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西濒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与印度洋相连,拥有6000多千米长的漫长海岸线及1100多个岛屿,海上安全形势对其国家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自独立后,印度政府就十分重视海上力量的建设,并且提出了“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能控制次大陆”这样的口号。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印度一直把称霸印度洋,建设区域性海上强国作为中心目标,因此历来非常重视发展航空母舰。通过对印度倾力购进“亚洲第一舰”,低价购入“竞技神”,选择俄国“二手货”和大力建造国产“防空舰”的情况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印度航母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杜朝平  梁桂华 《航海》2002,(1):26-28
2001年10月1日,印度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新建的陆海空三军联合司令部初步形成并正式投入运行。只要我们翻开地图就不难看出,印度新建的海上战略防御司令部正好扼控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至太平洋的战略航道的咽喉,其战略意义不可低估,也必将对本地区未来海上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扼守战略要地 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是把守东印度洋海域的重要门户,通过它西可控制孟加拉湾,东可直接卡住马六甲海峡的西端,它既是印度保卫印度半岛安全的前哨,又是印度进行海上扩张,对东南亚地区施加影响进而进入南中国海,染指亚太  相似文献   

4.
马寿成 《航海》2002,(1):17-19
长期以来,印度把印度洋视为“命运之洋”、“未来之洋”,并谋求控制印度洋,变其为“印度的海洋”。但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印度洋,使印度控制印度洋的野心无法得逞。进入90年代,冷战结束,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苏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对抗随之消失。同时,印度相继与俄、美建立了较为友好的关系,印海军也加紧扩军,最大限度加强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存在,使印度多年以来企图控制印度洋的目标已近现实,印度在南亚地区的霸主地位也更加巩固。但印度历届政府都不甘心印度只是一个地区大国,而是要使印度成为一个世界大国。鉴于印度的地理环境及其重要的战略性,印度认为,建立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是争当世界大国的必由之路,只有拥有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世界级  相似文献   

5.
郝鹭捷 《世界海运》2013,36(8):53-56
印度洋作为连接东西方海上贸易最为重要的水域,其见证了1至3世纪罗马帝国同东方的海上贸易辉煌。从成因、贸易港以及货源、海上贸易商、运输航线及运输时间点四个方面对罗马帝国时期的印度洋海上贸易进行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郑和下西洋,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汉唐宋元以来的海上航线,使中国远洋航行出现划时代的.全面的、实质性的突破,形成多点交叉的综合性海上航路网络,航线之远。纵横交叉之多都超过前代。郑和船队不仅熟练地航行在已开辟的航路上,而且还开辟了通过印度古里(今卡泽科特)和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直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横渡印度洋到东非海岸一些港口的航线,  相似文献   

7.
波罗的海历史上就是俄罗斯与欧洲贸易的重要通道。从彼得大帝时期起,圣被得堡成为俄通往欧洲的海上门户。2005年以前,这一地区的进出口货物运量总量占全俄进出口货物总量的40%。大圣彼得堡港是俄西北地区最大的海港,货物吞吐量占全俄第二.仅次于黑海的新罗西斯克港。从亚洲太平洋和东南亚到西北欧最捷近的路线是通过欧亚大陆桥和芬兰湾。俄罗斯与伊朗、印度等国合作酝酿连接印度洋和西欧的“南北走廊”规划也是以波罗的海为北部终点。  相似文献   

8.
《船电技术》2010,30(7):39-39
据台湾"中央社"2月10日报道,印度军方计划提升印度洋东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军事力量。这是为了因应中国在印度洋军力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造船业有着悠久光辉的历史,在距今三千年前的商代就已出现了木板船。二千年前的汉帝国时期木帆船不仅已配上尾舵和可改变方向的蓬帆以利于在不同风向下航行,而且已发展了适合军用和民用多种类型的船只。那时的人们已经知道狭而长的船跑得快,短而宽的船稳定性好,公元七至十三世纪的唐、宋、元三代中国商船远航印度洋与东南亚波斯、阿拉伯各国建立了频繁的海上贸易关系,十五世纪初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由六十余艘大海船和众多的辅助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七次远航印度洋,遍历印尼,马来西亚,印度,波斯,阿拉伯和东非各地,前后历时三十余年。十七世纪中叶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战船三百余艘,在海上击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海处在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地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世界香料贸易的核心地区,而马六甲海峡又是直通印度洋、阿拉伯海的重要通道,是东西方重要的海上贸易咽喉,珠江口正是处在这个国际贸易的黄金水道上,区域的优势注定了中国南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1.
黄娜 《中国海事》2009,(3):69-71
针对索马里及亚丁湾海域的海盗和海上武装抢劫行为,IMO召集来自西印度洋,亚丁湾以及红海地区的17个国家在吉布提举行高层领导会议。会上通过了一项关于打击西印度洋及亚丁湾地区海盗和海上武装抢劫行为的守则(即“行动守则”)。  相似文献   

12.
广州港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广州港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它经历了二千多年而不衰,尤其是近20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它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地理位置的优势。广州港处在珠江出海口,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背靠广州,是华南五省最大的出海门户。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广州港成为华南最大最佳的外贸口岸。远在秦汉时期,广州港就拥有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多条航线,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两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时期,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心。清代一度是我国对外贸易唯一的通关口岸。地理位置的优势,造就了广……  相似文献   

13.
《船艇》2000,(1)
12月,“远望”船队首次远征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圆满完成“神州” 号航天试验飞船海上测试任务。这表明我国航天远洋船队的海上测试水平和综合试验能力实现了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过去几个月间,印度海军和印度海岸警备队在南印度洋保持警戒,捕获了大量索马里海盗及其母船。过去两个月来,印度海军的行动使得阿拉伯海东部水域成为新的海盗频繁活动的海域,而且海盗还经常得手。  相似文献   

15.
<正>"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当初,海权论鼻祖马汉的惊世之言震撼了世界,惊醒了美国。美国在马汉理论指引下,从控制海权到获得世界霸权,可谓一路凯歌。美国用事实告诉世界:海权维系着  相似文献   

16.
海魂(二)     
<正>狂吻印度洋的"海之子""报告船长,船位消失了。"值班驾驶员敲开船长的房门,急促地说:"卫星自动定位仪出了故障!"这是中国远洋集团广州公司大型货船"黄河"号,正航行在波涛滚滚的印度洋上。此刻,正值印度洋西南季风肆虐的季节。"黄河"号将穿越印度洋,前往西非的尼日利亚。驾驶台里的温度急剧升高,海上空气更加湿润,气压开始变低。人们知道,印度洋要发脾气了!"黄河"号船长是位饱经风浪的航海家,多次成功穿越  相似文献   

17.
据《防务新闻》1月9日报道,印度海军计划仿照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模式成立一支部队,专职负责印度洋的海上安全任务。  相似文献   

18.
第十二次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以下简称环印联盟)部长理事会会议日前在印度古尔冈举行。会议发表了《古尔冈公报》,海事安全将成为今后的合作重点。《古尔冈公报》提出,海事安全将成为环印联盟未来十年的合作重点。来自20个成员国的政府代表及专家围绕海事安全、打击海盗、贸易投资便  相似文献   

19.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新上任的美国奥巴马政府已批准波音公司向印度出售8架P-8I海上反潜巡逻机,这宗价值21亿美元的武器交易是迄今为止美国对印的最大宗军售案,印度海军也由此成为P-8远程海上侦察和反潜战斗机的首个海外买家。据波音公司称,该机可在陆地和海面上空有效执行各项任务,包括反潜、搜救、海上封锁、远程情报搜集、监视、目标截获和侦察等。该公司还同时表示,它将在合同签署后48个月内向印度海军交付首架P-8I,其余7架交付时间不晚于2015年。另外,美国还首次允许印度公司参与从飞机设计阶段直到飞行测试结束的整个过程,这将十分有助于印度军工企业提升本国的相关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21世纪里,陆上资源日益枯竭,而海洋则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在经济发展上占据优先地位的筹码,因此,沿海国家都在努力争取获得更多的海上权益和畅通的海上交通线,在海上军事力量对比中占据优势成为各国争夺海洋利益所依赖的基础。日本和韩国是冷战期间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前沿和基地群的所在地,承担着正面对抗朝鲜、中国和阻截苏联海空军的任务,在冷战期间的美国亚洲军事战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冷战的结束虽然使韩国和日本在美国整体军事部署中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但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企图使日本和韩国并没有完全失去其军事价值。东亚地区的海上利益争端集中了多个国家和大量潜在的战争隐患,日本、韩国和中国之间在岛屿归属、海上划界、交通线和海洋资源的控制上都有着尖锐的争议,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在将来成为爆发海上冲突的导火线。没有制空权的海上力量根本不可能发展成真正的远洋海军,没有制空权的海军同样也谈不上对制海权的争夺。远洋舰队的建设对航空兵部队的海上战斗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分析各国海上力量之前必须首先了解航空兵的海上作战能力。日本和韩国对海洋权益的重视及其冷战期间建立起来的战术航空兵,使航空作战力量在海上争端中表现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