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采用CIVIL 3D建立了上海市某两条内河航道的部分地形模型,并用断面法建立了疏浚模型,计算了航道的疏浚工程量。所得数据与传统方法所得数据相差5%以内,符合工程实际,验证了模型的正确型。基于模型研究了断面加密对于工程量的影响,发现不同地形对工程量影响不同。为了定量说明地形的起伏性,引入地形起伏系数,得到地形起伏系数越大,相应的地形起伏性越大,为在今后描述不同地形的起伏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填补BIM技术在疏浚设计应用中的空白,开展了该专业的应用需求分析与标准化设计流程,选取Autodesk平台对Auto CAD Civil3D 2017进行了.Net二次开发。开发成果达到了参数化建立BIM模型的目标,大量简化了传统设计中的重复工作,可同时自动生成三维模型、批量断面图、施工图出图、断面工程量与三维工程量,并在相关工程中进行了实践,实现了BIM在疏浚工程中的正向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东征  毛亚辉 《水运工程》2020,(S1):128-132
我国疏浚行业的发展已有数百年历史,疏浚作业已延伸到生态环保领域。但是因为缺乏环保疏浚类规范标准,在设计阶段对环保疏浚项目工程量计算时,大多引用当前的普通疏浚类规范和经验,与环保疏浚实际情况有较大区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量的确认直接影响项目的审计和支付,将对项目实施单位利益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分析多个环保疏浚工程案例,结合滇池环保疏浚项目工程量计算实际情况,根据环保疏浚工艺及特点,探讨适用于环保疏浚项目的工程计量方法,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智  杨彪 《水运工程》2020,(11):147-150
对BIM技术在海外某港口疏浚工程精细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利用Civil 3D软件创建三维疏浚模型和地质模型,实现土体疏浚量的分类统计,并快速生成标准化施工图纸,同时保证模型、图纸、工程量动态关联。实践表明,应用BIM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港口疏浚设计的精度和效率,为工程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航道工程疏浚设计的效率和工程量统计精度,在港口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勘察设计集成系统(HIDAS)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航道工程三维辅助疏浚设计系统。该系统结合三维地质模型和三维CAD技术,提供参数化智能建模、开挖工程量自动统计、批量生成开挖断面图等功能。将其应用到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的疏浚设计过程中,实现了根据不同土质选择不同开挖边坡坡比、不同超深超宽参数自动生成设计断面,分航段、分土类统计开挖工程量、超深工程量、超宽工程量,分航段批量自动生成CAD格式的开挖断面图,大幅度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水运工程建设项目中疏浚一般工程量巨大,工程投资占比高。为了控制工程投资,须根据项目的情况合理选择疏浚船型。依据现行疏浚定额,分析疏浚工程价格组成和影响因素,通过构建相同运距时疏浚工程综合单价在船型类别及规格变化时与疏浚工程量之间的关系曲线,总结出不同船型的经济适用疏浚方量范围,并分析得到单价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构建疏浚综合单价和运距的曲线图,并找出工程量平衡点和经济运距。结果表明,工程量大时宜优先选择大规格船舶;抛泥运距远时选用抓斗配自航泥驳的方式比耙吸船的方式更优。  相似文献   

7.
在海南铺前大桥水域配套工程施工中,利用Civil 3D软件建立水下地形曲面、航道疏浚模型、工程量计算、施工质量控制等过程,介绍Civil 3D软件在疏浚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CIVIL 3D分别建立了某内河A、某内河B和某内河C的部分地形模型,并用曲面放坡和距离放坡建立了疏浚模型,计算了航道的疏浚工程量。所得数据传统软件所得数据相差较小,验证了模型的正确型。通过不同航道和不同建模方式的对比分析发现,与传统软件所得数据相比,航道弯曲段的差异较航道直段的大。曲面放坡所得数据比距离放坡大,由于其对应于不同的实际工况,因此需要设计负责人择优选取。但本文研究成果为设计负责人在今后采用BIM设计时提供一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树伟 《水运工程》2012,(12):115-118
利用先进的PLC技术以及组态软件实现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及处理处置工艺的集成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可以对整个工艺过程中各个子单元中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和远程控制,并能提供报警信息记录工艺过程的相关数据,提供实时曲线及历史数据浏览,并能按照要求形成报表,进行工程量的统计.该系统在某环保疏浚项目中投入使用,运行稳定、管理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10.
沙床高度与土壤土质作为调整耙吸挖泥船疏浚策略的重要依据无法通过传感器直接测得。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动态沉积模型对沙床和与土质相关的土壤粒径进行分析,对疏浚过程土质的变化方式进行两种模拟,以"新海凤"号为例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通过模式搜索离线估算疏浚工况的土壤平均粒径,采用粒子滤波算法在验证沉积模型的基础上对沙床高度与土质粒径进行在线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对粒径建立随机游走模型更能拟合装载曲线,同时沙床高度也受疏浚土质的影响。理论成果为疏浚工程提供参考,并将应用于挖泥船辅助决策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李锐  李正  王飞 《水运工程》2019,(12):123-126
针对内河航道疏浚工程传统设计各流程之间缺乏信息传递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Civil 3D特点和设计的特殊需求,提出内河航道疏浚工程BIM正向设计思路,基于Civil 3D建立了内河航道疏浚工程BIM正向设计方法。通过二次开发改进Civil 3D部分功能,优化了设计过程中疏浚工程量输出和批量出图功能。结果表明,采用BIM正向设计方法对磨刀门航道疏浚工程进行正向设计,能有效提高设计效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就港口航道疏浚目标、生态环保目标、经济性目标以及社会服务性目标,对港口航道疏浚工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以环保理念为主要的研究背景,重点分析了港口航道疏浚项目的施工工艺,提出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生态保护措施,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灵感。  相似文献   

13.
作为沿海航道管理的关键环节,疏浚土综合利用对于保证港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疏浚土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具体探讨了有关改善疏浚土利用的对策,以期为相关技术与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控制投资,需根据项目施工条件合理选择疏浚船型。以绞吸挖泥船为基础,依据现行疏浚定额,分析疏浚价格组成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不同疏浚船型在不同吹距时的价格曲线得到单价的变化趋势,找出吹距相同时的经济船型;总结得出大中型绞吸挖泥船的经济适用的疏浚工程量范围。结果表明,当吹距相同时,采用大型绞吸挖泥船成本优势明显,更适合远距离吹填;当疏浚工程量较小时,中小型绞吸船疏浚成本优势明显;当工程量大于200万m3时,大型船舶具有成本优势;当运(吹)距超过14 km时,选用抓斗挖泥船比耙吸挖泥船经济性更优。  相似文献   

15.
根据乐清湾海域水动力特性、泥沙运动分析、岛屿地貌特征及水深条件,结合航道开挖、疏浚工程量及年回淤量分析,进行10万t级进港航线方案的比选。结果表明,东航线具有航行条件好、疏浚工程量和回淤强度小等优点,宜建设10万t级航道。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生态环境的不断破环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及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中,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重大。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工程量与工期均较大,因此对于人们生活以及环境的干扰也较为突出,不利于周边水生物的生长。基于环保理念对港口航道疏浚工程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能够促进实现环境保护与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周庆元 《水运工程》2000,(12):27-30
在疏浚工程实施过程中,通常根据不断获取的有关数据进行实时工期预测,以此作为调整施工力量和改变施工方法的依据。现结合长江口疏浚工程介绍最小水深法、浅区面积法和剩余工程量法等3种预测疏浚工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水运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规范的梳理,结合工程招标、结算环节的实践,探索解决目前疏浚工程工程量计价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吴鹏  王刚 《水运工程》2017,(S2):33-35
滇池草海清淤工程疏浚区域分为3个片区,疏浚面积70万m2,工程量220万m3,输送距离8~15 km。针对输泥路径上的场地限制问题,进行了长距离输送方法的分析及研讨,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决定采用接力泵输送方法,实现了长距、高效输送疏浚土。  相似文献   

20.
一种用于疏浚泥沙分离的水力旋流器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用于疏浚泥沙分离的短柱型水力旋流器性能,应用FLUENT软件建立水力旋流器内两相湍流三维模型。主要分析了短柱型旋流器对疏浚泥的分离效率,并给出不同颗粒直径与旋流器直径之间的关系公式,得到最佳旋流器几何尺寸,为用于疏浚泥水力分离旋流器的设备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