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预测,到2025年,汽车产业中的用户服务市场会由当下的10%上升到57%。实际上,用户服务市场的增长,一方面来源于企业的主动选择,另一方面则在于市场的逼迫。换言之,汽车制造商极有可能将共享出行或车队服务作为今后非常重要的一大业务板块。过去,汽车制造商的大部分营收来自于新车销售,但是,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进入了存量市场,越来越多汽车制造商开始打造新一代"共享出行服务",以此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据相关统计,2018年,网约车的市场交易规模增至2720.5亿元,中国的网约车用户增至3.4亿人。有业内专家表  相似文献   

2.
正过去,网约车市场以互联网企业互相厮杀为主,随着主机厂对出行市场重视度的提升,市场逐步形成滴滴"一超",主机厂出行平台多元发展的局面。网约车市场发展回顾2016年网约车市场合法化,2017年进入快速发展期,2019年宏观经济放缓,政策趋严,市场交易规模增速放缓,进入规范调整期。从基本层面看,整个网约车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政策方面,国家对网约车由粗放式管理逐步进入了精细化、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受疫情影响,网约车用户出行需求骤减,司机生活压力和平台运营成本加剧。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网约车平台也相应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如车辆每日消毒、在车内标注防疫贴示等。这也给各网约车平台带来诸多启示——服务质量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源于持之以恒的改进。这些在特殊时期积攒的经验应转化为标准化的服务流程,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网约车业务模式逐渐多样化,消费者出行观念也在转变,尤其年轻消费者对共享化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网约车的未来是向好的。网约车市场交易规模展望在过去几年,网约车市场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2019年由于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网约车市场进入了调整期。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威尔森预测2020年网约车市场交易额将下降  相似文献   

5.
传统出租车一直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相当一部分市民出行需求,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约车横空出世,近年来,滴滴打车等网约车平台层出不穷,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一种新型交通方式,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文章应用博弈论中的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模型,分别对网约车和出租车进行博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约车和出租车双方进行合作博弈所获得的利润大于非合作博弈时的利润,从而得出结论双方应该进行合作,从而达到共赢。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还需要一系列更完整的规章制度去减少网约车存在的一些风险,以合作思维,创立出租车生态圈。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云端AI智能的网约车接驳指示灯的设计与研究方案,通过云端对网约车上的指示灯进行相应智能控制,使得网约乘客可以快速、精准地找到对应的车辆,节省了网约车驾驶员及乘客的寻找时间,提升了大众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厦门市出租车的GPS数据、订单数据以及路网、行政区和蜂窝网格空间矢量数据等,提出了多源数据预处理规则,构建了出租车运营特征指标体系,探究了常态化和疫情条件下出租车的运营特征和需求时空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厦门市80%网约车与巡游车的订单运距分布在10 km以内,而在长距离出行时居民更倾向于选择网约车;出租车需求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重要交通枢纽、居住区、商业区、景区和高校等地;网约车的日均载客次数、平均运距和运行时长均高于巡游车,空驶率低于巡游车;城市中心区域网约车和巡游车订单量相对均衡,由内向外均衡性逐渐变差,以网约车为主;网约车订单量在工作日呈双峰特征,在非工作日和节假日期间呈单峰模式,而巡游车订单量在08:00达到较高水平后保持相对稳定状态;2020年后疫情时期巡游车的空驶率显著增加,而网约车的空驶率保持相对较低且稳定的状态.研究有助于精准提升多场景模式下城市出租车行业供需动态平衡、运营服务水平和乘客出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网约车服务的迅速发展对包括传统出租车在内的城市出行方式产生了重大冲击。针对传统出租车使用的冲击问题,收集中国33个地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城市2010—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进行量化,并进行动态效应分析、稳健性检验、城市规模等级异质性和城市区位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约车服务对传统出租车的使用产生显著的负向冲击,使传统出租车使用平均减少了25.46%;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约车服务对传统出租车使用的负向冲击呈现先加强后变弱的规律;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发现网约车服务致使超大城市中传统出租车使用减少了28.68%,致使大城市中传统出租车使用减少了22.12%;城市区位异质性分析发现网约车服务使东部城市传统出租车使用减少了27.96%,使西部城市传统出租车使用减少了21.2%。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网约车准入条件政策的实施对网约车数量以及城市机动车出行量的影响,针对网约车规制政策问题的特殊性,首先运用Bertrand博弈理论构建了网约车与出租车的价格博弈模型,分析了网约车与出租车的博弈关系、最优价策略以及网约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其次,在明确博弈变量的逻辑关系后,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以网约车为核心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准入条件政策仿真模型。通过对现有准入条件政策的深入研究,将其归纳为车辆特征限制和司机户籍限制两方面,剖析其对网约车数量和城市机动车出行量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博弈模型中变量的逻辑关系,绘制了因果关系图和存量流量图。通过调整政策参数,对比准入条件政策实施前后网约车数量和城市机动车出行量等变量的变化趋势。最后,以天津市网约车准入条件政策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仿真结论。仿真结果表明:限制车辆特征和司机户籍间接地规制了网约车数量;随着网约车数量的减少,私家车上路数量逐渐增大,城市机动车出行量也逐渐随之增大,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网约车的使用对缓解交通拥堵具有积极作用,不能盲目跟风,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网约车的准入条件政策,有效地引导网约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驾驶园》2019,(6)
正万顺叫车是出租车行业互联网+模式、移动出行C2C业态、渠道+用户、合伙人制度的网约车平台。目前,万顺叫车已经获得186个城市网约车合法牌照,数量系行业第一。万顺叫车还是C2C快车业态全国两大之一。万顺叫车拥有20000+个社区服务站,5000万用户。本地司机熟人熟路,是街坊邻居家门口的网约车公司。据悉,万顺叫车号召全体合伙人要顺势五月暖阳、对标十个突破、落实三个方案、掀起万顺叫车市  相似文献   

11.
网约车通勤出行比例日益增长,对城市交通运行产生冲击.通过研究影响网约车出行需求的建成环境因素,可以为网约车需求管理提供重要参考.考虑到空间变量的竞争和溢出效应以及误差变量的空间相关性,构建将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同时纳入考虑的空间杜宾误差模型,利用深圳市滴滴出行平台的网约车早晚高峰通勤出行信息,以交通小区为地理单元度量建成环境变量,研究职住地建成环境与网约车通勤出行的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居住地与就业地的建成环境对网约车通勤出行的影响存在差异,居住地影响因素更多,而就业地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大,其影响因素相关系数绝对值是居住地对应因素的2倍以上;由于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增加公交站点数量可以在空间上更大范围地减少网约车通勤需求,促进绿色出行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1中国共享出行市场仍将继续增长在现阶段中国城市的复杂交通体系中,三大出行模式构成了中国消费者的出行体系:公共出行(如地铁、轻轨、公交车等)、私人出行(如步行、自行车/助力车、私家车等)以及共享出行(如网约车、分时租赁、汽车租赁、共享单车等)。其中共享出行作为近年来提升城市交通效率、降低城市拥堵、通过共享提升资源利用率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在过去3年里交出了极为亮眼的答卷:17. 7亿单的年订单量、创造550万的就业岗位、吸引234亿美元的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13.
正据南美侨报网报道,巴西民调机构Datafolha近期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没有汽车的巴西人中,有38%认为自行车是最安全的出行工具,其次是网约车(35%)和出租车(9%)。在各类出行方式中,公共交通仅赢得4%受访者的信赖。据报道,本次调查由网约车企业优步(Uber)委托进行,9月16日至10月7日期间在巴西全国各地选取了3 271名16岁以上居民进行访问。在圣保罗大都市区的调查中,半数以上(56%)受访者认为网约车是疫情期间最安全的出行工具。对于无私家车的受访者而言,有21%认为骑自行车出行最安全,其次是乘坐公共交通(8%)。  相似文献   

14.
《驾驶园》2019,(2)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出租汽车领域的应用,网约车应运而生,并且预约服务操作简单,有效提高了出行效率,近年来,网约车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这期间,"补贴"形式的营销模式以及"私家车"为主要运力的营运形式,是网约车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这样的模式迅速培养了老百姓使用网约车的出行习惯,但其粗放的发展模式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行业乱象。在此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当下网约车平台与乘客之间的博弈关系,本文以网约车平台的补贴政策和乘客选择的服务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各局中人的特点,建立了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演化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约车平台的补贴政策和服务质量影响乘客服务类型选择,该模型存在的3个稳定点的演化路径,分别对应于网约车平台新业务开展的初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保障用户体验,提供差异化服务和科学出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5G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在网约车领域的应用带来了生活方式的转变,约车速度提高、车辆位置实时追踪、路况信息实时更新、智能支付和便捷互动方式等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可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系统的车辆定位与车辆管理,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分析了基于5G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约车系统设计,重点论述用户接口设计、车辆路径规划及调度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疫情防控形式持续向好,网约车行业监管趋紧,合规化进程加快,网约车市场短期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速,运营向精细化转变。长期来看,居民对移动出行的需求增长,网约车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网约车市场车辆准入政策鼓励新能源车普及。  相似文献   

18.
在共享经济时代,网约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方便大众对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减少了机动车的空置时间,提高了利用率,因此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但随着网约车的进一步发展,其业态开始变化,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冲突日益加剧、网约车平台管理的漏洞、网约车与城市交通拥堵的关系等问题使其发展受到重重阻碍。文中在总结网约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网约车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以加强对网约车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约车使人们的出行方式日益多样化,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网约车所引发的交通事故、乘客安全及与巡游出租车的市场竞争等。文中通过分析网约车的独特优势及风险因素,提出网约车规范化运营的具体对策及驾驶员心理素质测评实施内容,为促进其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商业模式的演变也是突飞猛进。作为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网约车从诞生之初就充满了各种争议。不久前,在沉寂一年多后,"外卖大王"美团、"地图大佬"高德、携程专车相继宣布进入网约车市场,让网约车战场硝烟四起,再迎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