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曲涛 《航海技术》2003,(5):75-76
此文分析了海上人命救助义务和国内外有关人命救助报酬的规定,提出了为鼓励海上人命救助应成立海上人命救助基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于暄 《水运管理》2008,30(2):28-31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192条国家主管机关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的相关规定展开分析,比照海难救助国际先进立法经验,指出在当前法律制度下我国国家主管机关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的实现存在的理论冲突和实践困难,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救助船舶、直升机立体配合技术是海上人命救助中最为快捷高效的救助技术,此文研究分析了我国海上人命救助的现状及救助力量的特点,并结合典型救助案例,论述了船机立体配合技术在海难人命救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粱磊 《珠江水运》2009,(7):49-51
海难救助是海商法中非常古老的一项法律制度,其目的是通过赋予救助人救助报酬请求权来维护海上航行安全。一般情况下,海难救助仅发生在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相关公约和各国立法对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海难救助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然而,在实践中,国家主管机关也可能会加入到海难救助中来,这使得此时的海难救助中的法律关系复杂化。国家主管机关在进行海难救助活动的过程中的法律地位如何、应享有哪些权利同时又应负担何种义务,违反相应义务后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我国立法规定得并不明确。本文通过对我国立法及相关公约的规定进行分析,对国家主管机关在海难救助中的法律地位及法律责任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陶雪松 《中国海事》2014,(12):43-44
文中通过分析海上医疗救助与海上人命救助的区别,指出建立海上医疗救助制度的意义,并对建立此制度的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航海》2017,(1)
判断海上救助的性质是人命救助,还是财产救助附带人命救助,要根据救助的起源、救助船(设备)与遇险船的接触、救助方所采取的实际救助措施、有无其他救助方进行财产救助、救助方之间的分工、救助措施与被救助方财产获救之间的因果关系、救助方与被救助方之间就财产救助有无约定等具体情况予以认定。人命救助方虽主张救助报酬,但未能证明实际采取了财产救助措施,或虽采取了财产救助措施、但未能证明该措施与财产获救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应不予支持。人命救助方不能依法取得救助报酬的,有权从财产救助方或污染防治方获得的救助报酬或特别补偿中分享合理份额;获救方因人命救助方的人道主义行为而自愿提供补偿或报答的,应予鼓励;可探索建立人命救助基金等方式或制度对海上人命救助予以保障和鼓励。  相似文献   

7.
王玉宁 《世界海运》2013,36(6):44-48
由于目前国际公约和我国立法对国家主管机关从事或控制的海难救助均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所以该种救助到底应如何界定、各当事方在进行海难救助活动过程中的法律地位如何、这种特殊的救助都有怎样的分类以及主管机关得否享受救助报酬请求权等问题无疑都成为实践及理论争议的焦点。通过对我国立法及相关公约的规定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践判例对国家主管机关从事或控制的海难救助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8.
动态     
《中国海事》2011,(10):79-79
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在沪召开 8月24日至28日,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IMRF)会员大会——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从救助技术、人员培训、志愿筹资以及合作共赢等方面,共同探讨海上人命救助行业的发展问题。此次大会共有正式代表400多人,大会主要包括IMRF会员大会以及国际发展论坛两项内容。  相似文献   

9.
翁志敏  李鑫健 《航海》2014,(5):56-59
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作为海上专业救助队伍,从事东海辖区内海上人命救助及以人命为直接目的的财产、海洋环境的救助,全力守好海上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进一步完善救助值班待命机制,提高救助成效,笔者对东海救助局2008-2012年执行的海上救助情况进行分析,对救助力量部署提出一些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10.
海洋救助拖船是对海上遇险人员和船舶实施有效救助的专用船舶.为对接我国海洋战略发展需求,要适应在深远海大风浪恶劣海况条件下对海上遇险人员和船舶的有效救助.针对海洋救助拖船适应深远海救助需求的基本功能设置,就船舶救助和人命救生的拖曳救助作业、对外消防灭火、海面人命救生、海面搜救、获救人员救治及保障等主要设备及设施配置作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加强海上人命救助,提升温州海上搜寻救助能力,积极鼓励社会救助力量参与海上人命救助工作,体现海上搜救工作的社会共同性,确保海上救助行动快速、及时、高效。针对目前温州搜救责任区搜救基点配布不合理、搜救力量配置不足的现状,本文将对如何建立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我国海上搜寻救助力量不足和社会搜救资源缺乏管理等问题,认为主要是缺乏基金,提出增收港务费解决救助基金问题,并指出国家要通过立法解决基金筹集,救助机构的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实行"无效果,有报酬"的举措,从而保障海上搜救得到快速、有效救助.  相似文献   

13.
赵学成  王庆果 《航海》2011,(1):56-58
在海上的人命、财产、环境救助过程中时刻存在着风险,"没有危险,就没有救助,因为危险,才有救助".在实施救助的过程中,危险不仅威胁到遇险船,对救助船同样存在威胁,所以如何有效地规避潜在的风险并使遇险的人员和船舶获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损失,成为海上救助的重中之重.本文作者结合近年来海上救助指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海洋救助船是以海上失事船只的人命救生和以海上人命救生为目的,可以实现海空立体救助的船型.以8000kW海洋救助船为例,简要介绍了该船的结构设计特点,回顾了减摇水舱、减摇鳍的设计难点,同时讨论了需予以充分考虑局部加强的区域,并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我国海上搜寻救助力量不足和社会搜救资源缺乏管理等问题,认为主要是缺乏基金,提出增收港务费解决救助基金问题,并指出国家要通过立法解决基金筹集,救助机构的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实行"无效果,有报酬"的举措,从而保障海上搜救得到快速、有效救助。  相似文献   

16.
《珠江水运》2011,(20):6-6
8月24日至28日,四年一次的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IMRF)会员大会——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将在上海召开:这是我国首次承办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也是大会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  相似文献   

17.
中外海上救助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明远 《世界海运》2011,34(12):43-45
通过对中外海上救助的对比分析,找出中国海上救助的薄弱环节,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整合海上救助资源、完善救助协调机制、降低海上运输风险、保证海上人命安全的对策,以促使中国海上搜救水平快速接近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8.
韦涛  薛忠林 《航海》2020,(3):21-23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海上船舶流量不断提高,险情事故时有发生,海上救助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为守好海上人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提高海上救助成效,服务国家战略,本文在岸基层面就救助指挥信息建设进行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救捞体制改革完成后,交通部海上专业救助力量实行了动态待命值班制度,建立厂海空立体救助体系,提高了海上人命救助效率,并且已经从海上逐渐延伸到内水。海上专业队伍抢险打捞成绩斐然。国家专业海上救助、打捞队伍已经成为国家应急反应机制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航运市场和海洋经济必将进一步繁荣。但随着海上船舶的大型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救捞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救助和打捞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沿海立体救助体系的建立和救助船舶动态待命制度,大大提高了救助反应速度和救助效果.但是与最快速、最科学、最有效的救助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对海上搜救工作的总体要求,提高海上搜救应急反应能力,以保证人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