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路信息选取是系统化设置指路标志的重要一环,主辅路并行快速干线路网条件较为复杂,其指路信息的选取具有特定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驾驶员对出行路径的认知方式和路网条件下的出行模式,综合考虑路网层次、道路周边路网条件和道路的服务对象,在分析指路信息选取需求的基础上,研究了主辅路并行快速干线指路标志设计中信息选取的规则和方法,为我国主辅路并行快速干线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杜战军 《公路》2011,(9):52-54
绕城高速公路具有路网组成复杂、枢纽转换点多、互通出人口多、交通类型复杂、对指路标志信息需求量大等特性.以郑州绕城高速公路指路标志整改工程为依托,对绕城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信息的筛选、分类、分级进行了研究探讨,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指路标志在驾驶人出行过程中至关重要,目前标志系统现存一些问题,如指路信息无法满足驾驶人需求,在交叉口处尤为明显.为研究驾驶人在出行过程中对路网信息要素的需求,设计并开展了交叉口周边路网信息的需求实验与调查问卷.结果表明,驾驶人开车行驶至交叉口时,对近端路名、地名信息的需求程度高于对远端信息的需求;出行过程中对不同指路信息的需求与目的地有关;91% 的驾驶人倾向于指路标志中选取路名信息;78% 的驾驶人倾向于指路标志中选取方向信息;94%的驾驶人认为指路标志信息数量在4~9条之间较为合适.通过对3类信息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得出路名信息最为重要,其次为地名信息,最后为方向信息.   相似文献   

4.
随着路网的复杂化,指路标志信息量过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现象日益显著。为了全面、系统地确定高速公路互通区指路标志的合理地名数,为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设置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驾驶人角度选取了反映其对指路标志认知反应水平的代表性指标,构建了高速公路互通区指路标志地名数研究的宏观模型。使用眼动仪和脑电仪在相关场景中进行室内驾驶模拟试验,以获取被试在不同地名数指路标志场景下的眼动行为、脑电以及驾驶行为数据。利用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得到驾驶人在地名数为4,5,6,7,8,9六种场景下,对指路标志认知反应的综合效率均值分别为0.983,0.956,0.902,0.796,0.699和0.617,再针对不同的指标集,进行指标敏感性分析,获取驾驶人在6种场景下的综合效率指数。通过试验发现:随着地名数的增多,驾驶人对指路标志认知反应的综合效率均值呈现下降趋势,当信息量超过其认知阈值时,系统综合效率值会迅速下降;不同地名数指路标志场景下,导致驾驶人认知反应效率低的原因存在差异,在对指路标志版面设计时应有针对性地予以改进;不同驾驶人对指路标志认知反应效率存在差异,所对应的标志地名数合理阈值也存在轻微差异,但总体上从驾驶人认知反应的角度考虑,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地名数阈值为6个。该研究从驾驶人对指路标志认知反应的角度,使用DEA方法构建了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对指路标志的地名数进行了探析,为中国高速公路互通区指路标志的版面设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绕城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信息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海刚  魏华  李聪颖 《公路》2007,(7):98-102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完善,在绕城高速公路上,驾驶员多走路、走错路现象严重。为了能够适应越来越完善的路网环境,做到以人为本,需要对原有指路标志进行优化设计。针对绕城高速公路存在的问题,针对指路信息繁多的特点,将绕城高速公路指路系统分为立交单元和主线单元,分别进行指路信息设计,提出了绕城高速公路指路信息分级的方法,并以颜色区分市区信息和放射线信息,达到相对减少标志信息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对指路标志指引信息连贯性的分析评价,首先介绍了基于路网拓扑结构的指路标志指引信息表述模型,该模型可支持对指路标志布设现状的分析评价.进一步分析了出行者在指路标志诱导系统中的寻路过程,基于此对指引信息的连贯性进行了定义.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用于搜寻指路标志指引路径并对其连贯性进行分析的算法模型,同时构建了指引信息连贯性的评价指标.最后,以广州珠江新城为例,对其指路标志诱导系统指引信息的连贯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实例表明:本算法模型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昭会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出现的既有路网条件下指路标志优化设计需求,研究了指路标志系统构成、信息分层和选取,结合工程特点提出了昭会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指路标志信息选取优化设计方案,为提高昭会高速公路通车后的交通安全水平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8.
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标志极易出现信息过载的情况,一方面,绕城高速环城而建,内部连接城市道路,外接放射线高速,需要指示和指明的信息较多;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实施的关于交通标志版面信息量的规范较少,设置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容易使得驾驶人读取、识别指路标志信息有误,进而导致到达目的地不准确、影响驾驶安全等问题。设计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指路标志版面信息量试验,采用AutoCAD制作不同信息条数的标志,通过三维虚拟现实软件UC-Win/Road进行道路建模,并利用驾驶模拟功能,实现动视力环境下的信息搜寻过程;运用SPSS箱形图法、稳健估计理论对比分析悬臂式、门架式指路标志版面信息,得到不同类型下指路标志信息量阈值。对比SPSS箱形图法、稳健估计理论下信息条数与信息搜寻时间的关系,发现随着悬臂式指路标志信息条数的增加,2种方法的信息搜寻时间均出现上升趋向。当标志板中的信息大于6条时,驾驶人搜索信息的时间会呈现突增的趋势,因此在一块标志板上,道路、地名等信息应不超过6条。门架式指路标志试验中,信息搜寻时间随着信息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整体呈现逐渐加快的增长趋势。2种方法出现趋势突变的节点不同,当信息为8条时,SPSS箱形图法曲线出现突变趋势;当信息为9条时,稳健估计理论曲线出现突变。建议的绕城高速出入口指路标志信息量阈值分别为,悬臂式最多5条信息,门架式最多9条信息。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6)
针对枢纽互通指路标志设置的特殊性,对国外发达国家(美、德、日)和中国部分省市(北京、天津、江苏、广东)的枢纽互通指路标志类型、设置位置、结构形式等进行对比研究,基于枢纽互通功能和交通特性,从信息角度研究枢纽互通指路标志设置需求,分析我国枢纽互通指路标志当前设置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和规范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实现指路标志诱导系统的指引诱导功能,以驾驶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驾驶员使用指路标志诱导系统的行为进行调研,着重考察驾驶员出行前的准备行为以及出行中无指引信息情况下的选择行为。调研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驾驶员出行前会查询前往目的地的路线图且较关注行驶时间;在出行中指引信息缺失情况下,一般会选择继续直行及转向较高等级的道路等。基于此,交通管理者可以对指路标志的布设进行分析及优化,以提高整个诱导系统的指引可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