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122艘圆舭艇湿表面积系数,得出湿表面积系数预报方程式。在95%的情况下,计算所得系数和实际值相差在2.84%范围内。另外,还将87艘国舭艇模的剩余阻力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剩余阻力系数回归方程式,在90%情况下计算值和实测值之差小于8.25%。为便于使用,将简化方程式绘成图谱曲线,在 90%情况下图示值和实测值之差在±9.36%范围内。上述预报方程式或图谱曲线均可用于在Froude数F_n=0.40~1.0范围内估算圆舭快艇阻力。  相似文献   

2.
高速双体船的阻力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6条对称片作圆舭型高速双体船的阻力试验资料,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高速双体船剩余阻力系数C_r随傅汝德数Fn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剩余阻力系数曲线(C_r~Fn曲线)的表达方法。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圆船型高速双体船的剩余阻力系数,在95%的概率下,误差小于5%,较目前使用的其它方法计算简便、精确度高、适用的速度范围广,可供高速双体船设计时估算阻力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对称片体圆舭型双体船的阻力试验资料,探讨了船型对双体船摩擦阻力和剩余阻力的影响机理,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双体船剩余阻力系数Cr随傅汝德数Fn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剩余阻力系数曲线(Cr-Fn曲线)的表达方法。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圆舭双体船的剩余阻力系数,在95%的概率下,误差小于7%。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超大型油船组系试验方案,采用多元二次正交多项式对组系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剩余阻力系数、兴波阻力系数、湿表面积、形状因子、自航因子的回归公式,并结合702所"八五"组系回归结果对浮心纵向位置和船宽吃水比进行修正。编制了阻力、自航因子的估算程序并绘制了试验图谱,估算结果经过校核,准确可靠,能够反映现代新船型的水动力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6条对称片体圆舭型高速双体船的阻力试验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高速双体船剩余阻力系数Cr随傅汝德数Fn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剩余阻力系数曲线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称片体圆舭型双体船的阻力试验资料,。探讨双体船剩余阻力系数曲线的峰谷现象,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出Ct-Fn曲线峰谷点付汝德数Fnh,Fnv及剩余阻力系Crh,Crv的回归公式,可供双体船设计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泰洛标准组剩余阻力系数集[1],采用6种经典机器学习回归预测模型,随机抽取数据集不同排列组合作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以测试样本的真实值和预测值的均方误差和相关系数作为不同回归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同时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对4组不同宽度吃水比做线性插值,将所得剩余阻力系数与回归模型预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回归树在所选模型中对于泰洛标准组船舶阻力预报具有较高精度和较好的泛化能力,为以后船舶阻力预报近似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定性掌握船舶主尺度及主要船型系数对船舶阻力性能的影响趋势,但各个船型参数对阻力性能的具体影响程度仍不明确。为了确定各船型参数对阻力数值的贡献率,基于泰洛系列剩余阻力系数图谱,通过回归分析法,利用Isight软件在不同航速下对棱形系数、排水量长度系数以及宽度吃水比进行对剩余阻力系数的敏感度分析。结果得出各参数对剩余阻力的敏感度指数,并验证了已知船型参数对阻力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敏感度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于船舶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超大型集装箱船组系试验方案,采用多元二次正交多项式对组系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剩余阻力系数、湿表面积和自航因子的回归公式,并对浮心纵向位置进行修正。编制了阻力、自航因子的估算程序并绘制了试验谱图,估算结果经过校核,准确可靠,能用于船舶设计前期阶段中的性能预估,并可获得优秀的初始线型。  相似文献   

10.
高速排水型双体船阻力估算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炜  王青  杨洋 《船舶工程》2007,29(4):17-20
针对片体为圆舭型的高速排水型双体船,分析了主要船型参数对阻力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剩余阻力系数和湿面积的估算公式,可用于初步设计阶段估算这种船型的阻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研究潜体横剖面为圆形的小水线面三体船(TriSWACH)侧体布局位置对剩余阻力的影响,以及其与细长型三体船剩余阻力的对比,[方法]在已验证CFD基础上,通过CFD方案下的剩余阻力系数,并与同排水量、工况下的细长型三体船剩余阻力系数试验值进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在全航速区间,潜体横剖面为圆形的小水线面三体船的剩余阻力系数普遍小于相同排水量细长型三体船的剩余阻力系数;TriSWACH在最佳航速区间Fr=0.338~0.494时减阻效果最好,此时,侧体位于主体后部时可获得17.95%的最大减阻。[结论]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目的是为长江客货轮船模阻力试验中的剩余阻力系数建立较恰当的回归方程。对多元线性回归及逐步回归作了简要介绍。为了使逐步回归应用得更好,收效更大,文章还探讨了下述问题:(1)系数标准化和回归项数的多少对回归精度的影响;(2)参数和因子的重要性分析;(3)回归方程的稳定性和病态。最后文章提供了逐步回归分析计算程序和长江客货轮阻力分析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
消波型高速船是介于排水型、滑行型船之间的一种优化过渡型船型,具有优良的快速性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内河及沿海。本文根据近20艘该船型的船模试验及实船试航资料,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给出了以傅汝德数、长度排水量系数、方型系数、宽度吃水比为自变量的剩余阻力系数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超大型油船主参数、局部参数、细部参数等特征参数为对象,将剩余阻力系数Cr、伴流分数w、兴波阻力系数CWTW、粘压阻力系数Cpv的CFD计算结果作为数据基础,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船型特征参数到船舶性能的代理模型。应用OAT方法和Sobol方法计算船型特征参数对船舶剩余阻力系数Cr、伴流分数w、兴波阻力系数CWTW、粘压阻力系数Cpv的一阶敏感性,评估超大型油船船型特征参数对各快速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的代理模型在测试集预报结果相对误差约为1%~2%,首尾特征、进流段去流段特征、船尾横剖面特征等细节参数对超大型油船的快速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撞角球鼻艏形式和参数变化对阻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确定了撞角球鼻艏形式和参数对阻力的影响。针对3个形式各异的球鼻艏方案,开展了CFD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当傅汝德数为0.28时,撞角球鼻艏的剩余阻力系数比无球鼻艏的剩余阻力系数约小20%。以8个主要参数各异的撞角球鼻艏方案为对象,采用CFD技术分析了撞角球鼻艏的参数变化对兴波阻力的影响,并确定了撞角球鼻艏的宽度比和纵向长度比对兴波阻力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压力梯度对于流水孔阻力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方法编排了流水孔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案,将计算结果逐步回归,给出了流水孔阻力系数的经验估算公式,并用某型实艇流水孔作算例,验证了回归公式的实用性,发展了预报潜艇流水孔补贴系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广茂 《船舶工程》2011,33(6):10-13
为了探讨船型参数L/B对双桨大长宽比超肥大船型阻力性能的影响,建立该船型有效功率的定量预报系统,作者在B/T系列和CB系列船模试验之后,又进行了L/B系列船模试验.L/B系列船模共4艘,通过每条船模3个不同排水量的静水阻力试验,给出了L/B=8.0~11.65范围的剩余阻力系数图谱和L/B参数影响对剩余阻力系数的修正图谱,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供设计部门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30~60米级穿浪双体船系列模型试验研究和实船设计的基础上,对影响穿浪双体船剩余阻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中片体瘦削系数L/△<'1/3>、片体间距比K/b和艉扰流板深度h对于穿浪双体船的剩余阻力影响显著,实船设计中存在最佳状态.文中对模型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绘制了不同片体间距比下的剩余阻力系数图谱,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试验的穿浪双体船总阻力预报方法,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在设计初期缺少模型试验的情况下,能够较准确、高效地预报穿浪双体船的总阻力,对穿浪双体船参数的优化和快速性预报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出了阻力试验结果和不确定分析。试验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CSSRC)的拖曳水池进行,模型长6.0米,方形系数0.60。试验傅氏数从0.09到0.35。介绍了试验状况、拖车速度和阻力测量设备。对阻力系数和剩余阻力系数进行了不确定分析。  相似文献   

20.
谭永祥  林钧  殷铁成 《船舶》2002,(4):18-22,29
本文对登陆型高速交通艇作了较充分的论述,开发了CH801-P 和CH801-W两种新船型.在国内排水型登陆运输船领域内,首次获得了Fr>0.5速度范围内的剩余阻力系数Cr的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