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弯处警告标志位置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急弯处不同警告标志位置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机理,利用驾驶模拟试验,在急弯前设置5种不同位置的警告标志,观察车辆在弯前直线路段、弯道路段中的运行状态.结果表明,标志位置对直线路段的平均速度,直线、弯道路段的平均加速度、速度标准差均存在显著性影响;标志位置与急弯半径的交互效应对直线路段的平均速度、弯道路段的平均加速度有显著性影响.警告标志位置能够影响车辆在弯前直线路段的行驶速度、驾驶员在弯道路段对速度的纵向控制以及过弯前后速度的波动性;同时,对速度控制的影响还受到急弯半径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弯道路段不同半径条件下,线形诱导标志和反光环对驾驶员曲率感知的影响,基于室内仿真试验,选取20 名驾驶员作为被试,分别测量驾驶员在不同试验场景条件下的弯道错觉程度,并对试验数据展开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1)采用线形诱导标志的隧道弯道视线诱导方法,驾驶员弯道错觉表现为高估弯道半径,且仅在半径为200~400 m 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弯道错觉程度小于7%;同时,驾驶员的弯道错觉程度与隧道弯道半径显著正相关,与线形诱导标志的可见个数显著负相关。2)采用反光环的隧道弯道视线诱导方法,驾驶员的弯道错觉程度仅与反光环的可见个数存在显著负相关,且随着可见反光环布设个数的增多(4~6 个),会导致驾驶员低估半径的错觉程度过大(>-20%),不利于驾驶员安全行车。3)在隧道弯道路段(200~1 800 m),当可见反光环为3 个时,不同半径下的弯道错觉程度均小于布设线形诱导标志的方案(小于5%)。因此,采用在隧道弯道路段布设3 个可见反光环的方法更有利于提高驾驶员的曲率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山岭重丘区公路岩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效果和耐久性,针对急弯和弯坡组合路段岩改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碾压,提出了基于平曲线半径的弯道或弯坡组合路段的碾压工艺和技术要求,通过试验段的铺筑和路用性能评价,分析了常规碾压工艺和推荐碾压工艺对路面施工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弯道或弯坡组合路段碾压施工时,基于平曲线半径选择岩改沥青混合料碾压工艺,有效地解决压实不均匀、碾压推移和剪切压裂等技术难题,显著提高岩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和耐疲劳性能,为岩改沥青等硬质类沥青混合料在山岭重丘区公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路》1988,(10)
吉安至遂川段公路,系105国道在江西省境内的一段,全长102.35公里,此次改建设计比老路缩短3.43公里,实际建成长度为98.92公里。一、工程与测设概况1.老路情况该段老路,平面弯曲,弯道半径小于25米有18处,纵面起伏大,纵坡达10%有4处,有些路段急弯陡坡连在一起,坡段短、  相似文献   

5.
车辆与弯道混凝土护栏碰撞的动态数值模拟及试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车辆与弯道混凝土护栏碰撞动态数值模拟结果和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车辆行驶轨迹、乘员冲击加速度以及车辆损伤形态3个方面,验证了动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并分析了弯道混凝土护栏曲线半径对乘员碰撞过程中所承受冲击加速度的影响;得到乘员风险的最不利护栏半径。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是进行汽车护栏碰撞研究的有效方法;弯道处护栏的形式对碰撞时乘员的安全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本次比赛路段除超级短道赛为砂石路面外,均为盘山公路柏油路面,不仅有急弯和起伏,还有一侧的万丈悬崖,对车手的控车技术以及心理状态都是极大的考验六盘水站比赛在水城莽莽大山中举行,一汽-大众车队再次夺得全场冠军和厂商杯冠军CRC六盘水站十年回归,一汽-大众再夺魁。9月25-27日,2017赛季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CRC)六盘水站比赛在水城莽莽大山中举行,一汽-大众车队再次夺得全场冠军和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驾驶员弯道安全感受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人-车-路(环境)系统中驾驶员弯道安全感受的非线性特性。为了体现车辆、道路结构对驾驶员认知过程的作用和认知结果形成的影响,驾驶员弯道安全感受模型采用弯道平曲半径、车辆运行速度和驾驶员驾龄作为道路线形、车辆结构动力性、驾驶员经验的主要特征参数集,在增加积极和消极补偿运算的基础上,构建出模糊逻辑推理规则与神经网络优化逼近运算相互结合的5层推理预测模型,并结合实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表明5层结构模型能够较好的满足特定弯道条件下驾驶员主观安全感受的认知推理预测要求,能够准确的、稳定的再现出驾驶员主观安全感受同驾龄、平曲半径和车辆运行速度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8.
转弯的学问     
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驾驶汽车,有的得心应手,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有的手忙脚乱,时常发生险情而惊出一身冷汗。大家知道,汽车转弯时会产生“往外甩”的现象,下坡转弯还会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并且随着车速的加大而增大。其缘故就是车辆的离心力和惯性作用,我们经常见到的“死亡弯”就是位于急弯或下坡入弯处。所以要顺畅和安全地通过弯道,必须熟练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厘清弯道路段相关线形参数对停车视距的影响,在对弯道路段车辆行驶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制动初速度、平曲线半径、弯道超高、弯道纵坡及道路附着系数为自变量的弯道路段车辆制动模型;结合驾驶人和车辆的反应时间,根据运动学原理,构建弯道路段车辆安全停车视距修正模型,通过数值分析,提出弯道路段车辆停车视距计算方法,并将弯道路段车辆停车视距计算结果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弯道纵坡坡度、超高的增大及弯道半径的减小,停车视距逐渐增加;模型计算值普遍大于规范规定值,特别是在高车速时二者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0.
车辆要维持转弯时的运动平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人车倾斜时的向心分力必须等于人车转弯时所需的离心力;轮胎与地面的横向摩托车必须大于或等于人车转弯时的离心力。在骑乘者将驶入弯道以前,要根据弯道中半径的大小、车速的快慢、弯道驾驶技术的好坏来决定是采用联合制动减速、后制动减速或发动机牵阻减速。  相似文献   

11.
考虑弯道几何要素和交通量影响的汽车行驶速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对弯道半径、转角、路宽等多个几何线形要素的协同控制,选取了14个有代表性的运行速度模型,使用回归方法建立了侧向容许加速度模型,用其可以计算出半径为R的弯道速度;提出了等效半径的概念,即车辆在曲中位置的实际轨迹半径Re,通过对Re观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分别获得了曲线转角影响模型和通道宽度影响模型;最后分析了不同半径条件下交通量对行驶速度的影响,通过求出平均行驶速度与运行速度之间的差值ΔV,建立了ΔV与R和交通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3条公路运行速度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得到的运行速度曲线能够同时反映出弯道半径、转角、通道宽度的影响,能够帮助设计者实现对这3个要素的协同控制;根据速度曲线还可以获得不同交通量水平下的旅行时间,进而预测出所设计公路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驾驶模拟实验研究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的车辆转向行为。采集了10名驾驶员在不同半径、不同坡度条件下的弯道转向行为数据。分析了车速、横向偏移距离和心率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横向偏移突变距离和半径之间的数学关系。结果表明:弯道行驶车辆在曲中点之前车速会降至最低值;随后驾驶员会采取加速操作,此时车辆会产生一次横向偏移突变;突变的长度与车速、半径均有关;偏移形态以向道路中线方向偏移为主;因此,针对弯道的安全改造应以限速和诱导车辆远离道路中线为主。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7,(5)
文章旨在研究昼夜对驾驶员在弯道处对车辆控制能力的影响,以此完善道路风险评估理论。借助模拟驾驶仪,选取14名驾驶员在昼夜条件下进行弯道驾驶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昼夜对弯道驾驶的影响程度,以此建立评价驾驶员紧张程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对于驾驶员车辆控制能力,白天普遍要好于夜间,且与弯道半径呈正相关。另外,驾驶员夜间紧张程度也随半径变化而变化。基于此,可以针对昼夜、不同弯道半径分别实施车速限制标准,从而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车辆在弯道路段的行驶安全性,在分析弯道路段事故形态的基础上,提出弯道行驶安全性评价指标.同时,从车辆侧向稳定性分析角度,建立道路圆曲线半径与弯道路段行驶安全性的定量关系.通过TruckSim与Simulink的联合仿真实验,利用3种典型的弯道行驶工况,对现行规范中规定的标准弯道的行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道路圆曲线半径与车辆侧向稳定性呈正相关,车速与其呈负相关.在给定实验工况下,车速为120 km/h,圆曲线半径为500 m时,侧向加速度超过0.4g,横向载荷转移率达到0.7,车辆极易发生侧滑/侧翻;而当车速为40 km/h,圆曲线半径低于60m时,车辆动态响应的幅度虽有所增加,但车辆并不会发生侧滑与侧翻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原有公路上检验弯道半径是比较麻烦的,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把求弯道半径的方法用简单的口诀来表述之,既简单又准确,容易掌握运用。口诀:半弦自乘矢除之加矢除二等于半径。证明: ABC——弯道曲线长度;AC——弦线长度; OC=OB——曲线半径R; BE——圆的直径即2R;BD——矢的长度。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5,(4)
为了提高大型车在高速公路弯道行驶的安全性,分析了大型车在弯道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统计特性,确定了大型车在弯道行驶横向稳定性的研究范畴为侧滑和侧翻,并给出了刚性车辆、带悬架车辆的准静态侧翻极限车速以及瞬态侧翻极限车速的计算方法。最后从实际调查、视距模型和VISSIM仿真三个方面研究了大型车在弯道行驶的安全车速,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大型车在不同弯道半径条件下的限速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当弯道半径R分别为1 000m、650m、500m、400m、300m、200m时,建议限速值分别为75km/h、65km/h、60km/h、55km/h、45km/h、35km/h,为提高大型车的弯道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丘山区二级公路往往弯多、径小、纵坡大,滑模施工相对困难。针对弯道尤其是小半径弯坡组合路面的特点。从施工组织、摊铺机的技术应用、材料的选择及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成功铺设了半径140m且最大超高达8%的弯道路面12个,取得了良好的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中低级公路还占有较大比例,这部分公路技术等级低、坡陡弯急,设置适度的弯道超高在路面养护上显得至关重要,不可忽视。但因线路弯道多、弯道半径数据庞杂繁多、养路职工文化及业务素质低等因素,在养护作业中,绝大多数道班做不到根据弯道半径大小按技术标准设置适度的弯道超高,有些弯道  相似文献   

19.
《公路》1960,(6)
我省公路大多系丘陵、山岭路线,特别是湘西、湘南,多系大山区,险道很多,最小半径在8米以下,最大纵坡为18%,严重阻碍汽车列车化的发展,突出地显示了现有公路技术标准低,不能适应运输需要。为了迅速扭转通车公路不能普遍适应列车运输的要求,近两年来。我省各级养路单位,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反右倾、鼓干劲,在养好路面的同时,大搞改善线型,消灭陡坡急弯和狭路。我们作法是:首先对严重影响运输的主干线和重点短途运输路线,分别进行,逐步改善,一般按六等甲级标准施工,1958年改善约300余处,1959年继续改善约500余处。经过改善后,基本消灭了大于8%的纵坡度和小于20米半径(个别的小于15米)的弯道,并适当加宽路基和路面。现在专业养护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弯道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基于元胞自动机Nagel-Schreckenberg交通流模型(简称NaSch模型),建立包含弯道路段在内的元胞自动机模型.采用数值仿真研究,在开放边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弯道曲率半径、弧长、摩擦系数等因素对交通流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弯道曲率半径、弧长和摩擦系数对交通流的影响都很大,通过增大弯道半径和摩擦系数,减少弯道弧长都可以提高交通流量、平均速度,从而减少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弯道路段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