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增洪 《国外公路》2000,20(3):8-14
在现代的实践中,纯箱梁桥广泛应用于跨径为150~200m,对跨径超过200m的箱梁角然获得广泛的应用。但它必须与缆索体系结合起来,如斜拉桥和悬索桥那样,在传统的缆索支承桥梁中,缆索体系一般给予竖向支承,所以在侧(横)向风载作用下,仅是梁的侧向弯曲所承受,因此,要获得足够的侧向稳定性,跨宽比必须有限限制。对长跨桥梁和相对狭窄的桥梁采用空间缆索支承体系证明是有利的,它不仅对梁提供竖向支承,还提供侧向支  相似文献   

2.
未来的大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单纯的箱形梁被广泛地用于跨度为150 ̄200m的桥梁上。当跨度超过200m时,若仍使用箱形梁,则须与附加的缆索支承组结合。在传统的缆索支承的桥梁中,缆索体系统常主要用来提供竖向支承,而横向风荷载则主要(常常是专门)靠梁的横向弯曲刚度来承担。为了获得足够的横向稳定性,梁的跨度比必须被限制。对跨度长、桥面较窄的桥梁,使用对梁不仅提供竖身支承还提供横向支承的空间缆索系是很有利的。这样跨度比的限制就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弯箱梁桥的侧向位移病害日趋严重,而支座布置不合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针对目前连续弯箱梁桥常采用的支承形式,提炼出四种支承体系,分析各支承体系的特点。通过某典型实桥,对不同支承形式各荷载作用下的竖向支反力和扭矩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为该类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黑部川大桥(Kurobegawa Bridge,见图1)位于日本富山县黑部市的北陆新干线上,跨河流部分为6跨连续波形钢腹板箱梁桥,长344m,跨径布置为(2×50+2×72+2×50)m,箱梁高3.3~4.8 m。中间3个桥墩支点处墩梁固结,其它桥墩支点处采用滑动橡胶支座支承。该桥是日本首座波形钢腹板铁路桥,由于铁路桥活载比公路桥大,因此对桥梁的疲劳耐久性进行了各种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在波形  相似文献   

5.
缆索协作体系是一种融合了悬索桥和斜拉桥优点的新型缆索承重桥梁结构,为研究此类桥梁结构的主要静力特性,指导设计,以某主跨1 700m双层缆索协作体系桥梁方案(主跨跨中1218m为悬吊部分,其余为斜拉部分)为背景,采用桥梁非线性分析程序BNLAS对桥梁主要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缆索协作体系与常规悬索桥相比具有较大的竖向刚度,采用钢混接头断开方案,可释放钢混接头处的较大内力,过渡段悬索部分加劲梁会产生纵向相对位移和梁端转角,可考虑设置纵向拉杆作为限位装置;通过在边跨设置辅助墩、采用混凝土主梁及塔梁固结等措施增加结构刚度,可适当改善长拉索及端吊索的疲劳问题;缆索协作体系与相同跨度的悬索桥相比,主缆截面有所减少;悬索-斜拉组合体系交汇处吊索可采用刚性吊杆。  相似文献   

6.
龙潭河大桥是一座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其最大跨径200 m,实测了太阳辐射下箱梁截面温度场,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实测温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箱梁竖向温差、横向温差非线性分布的拟合曲线.建立该桥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分析了横向温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多跨长联曲线连续箱梁桥设计研究工作的不足,以莫桑比克某大桥北引桥为研究对象,对其曲线连续箱梁桥支承约束体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支承约束体系设计方案,建立了背景桥梁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支承约束体系对成桥阶段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并提出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多跨长联直线连续箱梁桥"高墩刚构、矮墩铰支"的支承约束体系,不适用于曲线弯桥;不同墩梁支承方式,对曲线连续箱梁桥主梁及主墩结构受力,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于多跨长联曲线连续箱梁桥,宜应尽可能将曲线半径较小的梁段墩梁刚构,其他梁段墩梁铰支。  相似文献   

8.
大跨径预应力箱梁因其受力优势在福建山区高速公路得到广泛运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腹板裂缝的存在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造成严重影响。竖向预应力的应用是提高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腹板抗裂性的有效手段。基于2次控制张拉竖向预应力在福建省某高速连续箱梁桥的应用实例,对竖向预应力钢筋张拉对腹板抗裂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弯箱梁桥的侧向位移病害日趋严重,而支座布置不合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针对目前连续弯箱梁桥常采用的支承形式,提炼出4种支承体系.分析各支承体系的特点.通过某典型实桥,对不同支承形式各荷载作用下的竖向支反力和扭矩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跨墩龙门是预制梁的常规设备,形式多为跨桥梁左右全幅,跨径一般不小于30 m.用贝雷片拼装龙门纵梁时,往往采用增加贝雷片的层数及排数来提高龙门吊的起吊能力,而忽略了减小龙门跨径对提高起吊能力的更直接影响.文中介绍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渭河大桥,在预制箱梁架设中,充分利用旧设备,通过增加龙门吊支腿、减小跨径,来提高起吊吨位的工程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5000 m超大跨径海峡悬索桥的抗风稳定性问题,文中提出双曲抛物面空间混合缆索体系的超大跨径悬索桥.平行钢丝缆索承担竖向荷载,双曲抛物面形碳纤维空间缆索提高悬索桥的抗扭刚度,启用临时抗风缆索抵御百年一遇超级强台风.研究表明,5000 m级双曲抛物面空间混合缆索悬索桥的颤振临界校验风速为71.78 m/s,启用临时...  相似文献   

12.
新颖自锚式悬索桥设计与转体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颖自锚式悬索桥的主缆采用钢管混凝土索套的半刚性索;加劲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主缆作为预应力体外索,在跨中正弯矩区段穿入箱梁内,托起箱梁并起主缆中央扣的作用,形成梁索组合结构。桥梁的恒载由主缆承担,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承担主缆索力的水平分力,箱梁用于减少自锚式悬索桥的活载作用下的挠度,并承担压力与弯矩。这类桥梁建筑高度约为l/40~l/50,它适用于跨径100m左右的二跨或三跨连续梁桥。施工方法过去一般采取满堂支架现浇,因此限制了本桥型的适用范围。在上海松江施贤路油墩港桥,将偏心转体施工方法首次应用于自锚式悬索桥,并利用盆式支座为转体的磨心及滑道,缩小了主桥跨径及省略钢筋混凝土磨心的精工细作,施工工艺简便易行,使上述桥型可适用于不同场合。  相似文献   

13.
奇龙大桥主桥是佛山市魁奇路东延线上的一座特大型桥梁,跨越东平水道,采用空间双索面混合梁独塔斜拉桥,跨径组合为66m+69m+260m=395m,桥宽40.5m。本桥主要特点是主边跨比较大,主梁采用混合梁,主跨侧采用钢箱梁,边跨侧采用混凝土箱梁,主梁桥面宽度较宽。  相似文献   

14.
龙潭河大桥是一座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其最大跨径200 m,实测了太阳辐射下箱梁截面温度场,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实测温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箱梁竖向温差、横向温差非线性分布的拟合曲线。建立该桥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分析了横向温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新军  张丹 《公路》2007,(10):5-8
吊拉组合体系桥是由悬索桥和斜拉桥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缆索支承桥梁,它综合和克服了两种体系的优点和缺点,具有较强的跨越能力。以1400 m主跨的吊拉组合体系桥、悬索桥和斜拉桥设计方案为例,采用三维非线性抗风分析方法,进行了空气静力和动力稳定性的分析和比较,并从抗风稳定性角度探讨了吊拉组合体系桥在超大跨径桥梁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三跨连续中承式钢桁架系杆拱桥施工过程复杂,本文介绍该类型桥节段缆索吊装施工工艺,包括多次主拱体系转换,主拱节段采用柔性体系下缆索吊装,采用扣背索和充分发挥拱肋的刚度,通过扣挂索系统、缆索吊系统以及拱肋临时匹配及定位技术,顺利完成跨径为336m的桁架主拱节段缆索吊装拼接施工,为同类桥梁施工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子材大桥是钦州市跨越钦江的一座特大桥,桥梁全长488 m。主桥为三跨双塔自锚式悬索桥,跨径布置为65 m+158 m+65 m,主梁全宽35.5 m。现先介绍该桥的建设条件及技术标准,接着从主梁、主塔、缆索系统和索鞍与索夹等方面着重介绍了桥梁的关键设计参数。其分离式箱梁截面、无上横梁主塔,以及配套合理的构件保证了大桥设计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缆索起重机在桥梁施工中应用十分广泛,它能有效地解决施工中构件长距离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问题。跨度、吊重、高度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高明大桥(主跨100m)、澜石大桥(跨径85m)、流溪河一号桥(跨径75m)、流溪河二号桥(跨径90.16m)和援建的韶关蔚林大桥(主孔跨径100m)等均采用缆索起重机施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中以105国道改造工程流溪河彩虹大桥的缆索起重机设计为例,阐述了缆索起重机的设计、优化和施工。  相似文献   

19.
贝雷选型和布置是支架设计的关键。该文从标准布局(贝雷横距为0.45 m/0.9 m)加强型双层贝雷梁强度、刚度容许条件入手,以箱梁支点腹板厚为自变量,基于现浇箱梁高(腹板高)与跨径的近似关系,运用理论推导,编制单跨钢管立柱+加强型双层贝雷支架选型表格,并指出该类支架适应最大现浇箱梁跨径不宜大于35 m。结合工程案例,运用Midas有限元分析验证其准确性,可为水上单跨现浇箱梁加强型双层贝雷快速选型、标准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寨河大桥是一座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其最大跨径达到230 m,实测了太阳辐射下箱梁截面温度场,获得了箱梁竖向温差分布拟合曲线。建立该桥箱梁悬臂施工阶段的有限元模型,对其温度效应进行了计算,并现场实测了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