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营白公路(S104)位于吉林省通化及白山市境内,采用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40Km/h.区域地貌为山岭重丘区,自然区划山区。1999年竣工通车.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车型由原来农用车占绝大部分的情况向客运、货运转变。2012年结合省道长白线腰牌至白山段路面改造工程,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了系统检测,通过检测发现路面强度及功能参数与路线长大纵坡有较大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在对《国道G105线K2424+056~K2430+862段水毁路面修复工程》及《国道G105线K2458+628~K2466+435段水毁路面修复工程》(以下简称《从化G105国道吕田至良口段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道路现场的调查,发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位置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根据这些破坏规律,以及施工期间出现的一些状况,反思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工程概况 青塘至西溪公路西湖至西溪段改建工程位于浮梁县西湖乡镇北侧,与县道经桃线X099相接;终点位于江西省浮梁县与安徽省祁门县交界、县道X082与安徽省省道S231相连通处。原道路情况为:江西省境内原有道路平面线形较差,路基宽度不足6米,达不到三级公路标准,路面为水泥路面;安徽省境内S231,现状为路基宽度5.5米的四级公路,路面为水泥路面,宽5米;最小平曲线半径为10米,最大纵坡为6%。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昭苏公路段管养的S237线和S220线151公里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修复技术,路面材料养护技术在昭苏公路上的应用对沥青路面裂缝修复的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旧路改造工程,对该旧路现场调查情况分析表明.原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严重,路面已经出现露骨、破损、裂缝等病害.这危及了道路行车的安全,必须对该公路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中修工程成为新疆公路建设的重点,路面基层多采用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面层及道路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结合S318线北屯至福海段大中修工程实际情况,探讨了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前和施工中的监理要点,提出只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全方位的施工监理过程,才能极大地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促进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7.
水泥砼路面改造反射裂缝处理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栋 《湖南交通科技》2006,32(2):64-65,82
结合国道G325开平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介绍了水泥砼路面改扩建为沥青砼路面防反射裂缝的处理措施,以及该措施在工程实践中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路面平整度是路面使用性能的七大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行车舒适程度和施工队伍的水平。多年来,我市不断实施了国省道路改建和路面大中修工程,笔者参加了G210线、G316线、S102线、S207线等线路部分工程项目的管理或施工。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G324线岑溪至容县一级公路路面大修工程(梧州段)中,对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的是就地冷再生的施工技术和方法。结合该工程,对掺水泥的水泥稳定碎石冷再生基层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其配合比设计方法,并铺筑试验段,验证其使用效果,分析其经济效益,可为今后的沥青路面大修应用该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广西G324线岑溪至容县一级公路路面大修工程(梧州段)中,对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的是就地冷再生的施工技术和方法。结合该工程,对掺水泥的水泥稳定碎石冷再生基层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其配合比设计方法,并铺筑试验段,验证其使用效果,分析其经济效益,可为今后的沥青路面大修应用该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昆明市寻甸县十六公里至六哨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为实例,针对农村公路原有道路技术状况,路线交通量的大小、荷载类型,在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时既考虑结构安全适用,又保证经济合理,提出了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嘉善县魏俞公路(G320至姚庄段)升级改造为例,通过对改造前公路路况检测调查分析,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会出现反射裂缝这一问题,结合多种“白改黑”技术与研究成果,提出了该路面大中修的技术方案采用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作为防反射裂缝的施工方法,重点分析了“白改黑”的应用技术要点,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道G105线K2424+056~K2430+862段水毁路面修复工程》及《国道G105线K2458+628~K2466+435段水毁路面修复工程》(以下简称《从化G105国道吕田至良口段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工程》)加铺沥青路面后,部分挖方路段路面出现渗水情况。对出现渗水路段的特征进行整理,并针对这些路段进行地质勘查后,总结位于山区的挖方路段,在进行加铺设计前应该进行的一些勘查过程,并且对不适合进行加铺沥青路面的路段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道S207长沙县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提质改造工程为依托,在对原水泥路面厚度和强度、弯沉、交通量、破坏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旧路条件提出直接加铺和碎石化后加铺2种处理方案,并进行了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结合试验路初步分析论证,改造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简要的讲述了S228省道的工程概况与今年枞阳段路面大中修的设计方案,进一步介绍了大中修中应用的PR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技术特点;详细叙述了PR技术在S228枞阳段路面工程维修养护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应用中的技术性能试验,直投整体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工艺,施工与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6.
省道S101线公路全长308 km,四级路有302公路,这些公路设计标准低,缺少必要的防护构造物,不能满足泄洪的需要,抗灾能力先天不足,部分公路是沿溪线,半填半挖工程较多,一遇到暴雨、山洪沿河公路及其防护建筑物就会因洪水冲淘刷而造成路基坍塌、挖方路段边坡塌方和泥石流等灾害。而真正困扰公路养护单位的是经济问题,技术问题和一些人为因素。将从自然因素、非自然因素、设计因素、人为因素和经济因素等方面来分析省道S101线K167~K308段水毁的成因,并针对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阐述了省道S212线窑上至俄脚段公路改造工程路基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8.
冲击断裂稳固技术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冲击断裂稳固法是降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出现反射裂缝的机率的有效方法。文中分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加铺层改造时对旧路面进行断裂稳固的必要性,介绍了冲击式压实机应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工艺原理,并结合国道324线鹤山段路面大修改善工程的施工阐述利用冲击式压实机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断裂稳固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广东交通》2008,(2):14-15
1月25日至2月6日,因路面结冰严重,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和粤北部分普通公路交通中断,其中京珠高速公路粤北大桥到梅花段双向共88公里中断,国道323线乳源天井山段、省道249线坪乳公路等21条国省道合计474公里路段相继冰封,451条1067.6公里农村公路因路面结冰、路树树枝被冰雪压断、路基出现坍塌方,造成交通中断,上万辆车、近4万人被圜。  相似文献   

20.
省道S101线哈尔滨至肇兴公路是黑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之一,设计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滑模摊铺施工。然而,由于设计、施工、养护等诸多环节的不协调,致使道路路面产生裂缝,有些裂缝甚至还很严重,成为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技术问题。根据工程实践中的经验,论述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消除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并对避免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