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我国大城市建设用地资源日益稀缺,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一方面,为实现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公共设施要落地,开发成本要平衡,高强度开发模式成为普遍选择;另一方面,土地空间匮乏、空间承载力逼近极限、交通等基础支撑能力不足,难以应对高强度开发带来大客流出行需求。笔者以深圳罗湖核心区湖贝片区为例,量化研究不同土地开发模式对交通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发展的优先计划--可持续交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卫 《城市交通》2005,3(1):1-3
中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交通和能源问题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城市政府的关注。对中国城市交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城乡协调发展,交通和能源需求,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和能源资源的约束,城市公交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四个方面对中国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中国城市交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实现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3.
当城市土地利用率提高,交通需求增大时,公交专用路网可满足增长的交通需求,适应城市高密度紧凑发展的模式,它不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可以大幅度节约中国城市在快速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消耗,减少能源消耗,减少交通污染,真正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顶层战略,建设资源集约型生态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绿色交通是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京市南部新城为例,通过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强化绿色交通组织管理,营造绿色化土地开发模式,实现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建设目标.采用面向全过程的交通体系研究方法,同时探索新形势下绿色交通规划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5.
斜坡桩由于斜坡的存在承载力与平地桩有较大的不同, 现阶段设计中一般通过设计人员经验进行承载力折减, 不能准确体现斜坡桩的实际承载力。 为明确折减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数值模拟来研究水平力及弯矩组合作用下的斜坡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特性。 具体考虑了弯矩、 坡度、 竖向力三个因素对斜坡桩基水平承载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弯矩的增大, 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显著下降后会维持平稳, 不同坡度下, 弯矩对水平极限承载力的相对折减值接近, 可用公式拟合; 随着坡度的增大, 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的下降趋势在不同弯矩下趋同, 为线性下降, 可拟合后供实际使用; 竖向力对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起有利作用, 坡度越大有利作用越大, 但均不显著; 土体性质影响斜坡桩基水平极限承载力, 但土体性质对水平极限承载力相对折减值影响较小。 总体来说, 坡度及弯矩对桩基水平承载特性影响最大, 竖向力及坡度影响较小。 设计时通过坡度及弯矩对平地桩水平极限承载力进行折减可得组合受荷斜坡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读书     
《城市交通》2009,7(3):99-99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书中作者最关注的是经济、民生。“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考虑”,其中的观点现今已成为主流,书中还有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关的来自国际方面的经验和“流域发展模式的选择”等内容。土地与经济是分不开的,从政策分析的角度解读了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与国土开发。由于城市边缘土地增值分配不公与不均已影响到农村的稳定,因此,本书还探讨了在耕地转建设用地中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及提高土地市场经济效率和集体土地股份化等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读书     
《城市交通》2016,(4):102-102
本书特别将焦点聚集到“铁路系统与城市开发的相互作用”这一主题上,探寻东京铁路系统与城市的形成史,讨论总结巨型城市东京的郊外铁路与城市一体化开发模式及发展经验,得出很多有益结论。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由单中心独立城市、多中心独立城市向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形态演变,值此关键时刻回答都市圈的合理规模和结构,都市圈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的关系等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未来30年中国城市将呈现十大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城市人口突破10亿大关,住房和就业成为城市两大难点。到2025年,中国城市化率接近66%,城市人口达到9.15亿。二是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将达到20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武汉、重庆、成都首先进入巨型城市行列。交通拥堵、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成为大城市痼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与日益拥堵的交通系统矛盾愈来愈突出.这两者是城市发展内部的一对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任何土地的开发建设,都会给城市的交通系统新增压力,如果超过地区交通供给能力盲目开发,将直接导致城市生活品质的下降;另一方面,如一味追求土地低水平开发,将造成土地资源和交通设施资源的浪费,阻碍城市发展.因此,如何协调好土地开发强度和交通条件约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2010,(4):8-8
隧道及地下工程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而建造的土木工程,是人类挑战生存空间的一种重要方式。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建成规模及数量已名列前茅。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匮乏已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已成为发展的方向,21世纪是地下空间高速发展的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