石的化学成份和矿物组成、物理力学性质及 填筑路堤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四川红层软土的各物理力学因素影响着地基的工程性质,而现场静力触探ps值的大小又决定着各物理力学因素的值.文中应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分析不同ps值对影响四川红层软土的各物理力学因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介绍了煤矸石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表明:在一定的施工工艺下,煤矸石可以作为高等级公路路堤的填料。  相似文献   

5.
检测分析济钢转炉钢渣的化学成分及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其作为沥青混合料集料的可行性.以钢渣作为集料,以3种不同的级配结构试拌钢渣沥青混合料,对其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级配对钢渣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的影响.根据试验分析结果,确定适于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级配结构,并根据最佳级配结构重新拌制混合料,验证其物理、力学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AC20型钢渣沥青混合料的合理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6.
检测分析济钢转炉钢渣的化学成分及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其作为沥青混合料集料的可行性.以钢渣作为集料,以3种不同的级配结构试拌钢渣沥青混合料,对其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级配对钢渣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的影响.根据试验分析结果,确定适于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级配结构,并根据最佳级配结构重新拌制混合料,验证其物理、力学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AC20型钢渣沥青混合料的合理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复杂性的影响,以及勘察设备、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获得滑动面的精确位置。部分滑坡,虽然可以获得滑动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但如果人为拟定的滑动面,计算稳定系数不一定最小,以致工程处理存在不安全因素。该文利用非线性GRG法,对拟合的滑动面做合理优化,得到滑动带内部稳定系数最小的滑动面。经比较,该算法稳定,优化后的滑动面与滑坡变形特征一致,可使治理方案更安全、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8.
高边坡的稳定性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全风化砂岩工程性质比较特殊,边坡的稳定性除了受岩土体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外,对于施工扰动和自然水流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也非常敏感.通过对全风化砂岩路段填挖方高边坡的设计分析以及稳定性验算,在保证边坡稳定性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为类似岩土工程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南昆线七甸泥炭土的工程岩土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俊 《路基工程》1999,(6):6-12
着重阐论南昆线七甸泥炭土泥炭、泥炭土的合称的物质成分,微结构持征及泥炭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探讨物质成分,微结构特征对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晓超  许模 《路基工程》2009,(5):131-132
裂隙性粘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粘土。在裂隙性粘土中,裂隙及其隙壁的矿物成分和微结构是控制裂隙性粘土力学性能的关键。通过对成都裂隙性粘土和母体土进行直剪试验,结合电镜扫描与矿物成分分析,探讨了物质成分和微结构对粘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纳米ZnO/SBS改性沥青性能与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制备工艺,将纳米氧化锌加入SBS改性沥青中,制得纳米氧化锌/SBS改性沥青,通过电镜技术对纳米ZnO/SBS改性沥青进行微观结构改性效果的分析,并通过分析纳米ZnO/SBS改性沥青的粘度指标和红外光谱图对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法制备纳米氧化锌/SBS改性沥青,能够充分发挥纳米氧化锌的特性,改善SBS在沥青中的分散效果,使SBS在改性沥青中分散均匀,从而使其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等都有明显地改善与提高。在纳米ZnO与SBS改性沥青过程中,SBS与沥青主只是物理变化,而纳米ZnO与沥青则发生了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2.
琼州海峡隧道盾构对接冻土帷幕受力状态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对冻结法在盾构对接施工地层加固中所形成的冻土帷幕的应力状态和变形进行分析与安全评价,分别探讨单排管与双排管2种不同冻结方案的情况。对于盾构对接施工中刀盘拆除情况进行了模拟,分别选取圆周方向上一次性拆除不同长度的刀盘,研究其对冻土帷幕应力强度、径向变形和主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冻结法加固盾构对接是可行的;双排管冻结方案相比单排管冻结方案,安全性上有很大提高;圆周方向一次性拆除刀盘的长度对冻土帷幕的各个指标影响较大。 利用计算结果,可为盾构对接施工时冻结法地层加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岩土工程的角度明确了细粒尾矿的定义与分类方法,将细粒尾矿划分为尾粉土、尾粉质黏土、尾黏土3类。对细粒尾矿的大样本物理力学参数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基础性的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按68%的置信概率作为可靠性截断概率,给出了细粒尾矿各种物理力学参数的建议范围值,并对细粒尾矿的物理性质、压缩特性、抗剪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今后细粒尾矿库稳定性评价与设计提供可靠的参数取值,节约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4.
张恒  谭信荣  马辉  陈寿根 《隧道建设》2017,37(12):1536-1543
为解决机制砂混凝土应用中存在级配不良、性能指标波动幅度较大、回弹率高及强度低等缺陷,以贵广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为依托,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对机制砂加工系统的设备选型与在喷射混凝土及二次衬砌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粉煤灰掺量为40%、水胶质量比为0.37的大掺量粉煤灰机制砂喷射混凝土能够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2)选择喷射混凝土配合比时,可加大粉煤灰掺入量,降低单位用水量和水胶质量比,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3)施工现场喷射工艺成熟时,还可适当降低坍落度值,以确保混凝土的喷射效果和实体质量;4)水洗机制砂石粉含量并非越低越好,在8%~12%时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5.
如何通过路侧排水口将路面径流快速排出是路面集中排水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分析路面宽度和坡度变化对集中排水的影响,准确识别集中排水条件下排水口泄流能力与影响范围,基于水动力学理论得到路面二维浅水方程,考虑降雨、地形、流体阻力等因素对路面径流变化的影响作用,建立路面径流运动变化分析模型,并采用实际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验证。结合实际工程建立路面数字高程模型,在设计降雨条件下,分析路幅宽度增加和坡度变化对路面径流深度分布和路面集中排水能力的影响作用,对比不同坡度组合下的路面排水量,并识别路侧排水口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路面排水量、路面径流流速、路面径流汇流时间是路面集中排水研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采用路缘石开口进行集中排水时,路侧缘石对路面径流的汇流过程具有明显的拦阻作用,路肩范围内出现壅水现象;较低的路缘石高度可以减少路侧壅水对外侧行车道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路面行车安全;对于模拟条件下(横坡2%)的固定排水口布置形式,存在相应的排水最优路面纵坡值范围(1%~1.2%);路面径流的汇流方向与路面合成坡度方向不一致,当路面宽度增加时,路面汇流路径增长显著,路宽24.5 m时,路面径流没有就近从排水口流出,汇流路径沿道路纵向超过70 m。  相似文献   

16.
对红黏土成因、微观结构、矿物成分、物理力学特性、影响因素及改良措施等方面作综合论述,为后续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交通网络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过程,轨道交通网络亦是如此。近年来,有关复杂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来划分网络类型,如随机网络、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然而,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网络,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的特殊性,加入交通网络的需求和运行状况的考虑会更加符合实际。以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为对象,研究其从1993年第一条线路通车至2008年的网络发展变化。从拓扑、需求(各站点客流)和运行(各站点间运行时间)三方面分别选取指标描述轨道交通网络特征:用节点度、回路程度(circuitness)和树状程度(treeness)来表征网络拓扑结构性质;用邻近性(closeness)表征网络需求和运营性质,并分析这些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考虑软土结构性损伤的路基沉降预测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较好的预测工后沉降,从软土的结构性入手,考虑天然软土的结构性损伤,减少由于软土的扰动、损伤对计算结果精确性的影响,对受扰动软土的弹性力学特征值进行了修正;结合反分析方法,由沉降固结计算的角度对模型参数进行反分析,预测了沉降趋势,并与实际观测数据及理论计算数值进行比较,对工后沉降做出合理地预测.结果表明,软土路基沉降...  相似文献   

19.
刘强  尹华开  屈明 《路基工程》2011,(5):121-123,126
利用南宁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建立均质土坝模型,针对广西地区的气候条件,并根据非饱和膨胀土的强度随含水量变化的规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在降雨条件下膨胀土坝填筑过程中的稳定性分析以及降雨持时对分层填筑的影响,并得到了膨胀土坝在降雨入渗后,其稳定性受到影响的结论,为土坝填筑施工参数的控制提供依据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文健  陈李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9):42-44,55,327,328
矿物纤维在国内沥青路面工程大规模应用较少,且没有大规模用于间断级配混合料的经验和工程实例。矿物纤维在提高胶结料弹性、强度及韧性以及混合料可再生等诸多方面有很多优势,应用前景广阔。该文在重庆绕城高速公路SMA路面工程中矿物纤维大规模的应用为例,对矿物纤维在SMA沥青混合料设计和施工中的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特点。其成果可为后续矿物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研究、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