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昊 《交通与运输》2007,23(1):51-52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欧盟开展了无线电数据系统(RDS)各种先期系统的应用;1982年到1997年,分别经历了交通信息频道服务RDS-TMC系统设计、系统开发、服务试运营、大规模测试、评估、欧洲范围服务的面世,以及TMC导航产品后装市场的必起;1998年6月,为了确保该系统的兼容性,成立了TMC论坛(TMCForum);1999年以来,TMC导航产品开始预装整车;2001年启动了商业化的TMC服务;2002年开发确认了系统位置列表(locationtable);2004年以来,TMC服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相继推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本介绍了一种利用无线寻呼技术实现公交车载显示屏无线信息接收显示的实用方法及公交无线信息广播系统建设方案。通过北京公交车辆试运营,证明了该系统建设速度快、性能可靠、经济实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广播数据系统的交通及出行者信息系列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很好地贯彻了“借鉴国际标准,做好本地转化”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国内外基于RDS—TMC的信息发布系统和设备的一致性,适合我国城市交通信息和跨区域高速公路交通信息的发布。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交通》2007,(6):47-47
颐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人民币,研发投资金额超过1.2亿元人民币。公司总部设于北京,另设有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香港分公司。公司主要致力于无线远程传输产品的研制与应用,以及大型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是国内无线安防领域和公交信息化建设领域领先的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的主要研发方向为视频压缩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DSRC专用短程通讯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ITS(智能交通系统)以其信息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成为了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交通问题的好方法:ITS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将ITS各个子系统有机联系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纽带;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作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大众用户进行服务的平台,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公交信息服务系统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研究了在信息平台下公交信息服务系统的实现结构,完成了www方式查询公交换乘的示范应用,并将此系统移植到WAP无线应用协议,使得移动设备可以对其进行访问,拓展了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采用红外线脉冲光发射与接收装置检测运动员位置信息,并由无线信号发射、接收与转换电路将此信息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记录下相应的时间信息,进而计算并显示运动员通过各个测量路段速度的方法,设计了软硬件.  相似文献   

7.
介绍海上安全信息的发展及播发该信息的两个专用系统,并就安全网的控制管理,如何进入安全网业务和接收安全网业务广播进行了说明,提出了海上安全信息播发框图。  相似文献   

8.
应用AVR微程序控制器芯片、GPS接收板、GPRSMODEM模块研制了成品烟运输跟踪器,采用GPRS无线移动通讯技术与指挥中心建立了TCP/IP连接,传递了车辆的位置信息及运行状态.指挥中心可对车辆做出调度指挥与全程监管,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保证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9.
基于OBD技术和无线技术设计和实现了车辆信息交换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车辆多源信息的集成化采集、传输以及处理。设计了灵活可靠的信息交换协议,解决了多种无线网络之间的信息融合及信息交换和保存的实时性等问题,为后续基于本系统的各种车载应用提供支持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POCSAG解码器SM8212B和PIC16F628单片机组成的寻呼信息接收系统。详细讨论了SM8212B的初始化和信息接收过程,该系统现已成功应用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并得到推广,在对重点车辆以及出租车的调度、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我国设计开发了列车超速防护ATP系统。基于通信特别是基于无线移动通信的列车超速防护系统是当今中国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主流关键技术。ATP各子系统高度自动化,不仅具备自诊断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测。ATP系统的轨道信息接收单元位于列车运行方向头部第一轮对前,用于接收轨道电路低频码并传送给安全计算机进行分析,随后安全计算机将接收到的无线数据包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计算生成速度模式曲线。列车超速防护ATP系统是现代化铁路信号设备自动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城市交通因难,获取公交车辆实时动态信息从而避免出行者盲目等待的问题,应用GPS接收机及GPRSM()DEM硬件设计公交车裁定位器。应用单片机c语言编写程序对定位器中各模块配置执行命令,实现公交车辆实时定位及无线传输,利用VB程序语言完成数据的接收、提取、存储,为公交乘客快捷地获取公交车辆的位置情况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将S注入法和无线传输节点相结合,利用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网功能以及高容错性构建了无线节点通信网络.提出了采用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铁路自闭贯通线故障定位系统.该系统由信号注入装置、无线节点、开关站无线处理单元和智能故障信息处理系统构成.通过无线节点检测注入信号.智能故障信息处理系统接收无线节点传来的检测结果,并判断故障位置.注入信号的电源为恒流源,频率范围为220~320Hz.设计了并列方式和交错方式两种检测节点的布置方案.这两种方式均能满足信息传输可靠性的要求,但并列方式的系统可靠性比交错方式提高了2倍.该系统定位精度可根据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14.
将实时交通信息应用于车辆导航是实现车辆导航系统市场化、大众化的关键,而快速发展的无线通讯技术则为实时交通信息的传送提供了可能,集成车辆导航系统和无线通讯技术、构建车辆信息系统(Telematics)将是未来车辆应用发展的主导方向。本在分析传统静态的.孤立的车辆导航系统弊端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动态车辆导航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有:实时交通信息的快速采集、信息融合、数值化编码、动态管理以及无线实时发布;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动态路径规划理论与方法;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动态维护与更新;GPS/DR/MM组合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目前城市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中存在的检测成本高、多信息源混杂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通过无线定位进行城市交通信息实时采集的技术,以及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信息实时采集处理系统,并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给管养单位提供实时的高速公路桥面路况信息,使管养单位能有目的地对桥面交通进行保养和维护,提出在桥面布设无线传感器来检测桥面的温湿度信息、倾斜度信息、结冰信息、振动信息和位移信息等,并采用LoRa(Long Range Radio)无线传输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汇聚到一体化机柜中。利用视频事件检测器、毫米波雷达来监测桥面的交通事故和拥堵情况,并将这些信息同无线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一起汇聚到一体化机柜中,再通过沿高速公路铺设的主干光缆传输至监控分中心工作站,为工作人员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同时采用LED(发光二极管)可变信息情报板向来车司机显示桥面的路况信息。 该方案能够有效协助工作人员监测桥面的路况信息,也能提醒来车司机前方桥面路况,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坐在车里实时地接收交通信息,没有拥堵,可保持160公里的时速安全驰骋的“智能高速公路”将在韩国建设。  相似文献   

18.
孙洁 《轨道交通》2010,(9):50-51
随着国内许多城市地铁轻轨项目建设的高速发展,同一城市不同地铁线路之间的列车混跑已经提上了日程。对于无线车载电台而言,运行在轨道线路上的任何时候,只能听从接收一条线路的行车调度员的指挥调度,当列车要实现混跑进入不同的地铁线路时,要求无线系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切换无线车载电台的行车调度通话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自动测控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无线自动测控系统的整体架构,主要是利用传感器采集现场数据,通过单片机控制和无线数传模块发送接收数据,然后利用数据接收和转发中心即ETR232i嵌入式网络模块通过GPRS与远程的计算机中心通信.该系统通过实际运行,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诱导信息对乘客的影响,考虑信息提供时间、方式、更新频率及其与 路径属性之间的交互关系,提出融合诱导信息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行为决策框架。考 虑乘客在决策时表现出遵循混合决策规则的倾向差异和不同属性感知差异,建立改进的混合效用-后悔模型。将路径属性与诱导信息同时纳入调研情景设计,基于调研结果标定模型中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决策规则的模型拟合效果最高(调整优度比达0.396)。进一步分析乘客对信息的偏好:相较于下载手机APP,乘客更喜欢社交媒体推送的形式接收诱导信息;引入信息推送频率时间价值,并对比得出,女性、中老年及非通勤乘客更倾向于接受更高频率的诱导信息推送服务;分析各属性弹性值,表明诱导信息提供方式和更新频率应作为管理者的辅助手段,在特定场景下(例如高峰拥堵和突发事故)诱导信息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研究揭示了诱导信息提供方式如何影响轨道交通乘客的路径决策机理,有助于设计更加精准和高效的诱导信息策略辅助客流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