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全世界第一条机场轨道专用快线——伦敦希思罗快线~([6])以来,在机场交通方式多元化、规模化和专用化趋势的推动下,轨道交通方式正逐渐成为大型机场公共进场交通方式中的主体。机场轨道交通具有不同于普通轨道交通的特性,其线路引入机场的方式,以及轨道交通车站在机场航站区中的规划布局至关重要。结合石家庄机场的建设规模及发展情况,对机场轨道交通系统进行系统制式和线路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大型枢纽机场的航站区陆侧交通是实现航空运输与轨道交通、公路交通等交通运输方式转换衔接的场所,其交通设施与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机场运行状况。因此,航站区陆侧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向来都是机场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根据国家民航局统计,2017年我国民用机场运输  相似文献   

3.
机场内立交设计是机场建设中航站区流程及对外交通流程的关键,结合机场内几座立交设计的自身特点谈几点设计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客流规模庞大、交通组织复杂,多种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与集散是枢纽规划设计的重点。以高铁长沙西站为例,分析枢纽交通需求与交通设施规模,探索道路与轨道集疏运交通规划设计方法,为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机场航站区通用无障碍设计导则和通用无障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提供理论框架,首先以通用设计七原则为理论基础,提出“定位多数人、兼顾少数人”的通用无障碍设计理念;然后以《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技术标准》(MH/T 5107—2009)为对象,根据机场的空间特征与旅客的差异需求,采用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新行标相对于其他标准的优点与不足;之后结合大兴机场和羽田机场两个案例,阐述了机场航站区基于通用无障碍设计原则的具体设计方法。研究认为,机场航站区的设计应定位携带行李箱的旅客,兼顾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以及具有其他特殊需求的少数群体,平衡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体现设计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指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规划高品质的慢行交通体系能够引导市民形成全新的出行观念。借鉴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理念,提出了适合杭州城市自身发展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并简述其战略目标及主要规划内容。从与慢行交通相关的道路因素、街道空间因素、慢行设施和慢行环境等4方面有选择性地介绍部分规划设计指引内容。最后,总结本次规划特点,即运用“分区分类”手段、引入“规划设计指引”概念,以及提出河道慢行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大中城市规划建设会展中心,其有限的交通空间是会展中心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为了尽可能减少大型会展中心对周围道路的交通压力,定量分析其周围道路的交通情况、合理规划其内外交通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东北亚国际会展中心为例,从大型会展中心本身的交通特征出发,重点分析在规划设计阶段国内会展项目案例及客流预测参数,给出了大型会展交通发生吸引量预测模型及预测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大型会展中心这类建筑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等,为国内大城市会展中心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机场客流的人员构成,了解不同类型乘客的出行需求。通过不同机场乘客交通方式的对比以及与火车站客流集散交通方式的对比,分析乘客出行方式的选择特征,为机场集疏运设施的建设提供依据。然后计算得到不同规模机场适合的客流集散方式。并确定机场集疏运设施规模。最后以上海虹桥机场、长沙黄花机场、温州永强机场为例,说明不同规模机场以及同一机场在不同阶段的集疏运系统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城市老城区交通压力持续增大的问题,从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基于健康城市理念,并借鉴国外城市老城区交通发展模式,提出国内城市老城区健康道路交通模式应具有道路网络"高密度、小街区、微循环",公共交通全覆盖、高效率,慢行交通空间连续、设施完善、与公共交通无缝衔接等特征,为老城区健康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佛山市南海区交通拥堵严重,危害明显。文中分析了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车辆增长过快,道路供给不足;公路的规划设计不合理,交通安全设施不配套;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较差,违章行为突出,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混合交通层次多,客运运输效率低;停车设施不足,占道停车严重。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论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大力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减少道路交通层次;大力培养群众的文明交通素质;加强停车场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机场场面交通冲突风险的演化过程,在对机场场面冲突风险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风险因素间的作用关系;构建包括人员风险、设备设施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4个子系统的机场场面交通冲突风险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SD);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场面冲突风险、人员风险、设备设施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的预警级别;对不同情境下的策略进行仿真,揭示场面交通冲突风险演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基准情境下场面冲突风险、人员风险和管理风险的警情较严重,设备设施风险和环境风险的警情较轻;完善场面监管机制、建设机场安全文化、规范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引进新设备设施能有效缓解各类风险.研究结果对于预防机场场面交通冲突风险,提高机场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专题导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专业、不同部门因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交通枢纽"的解释也存有差异。本期交通枢纽专题主要是从城市与城市交通的视角谈及"枢纽",意指城市对外交通(如机场、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等)、市内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汽、电车站,出租汽车站,小汽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步行设施等)以及周边道路、交通信号等其他交通配套设施共同组成的整体。例如:铁路客运枢纽、空港枢纽、轨道交通枢纽等。  相似文献   

13.
道路工程专项规划的必要性及设计指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斌 《城市交通》2004,2(4):38-40
城市交通规划可分为多个层次,其中真正直接指导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的只有道路工程专项规划及其后续的交通设计,但目前大多数城市都未做此类规划。结合宁波的实际经验,通过比较分析,简述了道路工程专项规划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现行的交通规划编制、管理体系,并对规划设计的重点内容和程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大型商业广场中停车系统存在较多问题,造成车库外道路违规停车多,车库进出口交通拥堵,车库内车位利用率较低等现象.本文以上海市大拇指广场停车系统改善设计工程为例,从交通组织、标志标线、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改善设计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建设与周边用地开发具有紧密的互动关系,其一体化建设迫切需要相关规划设计理论的指导。结合国内外经验,探讨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周边用地一体化建设的范围、空间布局模式、用地性质及开发强度等要素,并在这几个方面对中国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建设提出对应的指导建议。然后,以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和公共交通主导为目标,从交通接驳设施、枢纽周边道路网络和步行系统三方面阐述一体化换乘系统的规划设计策略。最后,梳理城市客运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机场地面集疏运系统是机场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需求预测是进行机场集疏运交通规划的前提。笔者以四阶段预测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结合机场集疏运需求特点,对预测的整体思路、方法、步骤和内容等进行详细分析,优化调整出行分布、方式划分预测模型,并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实例进行了预测。研究成果对国内同类大型机场的集疏运需求预测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保障广州机场高速公路顺畅运行,对其交通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进行了探讨。基于浮动车数据和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对机场高速日常和节假日的交通运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场高速主要存在过境交通量大、短途借道车辆多、部分路段和节点通行能力不足、出口车流倒灌等问题。应当从优化运营管理、加强交通引导、强化拥堵防控、完善路网结构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为机场高速及类似道路的交通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快速连接虹桥国际机场和浦东国际机场两大对外枢纽。浦东机场站位于S1迎宾大道北进场线道路下,车站开挖施工将占用迎宾大道并给机场交通运输带来很大挑战。为保障浦东国际机场集疏运交通功能,根据机场客流特征和区域路网条件,进行多方案比选论证,制定一整套交通疏导方案,从设施扩容、需求控制、交通引导、应急处置等多个层面提出应对措施,为车站顺利开工提供坚强保障,也为今后类似重要枢纽的改造建设积累技术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浅析机场巴士客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空业务量的不断增长,进出机场旅客的日益增多,巴士客运将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将对机场陆侧交通压力的缓解起到积极的作用。结合机场巴士客运的特点,根据地面交通方式的最大服务容量以及机场航站楼前的道路通行能力,运用排队论的方法主要分析了巴士客运对出租车和自备车交通量的分流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采访人:请您先介绍一下工作室的基本情况。王维凤:"王维凤道路规划设计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2月,以我的名字命名并领衔。工作室以市路政局规划设计处的核心业务为依托,包括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设计和设计审查三大板块的内容。设施规划的业务范围,包括全市及区域性道路交通网络和附属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运行政策及交通组织优化等,目前已经形成了多项研究成果,并对上海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的优化起到了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