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达波吸波材料是减缩水面舰船雷达波散射截面,提高全舰雷达波隐身性能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雷达波吸波材料的舰面应用现状和基本应用原则,分析现阶段雷达波吸波材料应用的特点,结合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舰用雷达波吸波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高频电磁散射特性仿真在舰船雷达波隐身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对舰船进行三维几何建模,采用高频电磁算法计算了舰船简化模型的雷达散射截面、高分辨率一维距离像和二维聚束合成孔径雷达成像。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外形轮廓和吸波材料参数对舰船雷达波散射特性的影响,为舰船的雷达波隐身技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为新型舰船的雷达波隐身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铁氧体和金属合金微粉为吸收剂,与塑胶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得贴片型吸波材料.使用HP8722ES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系统,采用反射-传输网络法进行电磁参数和吸波性能测试.结果发现铁氧体和金属合金微粉吸收剂呈现出不同的电磁特性;以铁氧体吸波材料作为表层的双层复合吸波材料的吸收性能明显优于金属合金微粉做表层时的吸收性能;利用金属合金微粉与铁氧体的不同电磁特性可以改善现有吸波材料吸收特性.我们设制出三层结构,厚度为2.3mm的吸波材料,其反射率小于-8dB的带宽达到-14.44GHz.  相似文献   

4.
微波暗室吸波材料及其性能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暗室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吸波材料的性能,文章针对微波暗室所用的吸波材料、暗室设计要求及其性能测试方法进行讨论,重点介绍吸波材料性能与常用的测试方法,并对宽带吸波材料也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改善传统电磁吸波材料的吸波特性,基于阻抗匹配理论设计一种具有高吸收率的电阻膜吸波体。[方法]吸波体采用周期排布的电阻膜图案-介质基板-导体接地板结构,其电阻膜单元由耶路撒冷十字单元与外围的方环单元组合而成。[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吸波体在2.9~5.1 GHz的频率范围内对电磁波的吸收率超过90%,峰值吸收率可达99.4%,且具有宽角度吸收与极化不敏感特性。[结论]所设计的吸波体对于人工电磁周期吸波体的宽带吸波体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4.2 采用吸收雷达波的结构材料和涂敷材料(1)吸波材料的机理凡是使电磁穿过其表面,并对电磁波的能量有高耗损特性的材料,就能够吸收雷达波,称之为吸波材料(RAM)。或者说,吸波材料系指能有效地吸收入射的雷达波,并使其散射衰减的材料。实用的雷达波吸收材料应能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即工作频带内的规定吸收性能和工作环境下的高使用性能。然而,在某些场合下,同一种材料很难同时达到这些要求。例如,用于军事目标的材料,不仅覆盖的频率要宽,而且对重量、结构尺寸及环境条件等要求都很苛刻。材料吸收电磁波的基本条件是:①…  相似文献   

7.
无人艇高度雷达波隐身是其综合生命力的重要支撑,同时其雷达隐身实施复杂程度远低于大型舰艇,仅从外形隐身设计、隐身材料应用两方面开展无人艇雷达波隐身控制,即可实现无人艇的高度雷达波隐身要求。本文从高度雷达波隐身无人艇面临的雷达波隐身威胁、隐身关键技术、隐身适用性三方面开展探讨,为无人艇雷达波隐身需求研究、隐身性能实现、隐身作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雷达隐身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化水面舰艇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现代探测与导弹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舰艇自身防御难度也加大了,舰艇雷达波隐身技术的应用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文章以对水面舰艇RCS及雷达隐身技术的重要性分析为基础,构建了水面舰艇雷达波隐身设计体系,并重点探讨了外形隐身与雷达吸波材料隐身两种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技术,以期为水面舰艇的雷达波隐身设计改进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雷达波隐身技术进行分析,分别研究外形隐身与材料隐身对于雷达波隐身性能的影响。对潜用光电设备及其升降装置的雷达波隐身设计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与需要改进之处,最后提出潜用光电设备及其升降装置雷达波隐身设计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纳米微波吸收材料的吸波机理及其优异的吸波性能。综述了纳米材料(纳米铁氧体及其复合物、纳米金属、纳米陶瓷、纳米导电聚合物)作为吸波介质的特点和应用背景,提出了高性能纳米微波吸收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舰用非金属隐身材料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结合现代舰船隐身化技术,就减振降噪材料中的各类阻尼材料;吸收水声材料中的各型吸声材料;吸收雷达波材料中的吸波涂料和结构吸波材料;低反射率的光学涂层等材料的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和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列出了部分有代表性材料的特征性能参数。提出每种隐身材料的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具有优良雷达波隐身性能的现代化水面舰船是各海军强国舰艇平台技术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以往国内舰艇的雷达波隐身技术虽已有初步应用,但层次还较低,舰船的隐身性设计未能形成自顶而下的组织管理体系,总体设计未能充分牵引系统、设备单位的雷达波隐身技术的研究。简要介绍国内、外雷达波隐身技术发展概况,通过对国内护卫舰雷达波隐身技术应用情况的分析,讨论雷达隐波身技术措施对总体设计的影响以及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水面舰船雷达波隐身设计体系和流程,以及雷达波隐身设计和控制程序,并以此指导某型舰的总体设计,可为今后水面舰船开展雷达波隐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水面舰艇雷达波隐身技术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借鉴国外先进舰艇雷达波隐身技术发展,研究国外水面舰艇技术发展状况及特点,分析其发展趋势,并给出我国水面舰艇雷达波隐身技术发展启示,为我国水面舰艇的雷达波隐身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舰艇雷达波隐身技术特点和国内外标准现状的分析,从专业技术与标准规范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舰艇雷达波隐身技术标准发展的建议,对舰艇其他专业技术标准的发展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涛 《舰船工程研究》1999,(3):21-23,39
舰艇隐身包括雷达波隐身、声隐声、红外隐身、光隐身等,隐身技术已成为现代战斗舰艇重要的性能指标。介绍雷达波隐身的基本概念,探讨在水面舰艇设计中,如何采取措施,控制舰艇的雷达动向截面(RCS),提高水面舰艇的雷达波隐身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雷达系统的目标跟踪和导航技术在舰船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起到目标探测、定位与导航等作用。而雷达信号的处理技术保障了雷达的精度,是雷达探测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一种雷达脉冲阵列信号的分析技术,首先对雷达脉冲阵列进行了数学建模,并分析雷达脉冲阵列信号的方向特性,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技术对雷达脉冲阵列信号的波达方向及传递特性进行分析与仿真,对于改善舰船雷达系统的精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舰船雷达波隐身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达波隐身技术的应用是迅速提升水面舰艇战斗力的关键技术之一,各国海军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工程应用工作。本文对雷达散射机理和各国海军雷达波隐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并对雷达波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红外、雷达隐身在舰船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宏  石岚 《舰船电子工程》2004,24(5):111-114
红外、雷达隐身技术是舰船隐身技术的主要研究重点,对舰载红外、雷达隐身技术的原理及概念进行了简要论述。舰载红外源包括:内部红外源、外部红外源。提出了解决这些红外辐射所采用的各种抑制红外措施,达到红外隐身的目的。舰载雷达隐身包括:外形设计、天线设计、吸波材料设计,以及各国海军运用这些技术措施来进行雷达隐身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多频段兼容雷达隐身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兼容型隐身材料,如雷达波、红外兼容隐身材料,红外、激光兼容隐身材料,雷达波、红外、激光等多种兼容的隐身材料等。是当前隐身材料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多频段兼容雷达隐身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希望对多频段兼容雷达隐身材料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超分辨技术原理,利用超分辨技术剔除地面反射波对直达波的影响,以重构直达波回波信号。通过直达波的波束重构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低频段雷达在低仰角的威力,提升雷达的时间资源利用率,降低雷达威力扩大所带来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