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计及乘员约束系统不确定性参数对乘员安全性的影响,在非线性区间数规划(NINP)和局部加密近似模型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乘员约束系统多目标不确定性优化方法。根据实车前碰撞试验结果对乘员约束系统的数值模型进行校正,并利用区间序关系将乘员约束系统不确定性优化问题转换为确定性优化问题;采用隔代映射遗传算法(IP-GA)和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μMOGA)来求解满足乘员约束系统防护性能的非支配解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考虑不确定性影响的乘员约束系统最佳匹配参数,从而确保汽车乘员的安全性,在汽车安全领域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计及乘员约束系统不确定性参数对乘员安全性的影响,在非线性区间数规划(NINP)和局部加密近似模型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乘员约束系统多目标不确定性优化方法。根据实车前碰撞试验结果对乘员约束系统的数值模型进行校正,并利用区间序关系将乘员约束系统不确定性优化问题转换为确定性优化问题;采用隔代映射遗传算法(IP-GA)和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μMOGA)来求解满足乘员约束系统防护性能的非支配解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考虑不确定性影响的乘员约束系统最佳匹配参数,从而确保汽车乘员的安全性,在汽车安全领域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逐年上升。汽车安全性能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汽车安全性通常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包括合理的车身结构安全性和乘员约束系统。车身结构件变形吸收能量以减轻对乘员的冲击,利用乘员约束系统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并减轻乘员和车内部件发生二次碰撞可能造成的“二次伤害”。汽车被动安全性能是在事故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员的伤害。汽车事故主要有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和车辆滚翻等。美国是最早制定正面碰撞安全法规(FHVSS208)国家。1999年美国NHTSA统计,汽车碰撞事故中,正面碰撞约占49%,侧面碰撞约占25%,追尾碰撞约占22%,汽车碰撞试验重点是正面碰撞。 为了满足强制性碰撞法规,法规要求需配备安全气囊系统,为车内乘员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提供更好的保护。如果没有安全气囊,即使使用了安全带的乘员,特别是驾驶员,在严重的碰撞中,他们的头部、脚部、颈部也会与汽车内饰发生碰撞,安全气囊对降低正  相似文献   

4.
博世公司不久前推出了一项新技术——智能安全气囊释放传感(iBolt)系统,提高了乘员的安全性。联邦汽车安全208标准要求,安全气囊的释放时间和状态应与乘员的质量相匹配。该传感系统可满足实时监测乘员位置这一要求,在碰撞发生时更精确地释放安全气囊。  相似文献   

5.
汽车座椅属于汽车的基本装置,在汽车行驶时,它可为驾驶员定位,保证驾驶员对汽车系统的控制和视野,汽车座椅还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减少路面激励对乘员的影响,在汽车受到撞击时还起着保护乘员的作用.汽车座椅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行驶平顺性、安全性有很大影响,其强度、纵向(汽车的前后方向)和横向(汽车的左右方向)的刚度要满足指定要求.  相似文献   

6.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已经完成了其新型安全汽车(Toyata ASV)的研制。该车采用了FX,FXV型安全汽车的各种安全技术,例如,乘员辅助保护系统(SRS),防抱制动系统(ABS)等先进技术。使该车既能满足被动安全性的要求,又能满足主动安全性的要求。 丰田公司是与日本交通部“安全汽车计划”合作研究Toyota ASV汽车的。这样可以  相似文献   

7.
被动安全技术和ESP的集成 2006年汽车乘员在车祸中致死伤的可能性仅是1970年的1/10。这主要归功于被动安全系统的研发。 目前,被动安全系统的车身结构、约束系统和乘员保护系统三个领域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一次车祸中,现代汽车车身通过车身变形吸收巨大冲撞力来保护乘员。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性能并降低乘员所受的伤害,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代理模型的汽车乘员约束系统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某微型客车的乘员约束系统数值模型,并通过实车碰撞试验对该数值模型进行检验和校正;然后,基于径向基函数建立了乘员约束系统的代理模型,并通过逆向形参数法有效获得具备较高精度的代理模型;最后,利用隔代映射遗传算法(IP-GA)对汽车乘员约束系统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获得汽车乘员约束系统的最优匹配参数,从而确保乘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高强度轿车座椅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汽车消费的普及,人们对汽车的安全要求日益提高.座椅作为汽车中的重要安全法规件,在乘员的被动安全防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整车碰撞过程中的乘员防护,是座椅设计、制造和试验的重点.对此,国家颁布了有关的强制性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OPDS(Occupant Posture Detection System)坐姿位置传感系统又称乘员位置感知系统(OPDS),是汽车安全领域的一项新技术。OPDS实际上是一种智能的安全气囊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止侧气囊在引爆时伤害到乘员(尤其是儿童)。通过座椅内部的传感器,可判断座椅上的乘客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如果探测到座椅上的小孩在打瞌睡会侧头时,系统会自动关  相似文献   

11.
奔驰汽车公司(Mercedes-Benz)为未来小客车开发一种新颖的安全保护系统,进一步减少乘员被伤害的风险。这项安装在汽车产品上首次在国际汽车展上亮相的预识别安全系统(Pre-Safe-System)能事先识别即将发生的碰撞,并在碰撞发生之前就已经启动专门的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广大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日益重视,在开发微型轿车时,汽车生产商不能仅局限于符合国家被动安全法规,而应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介绍了正面碰撞微型轿车乘员约束系统(配置安全气囊)设计开发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汽车碰撞安全保护措施中,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目前最有效的乘员约束保护装置。单独使用安全带就可以减少42%左右的乘员死亡率,而汽车安全气囊是不需要乘员做任何动作就可以在碰撞时对乘员进行保护的被动式乘员保护系统。许多事实和测试也说明,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十分明显,它能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汽车乘员乘坐条件监测报警装置多数是对乘坐条件个别参数的检测,而不能检测所有的风险源,也没有对乘坐条件的总体风险、众多风险源进行安全识别、评估、预警、控制等安全风险管理方法。由此,通过对汽车乘员乘坐条件安全状态监测,研究和分析了汽车乘员安全预警方法及系统,综合考虑影响乘坐条件的诸多因素,避免汽车乘员因乘坐条件的各种风险源而引发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旨在阐述汽车安全气囊的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以及安全气囊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特别指出了汽车整车碰撞对安全气囊设计及其工作性能的要求,同时展望了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趋势。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2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是指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约束系统保护乘员的能力。当汽车发生事故时,对乘员的伤害是在瞬间发生的。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领域的核心产品之一,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有效地减少地乘员伤害,同时因其价格适中,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  相似文献   

16.
正宝马车乘员保护系统包括车身保护(乘员安全区域和能量吸收区)、安全带系统、安全气囊系统和电气装置(短路保护)。宝马车在实现乘员保护功能时是将车身保护作为一部分,将安全带系统、安全气囊系统和电气装置作为另一个整体的被动安全系统,两部分共同协作联动,从而来实现乘员保护的。1车身保护(乘员安全区域和能量吸收)宝马车在前后保险杠上采用了可恢复式碰撞缓冲块,当车速低于4 km/h时,碰撞能量可被吸收。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17.
1概述 在汽车安全性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车型是轿车,尤其是欧、美、日等国家,各国政府在治理汽车安全时,制定相关的汽车安全法规首先都是针对轿车.在汽车安全法规的约束下,轿车的安全车身、乘员约束系统(安全带、安全气囊)技术得以迅速发展,使轿车的被动安全性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二)主动安全性1.奥迪预防式安全系统(Audipresense)奥迪预防式安全系统可在系统极限范围内出现某些特定危险情形时保护乘员和其他道路使用者。为此,车辆及乘员对即将可能发生的碰撞要有所准备。要想实现这样的功能,就把车上的不同系统联成网。系统不断地把信息发送到数据总线上,其他控制单元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行动。  相似文献   

19.
汽车落水自动浮起和扶正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汽车落入水后,由于车体受到很大的压力,车门不容易打开,因而乘员不易逃生。本系统针对这种情况,在汽车上装上气囊系统,汽车落水后自动打开气囊,利用其浮力使车浮上水面并自动扶正,为乘员安全逃生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20.
汽车安全带是一种保护乘员的被动安全装置。早期的汽车安全带是把乘员约束在座椅上,限制乘员移动的自由,使乘员感觉不舒服,造成乘员对汽车安全带的厌恶,上车后不愿佩带安全带。而如今的汽车安全带克服了早期汽车安全带的缺点,汽车在正常行驶状态下,它没有把乘员约束在座椅上,使乘员有自由活动的余地,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