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是内河资源丰富的国家,大江大河横贯东西,支流沟通南北,江河湖海密布,构成天然河道,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总里程43万公里.我国内河航道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淮河、黑龙江和松花江等水系.  相似文献   

2.
吕英鹰 《珠江水运》2007,(12):14-15
最新《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水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内河规划》)和《广西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日前由自治区政府批准发布实施,规划谋划了广西内河水运沿海港口发展新蓝图:一些断航多年的河流将恢复通航,内河航道等级提高,内河主要港口将发展成为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船舶标准化程度和支持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沿海逐步形成以防城港为主要港口,钦州港、北海港共同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港口群。  相似文献   

3.
<正>珠江,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内河水运河流,水系内共有大小河流774条,丰盈的河水与众多的支流,给珠江的航运事业带来了优越条件,航运价值仅次于长江,水运市场异常繁荣在珠江三角洲和西江干线,船只在珠江水道上往来络绎不绝,连接起两广和港澳地区,成为沿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3年,珠江水系完成内河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6.2亿吨和1323.6亿吨公里,占全国内河的19%和11.5%,珠江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22亿吨,占全国的12.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863.1万TEU,占全国的42%。  相似文献   

4.
林锋 《珠江水运》2004,(8):26-27
广东省位于珠江下游,河流纵横交错,水量充沛,航道网四通八达,珠江三角洲有八处出海口门,河海相通,水运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全省共设有内河及沿海航标近4000座,在水运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敏 《中国水运》2014,(1):177-17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天然河流水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在这些水资源开发过程中,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极大的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结构。而这些破坏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的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天然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提出应重视维护天然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东莞市位于东江三角洲下游,境内河网密布,有大小河流102条,大小码头150多座,泊位250多个,内河通航里程664公里,具有发展内河航运事业的优越条件:近年来,在交通部、广东省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发展内河航运事业的大环境下,在广东省交通厅、省航道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航道建设,把加快内河航运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徐峰 《水运管理》2012,34(5):4-6,30
长江干线是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通航河流,航道条件十分优越。随着水运持续快速发展,长江黄金水道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等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地位日益重要。2011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将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1-2]  相似文献   

8.
中国不仅是海运大国,而且还是一个内河水运大国,有大小天然河流5800多条,总长40多万公里,通航里程为11万公里,几乎是英、法、德三国内河航道总长的3倍。主要通航河流大都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且基本由西向东流入大海,极利于实行河海联运,但是,由于现在多种类型且质量参差不齐的船舶(尤其是水泥船和挂桨机船)航行于内河,致使水上交通事故频发,影响航道畅通,内河运输效率过错远低于世界水运发达国家。近几年,挂桨机船的扰民问题一度成为各省市人大代表的议案。由此可见,推行内河船型标准化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具有优越的内河航运资源,内河通航里程约1.3万公里。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发达的水运网络和通江达海的优越地理条件,造就了广东悠久的水运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航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水路生产运输规模、内河港口吞吐量平稳增长,外贸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总体生产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广西内河航运发展正当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河航运发展现状 广西河流纵横交错,大部分汀河流星大、水位深,可满足船舶常年通航的要求;广西海岸线长达1590公里,并拥有防城、北海等国家一类口岸,具备发展水路运输优越的自然条件。东线的桂江、北线的融江、中线的红水河、西南线的左江和右江等河流经整治后均可通航,水路运输可直达粤、港、澳地区;有江和红水河上游河段待百色水利枢纽、龙滩电站建成后,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建设,在调研的基础上采用仿真建模方法对张家港市内河水运建设的短板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服务企业为抓手,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提出建设张家港市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张家港市发挥水运天然优势,提升交通枢纽的能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编制航道发展规划时,首先应从自然条件角度论证航道资源的开发潜能,然后再根据社会经济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制定出各时期的航道建设方案。基于上述理念,文中以水力学、河流动力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天然河流航道整治定级的理论计算方法,能够反映天然河流经航道整治后可能达到的航道标准。经西江桂梧段航道基本资料的实例演算,表明该研究思路和方法合理可行,能使航道整治定级工作更趋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内河航运纳入国家战略、内河复航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展开。将内河航道复航工程建设条件分为河流现状条件、流域自然条件、流域水资源条件、碍航闸坝和梯级渠化的可改造条件以及碍航桥梁的可改造条件共五类。同时,选择我国东南部T江复航建设评价作为实例,阐述了上述五类条件的具体内容。本文旨在明确内河复航工程的建设条件,为内河复航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广东省境内有大小河流2000余条,西江、东江、北江三条主干航道贯穿全省,珠江三角洲有崖门、磨刀门、横门等8大出海口门,形成了"三江相通,八门入海"的格局,是全国水运资源条件优越的省份之一。"三江相通、八门入海"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运的最大特点。在建设珠江黄金水道的过程里,把握住这一最大的现实,实现珠江门户"进阶"不可或缺。广东省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1.22万公里,居全国第二,其中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幅员辽阔,江河众多,其中仅通航河流就达十万九千多公里,是世界上通航里程较多的国家之一。这些河流大多水量充沛,冬季不冻,具有发展内河航运的优越条件,构成内河网络的长江、珠江、黑龙江等主要水系,以及淮河和闻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组成了我国内河航运骨干,这些河流也是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重点。在人们的习惯印象中,似乎大江大河都集中在我国南方。的确,长江、珠江三角洲和杭嘉湖都属水网地区,水运比较发达。但北方也有大江大河,黑龙江就是其中的一条。黑龙江、松花江不仅江面宽阔、水量充沛,航道条件也好,年迳流量仅次于长江、珠江  相似文献   

16.
冲积河流行进过程中受到阻力时,河道的水力参数、形状参数将产生一系列变化以建立河流的相对平衡态,适应不同的水沙条件,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河型。根据达西公式,运用试验法和量纲分析法得出无量纲的河道纵向、横向稳定指标;并基于阻力规律,通过引入河型参数和公式变形,提出采用综合稳定指标作为河型判定参数。通过天然河流资料的数据分析可知,所提出的河型参数可通过若干河流水力参数区分不同河型。  相似文献   

17.
内河水运主要连接着内陆腹地和沿海地区,是边疆地区与邻国边境河流的沟通桥梁,在当代物流运输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但近几年我国水运行业出现了大量的交通事故,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和人员的损伤。本文通过对新时期的内河水运运输安全的具体路径进行相关的分析,提出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水上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8.
夏波  朱运权 《水运工程》2023,(S1):133-137
内河天然航道滩险测量中,传统测量方法成果类型单一、精度效率低、人员安全无法保证。在无人机机载激光测深技术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内河航道滩险测量特点,从探测能力、波浪改正、极浅水测量、飞行条件等多方面对其适用性进行论证,得出该技术灵活高效,可以提供高密度水陆地形点云数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精度,可以满足内河航道滩险测量需求,但需在提高极浅水测量精度、水质条件影响、回波识别处理技术、水面大比降影响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天然河流常存在水深不足、水流流态险恶等影响船舶通航的现象,为了巩固和提高航道尺度、改善航行条件、扩大通过能力、增加通航里程、提高水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对碍航滩险进行治理,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即为航道整治工程.我省内河航道整治中整治建筑物多采用丁坝,本文阐述丁坝的作用、结构、施工工艺及整治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清  曾旭虹 《水运工程》2014,(1):102-107
对比分析国内外典型内河航道的发展阶段时间特征以及各发展阶段在航道工程技术、管理技术和航道需求等方面的特征,找出我国内河航道发展阶段与国外典型内河航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指出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河流自然条件、管理思路和航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定位存在差异,提出我国内河航道未来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四个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