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万州港江南集装箱码头设备配置仿真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三有  周瑞 《船海工程》2007,36(6):77-79
以万州港江南集装箱码头工程为依托,通过构建一个包括泊位、桥吊、龙门吊和集卡的闭排队网络,运用MTALAB仿真技术来描述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通过对系统输出指标的分析,计算得出了江南集装箱码头装卸设备的最优配比。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码头堆场的新装卸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集装箱装卸工艺的发展 早在1979年,天津港根据当时世界正在兴起的集装箱运输方式,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并且经过广泛考察、研究后,选用了轮胎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作业方式,从而形成了中国集装箱码头的装卸工艺模式,即:装卸船采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堆场采用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以下简称龙门吊);水平运输采用集装箱半挂式拖挂车.这一先进、可靠、高效的集装箱装卸工艺模式一直在全国各大港口延用至今.随着集装箱运输的不断发展,堆场作业也逐渐出现了正面吊、靠背吊等装卸机械,但主要在后方堆场,码头前方堆场几乎全部是轮胎式龙门吊.  相似文献   

3.
介绍中国港口第一个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并详细讨论其先进的装卸工艺方案--创新设计的高架轨道龙门吊(DRMG)、低架轨道龙门吊(CRMG)与缓冲平台相结合的接力式装卸系统.通过自动化无人堆场,可以实现集装箱"多次装卸,一次集拼"的高效作业模式;堆高能力从现有堆4(标准箱高)过5提高到堆8过9.与现有国际先进集装箱码头的各种装卸工艺相比,能够显著提高堆场的装卸效率,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4.
介绍中国港口第一个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并详细讨论其先进的装卸工艺方案——创新设计的高架轨道龙门吊(DRMG)、低架轨道龙门吊(CRMG)与缓冲平台相结合的接力式装卸系统。通过自动化无人堆场,可以实现集装箱“多次装卸,一次集拼”的高效作业模式;堆高能力从现有堆4(标准箱高)过5,提高到堆8过9。与现有国际先进集装箱码头的各种装卸工艺相比,能够显著提高堆场的装卸效率,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整个港口的作业效率,讨论了集装箱港口装卸过程中的龙门吊配置优化问题,建立了龙门吊配置优化的两阶段规划模型.第1阶段模型中将龙门吊配置问题抽象为网络最小流问题,建立了用于确定按时完成任务计划所需要的龙门吊最小配置数量的规划模型,第2阶段模型在第1阶段模型的基础上对龙门吊的任务分配进行优化,使龙门吊的行走时间最短.对模型求解可以得到龙门吊的配置数量以及各龙门吊的任务分配.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总结集装箱港口在不同时期装卸机械配置的原则,按照不同阶段的生产运作模式分析港口堆场龙门吊的配置方法.以广州南沙港一期码头为例,综合“按量配置”和“按能配置”两种配置方法,统筹影响堆场龙门吊配置数量的因素进行优化,建立龙门吊配置预测综合优化模型,使堆场龙门吊的配置既满足生产需要,又降低装卸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严利民  黄津津  孟成  施凯  忻建华 《船舶》2011,22(3):51-55
提出了一种基于VC++平台和数据库技术的LNG船液货装卸系统设计及分析的软件平台系统,详细介绍了其内容、结构和实现方法。该系统配有与管路阻力计算相关的管道、阀件、液货舱、附件等的数据库,能够按目标船的装卸要求,直接组态设计液货装卸系统管网系统。设计人员可以在每一个模型设计完成后直接进行优化并确定液货泵的排量、压头、液货管路的管径、长度等设计信息,仿真计算装卸过程中各时间段上的的流量、节点压力、剩余舱内液体容积等各项参数。不仅简化了液货装卸系统的设计过程和计算校核的时间,而且更加方便灵活。  相似文献   

8.
为增强半潜类型船(包括半潜船和半潜维修船等)的潜浮装卸能力、海上现场抢修的适应性以及服务多样性,提高其潜浮装卸待修故障船舶或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与其配套的多功能浮力舱技术设计。介绍了这一新型多功能浮力舱的设计方案,计算其增大半潜类型船浮力与压载的能力,并指出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小变 《水运管理》2011,33(11):23-28
合理的堆场布局可以提高码头机械的操作效率,为减少船舶等待时间,提升码头综合竞争力,通过建立不同箱区长度下的最小化堆场龙门吊数量模型,得出不同箱区长度下的龙门吊数量,并根据龙门吊与桥吊的不同配比关系,使用港口仿真软件FlexsimCT建立8种不同箱区长度下不同装卸机械数量的模拟模型,探讨8种不同的箱区长度对码头装卸效率的影响,得出桥吊最大效率下的箱区长度。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珠江钢厂专用码头一期工程招标采购一台30 t多用途桥式装卸船机,用于一期工程的热轧卷、废钢、生铁等的装卸船作业,同时兼顾二期工程的冷轧、热轧、钢板装船作业.作业船型为1 000吨级~5 000吨级杂货船. 广州文冲船厂与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合作投标并中标,分别承担了该设备的制造与设计工作.1999年底完成整机调试,交付使用后,工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上海造船》2015,31(6):13-19
随着海上边际油气田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开发各种新型的LNG海上转运装置。围绕两船旁靠状态下LNG海上转运装置(装卸臂)的研制,系统介绍了相应的研究工作以及装卸臂达到的参数。通过船型论证、两船并靠装载配置研究和两船并靠水动力分析研究,据此确立装卸臂目标参数,并进行关键部件的研发,开发拥有自主特色的并靠时船对船悬挂软管式LNG装卸臂。由于海况复杂,转运系统方案的选择,设计参数的确定都与两船在海上的运动参数有关。为了获取相关的运动参数,分别进行了两船并靠状态的数值模拟计算及物理模型试验,预报不同作业海况下的各种运动参数,取得了装卸臂设计的目标参数。装卸臂设计涉及低温流体装卸设备技术领域,关键部件包括底座、回转支承和回转驱动装置、塔身、吊臂、恒张力波浪补偿、对接引导系统和紧急脱离系统等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12.
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上海外高桥二期码头,利用上海港规划中的预留堆场6.45万平方米,建造的一个世界一流的全自动、无人化集装箱空箱堆场。该堆场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低架轨道龙门吊与中转平台相结合的接力式集装箱堆场装卸新工艺,结合数字通讯和自动控制技术、三维堆场管理与规划技术,实现对集装箱的高效自动装卸。  相似文献   

13.
以阿联酋富吉拉粮食战略筒仓项目为例,介绍了装卸船机筏式轨道基础在已建板桩码头上的设计应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现场静载试验结合有限元软件模拟的方法,确定筏式基础地基反力系数。在此基础上,进行筏板内力计算和配筋设计。运用数值模拟技术,验算在不同工况下,码头前、后轨道梁的沉降变形以及码头面层承受的等效均布荷载是否满足相应的设计准则。连续一年观测装卸船机轨道沉降的结果表明,无能是前、后轨道各观测点的沉降还是相对沉降值均满足装卸船机设备厂家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吊具的着箱精度,提高装卸效率,便于司机操作,各种装卸机械的吊具上均安装导板。目前集装箱装卸设备上的吊具导板大多采用液压活动式和固定式2种形式。由于不同设备的特殊作业环境,桥吊吊具均采用液压活动导板,龙门吊(包括轨道式龙门吊)大多采用固定式导板,见图1。1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船舶运输、海洋行业的发展,为满足各种贸易需求,内河港口工程项目逐步增多。与普通的工程项目相比,内河港口工程相对特殊,其工程规模较大,装卸船是内河港口工程投入使用以后最为常用的设备,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先进机械的应用,提高了装卸船的效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内河港口装卸船的常用机械,有利于保障在各种内河港口工程中,装卸船机械应用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集装箱堆场机械选型配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集装箱堆场工艺、机械的主要技术参数、技术性能和营运状况调查研究和介绍分析,提出轨道龙门吊和轮胎龙门吊两个比较方案,并对这两种形式从技术参数、技术性能和经济合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前生产效率高,可减少堆场机械配置台数,易实现自动化装卸,宜用于具备条件的新建和改建的专用集装箱码头堆场;后的土建及相关配套工程投资数较小,从投资及技术成熟度方面考虑较为稳妥。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以某大型薄膜型LNG船为依托工程,通过制订研究方案,参考本公司已经交付的多艘LNG船,结合国外船厂的建造经验,研究出LNG船液货装卸系统设计和建造的关键技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安装有再液化装置的液货装卸系统设计;(2)为DFDE双燃料发电机服务的液货装卸系统设计;(3)既有再液化装置,又能够为DFDE双燃料发电机服务的液货装卸系统设计;(4)液货装卸系统的试验技术;(5)低温管布置及应力分析。  相似文献   

18.
集装箱码头的新型装卸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壮志 《中国水运》2007,7(11):38-40
通过叙述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系统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装卸船作业、堆场作业和水平作业中出现的新型装卸运输技术和事例,介绍了当今世界港口集装箱码头的新型装卸工艺,并指出:创新是港口发展的灵魂。我们只有不断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港口的前列。  相似文献   

19.
装卸船的装卸效率是确定工艺方案的依据,合理的装卸船效率应兼顾港口建设、运营以及海运费用。在综合效益分析和满足现行规范的基础上,以某电厂配套码头为例,以港口资源、航运物流链整体效益优化为目标,提出一种装卸船效率的近似计算方法,建立了合理的装卸船效率模型,可为提升港口装卸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能够更全面地比较装卸同步工艺与先装后卸工艺的装卸效率,利用仿真软件FlexTerm建立涵盖泊位、堆场、龙门吊、集卡和堆场资源的仿真模型,在不同集装箱通过量的条件下对两种不同的装卸工艺进行不仅限于单船装卸的研究。结果表明:装卸同步工艺的设备利用率高于先装后卸,能够大幅地缩短集卡平均等待时间,提高集卡利用率;随着集装箱通过量的不断加大直至超过堆场通过能力时,装卸同步工艺的设备效率优势会有所下降,需要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