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质量交通数据是智能交通系统(ITS)有效发挥其功能的基础,建立一套数据质量评价体系是ITS数据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文中采用客观评价法,以固定型车辆检测设备采集的基础交通数据为对象,通过分析引起基础交通数据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以及数据质量问题的主要表现,建立评价基础交通数据质量的多维指标体系(即完整性、有效性、准确性、实时性)及其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对基础交通数据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城市路网中浮动车数据和线圈数据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信息是 ATMS 的基础和核心,从实时交通数据中准确估计交通参数、判断和预测交通状态是 ATMS 的重要内容.文中在信息融合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交通数据融合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浮动车数据和线圈数据的特点后得出:在城市路网环境中,虽然浮动车采集和线圈采集方式各有优劣,但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强的互补和冗余.为充分利用已获取的交通信息,应实现这两类数据的融合,并对浮动车数据和线圈数据的一般融合模型和基本融合方法进行了论述,明确了交通融合问题的2种研究方法,即通过仿真手段得到的数据和现场采集数据作为融合的数据源来验证融合模型.  相似文献   

3.
区域交通供给和需求是否平衡直接影响城市区域交通拥堵治理措施的制定,而目前对区域交通压力的判断方法需要采集大面积的数据,本文引入遥感采集技术,将遥感影像在GIS中进行分析、处理,得到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并与人工实际采集数据进行验证、校核,证明遥感采集数据的适用性.研究基于遥感采集技术的区域交通压力评价方法,提出以宏观路网交通压力评价总体供给和需求是否平衡的方法,再辅以微观路段交通压力寻找局部宜堵点.本文设计了基于遥感采集技术的区域交通压力评价流程,并以实际案例进行了方法验证,证明该评价方法和流程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发现因为遥感图像采集技术的不成熟,还存在基础数据采集有偏差的现象,需要辅以小规模的补充调查.  相似文献   

4.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随着大量多源的信息采集之后,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是面临的新挑战。章以环形线圈检测器采集的基础信息为对象,通过数据挖掘,即数据获取、数据准备、数据规约、数据转换和挖掘方法流程,论述了各阶段的要求和算法,最终从海量的基础数据层得到新的信息交通状态。  相似文献   

5.
交通流数据常见问题分为数据缺失、数据无效和数据时间点3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交通流数据检验与修复方法。以北京市交通流数据为例,应用这一方法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交通流数据质量检验可以保证从数据源所获得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为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各种交通状态判别算法通常被用来进行道路环境中实时交通状态的判断。这些算法通常将外场设备采集到的实时交通流数据与既有的交通状态分类标准的特征作比较,来识别交通系统运行的状态。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数据预备技术、交通工程技术对环形线圈监测系统采集的交通流基础特征数据进行融合挖掘,实现了一种交通状态分类方法。为智能交通系统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了交通控制管理决策依据。并对交通管理控制系统中实时交通状态的判断识别提供了可靠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7.
城市快速路运输有效性的DEA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覃矞  晏克非  文雅 《公路交通科技》2002,19(6):177-180,183
运输有效性是对快速路运输功能实现程度和运输效率的综合度量,已成为城市道路交通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传统的道路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局限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城市快速路运输有效性评价中的有应用思路和过程,论述了决策单元,输入输出指标体系及DEA模型选择的原则,建立了相对运输效率和时空资源利用率的分析方法。并进行了上海高架道路系统运输有效性的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利用DEA模型评价快速路的运输有效性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交通可达性是衡量城乡空间功能与社会经济活动关系的重要指标。根据交通可达性研究的应用需求,针对既有栅格分析法存在基础网络构建工作量大、评价参数客观性欠缺、方法可移植性不强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开放数据平台的交通等时线分析方法。分析了交通等时线的基本要素,阐述了交通等时区和等时线具体绘制步骤和要点。以淮安中央商务区为例,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有必要对方案进行评价,在分析比较几种常见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选用Transtar软件进行了地铁站施工交通组织方案的评价,以武汉市地铁二号线积玉桥站施工组织方案为例,探讨了Transtar在区域交通组织方案评价中的应用,提出了在没有现状OD数据的情况下,利用交通量反推标定交通分布重力模型参数,从而进行交通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10.
阐述实时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子系统的基本功能与特殊性,然后对国外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中信息采集与处理的实用技术及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交通采集与处理流程中3个主要组成部分:交通信息采集、交通数据质量控制、交通数据集成和存储,分别进行系统框架流程设计,最后分析了ITS数据实时采集与处理的发展趋势,并对中国ITS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处理给出若干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