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内汽车作业的价值链正在向零部件领域转移,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在形成一个比汽车整车产业还要大得多的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汽车产业新的变化,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诱惑下,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争先恐后地来到中国以各种方式进行投资合作,一些跨国汽车巨头在国外的零部件配套商也纷纷紧随合作伙伴的脚步进入中国,更严酷的竞争已经来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面前。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洞察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趋势、适应汽车市场变化、准确定位与变换营销策略、灵活构建企业的市场拓展计划、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和渠道网络?日前,本刊就此对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营销部张兴波部长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中华汽摩配》2004,(11):24-26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已有一定基础,零部件先于整车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市场格局上始终采取全方位、多元化和重点市场、重点产品、重点突破的战略方针,目前已出口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商品增多。出口企业已形成了国有外贸、外商和国有生产企业“三位一体”的体系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我国汽车零部件国际市场的开发,应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相似文献   

3.
自2004年以来,人们几乎己无法计数中国汽车市场有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降价。而当利润的棉衣被冷漠的市场一层层剥掉之后,一些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们环顾左右,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成本控制得多么糟糕。然而,降价仍在继续,越来越多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品尝到了亏损的苦涩滋味。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围绕着为汽车合资企业整车产品配套,各地又陆续建立了一批零部件配套供应系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各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加入WTO后,我国取消零部件进口配额和进口关税下降等措施逐渐到位,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汽车工业产销两旺的形势下,广大零部件企业在扩建厂房、增加产能,以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更把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企业期望通过出口来开辟新的商场。在全球采购趋势下,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成了“香饽饽”。然而,“美味”的出品定单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依然需要一份努力才能获得。那么,中国零部件企业如何才能开拓海外市场,出口途径究竟有哪些?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配件》2005,(37):44-45
中国WTO谈判的主帅龙永图曾预言,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满足国内汽车配套和售后需要的同时,将具有广阔的出口前景。现在,这个预言对一部分浙江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来说已经成为现实。从玉环、瑞安归来,徐慧妮发现,对更多的中国零部件企业来说,出口正在从选修课变成必修课  相似文献   

7.
突破制约零部件发展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波  陈光林 《时代汽车》2007,(10):28-31
零部件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石。面对中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合资合作进程中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中国汽车零部件如何绝地重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入世以来,伴随着中国汽车的“井喷式”增长,汽车零部件业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诱惑下,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争先恐后地来到中国以各种方式进行投资合作。特别是一些跨国汽车巨头在国外的零部件配套商,纷纷紧随合作伙伴的脚步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跨国集团选择在中国建立其亚太地区总部,更严酷的竞争已经来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家门口。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坚持“制造精品部件、服务名牌整车”的企业宗旨,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发展”的原则,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百强之首。本刊将从2006年第7期开始对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及其产品技术进行全面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9.
郝荣国 《专用汽车》2004,(4):20-20,28
针对目前国有中小型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短缺、市场丧失和人才流失的问题,提出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促进企业改革脱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球整车制造企业一种重要的经营策略,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已经成为其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迅速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跨国汽车公司均已按全球化采购方式采购汽车零部件。在我国.随着汽车市场对外开放进步加大,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的理念已逐步被我国汽车行业所熟悉,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将要面对零部件全球采购所带来的重大决择。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中国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汽车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最后也是最大的市场,那么最大的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吸引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巨头纷纷登陆中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和蚕食,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了。代表中国汽车工业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并非是免费的午餐,汽车零部件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世界汽车业在中国的战略,特别是零部件巨头企业在中国的渗透策略,面对关税的调整、行业的重组等等诸多竞争因素的变化,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作为工们零部件业将如何应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王祖德 《汽车情报》2006,(36):10-14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实际己超越1万家(含小企业),而国家统计局仅统计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零部件制造企业,(规模以上指年销售收入〉500万元),2005年末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汽车工业企业共6315家,其中汽车零部件企业4505家(含发动机),占统计总数71.3%。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零部件国际市场开发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已有一定基础,零部件先于整车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市场格局上始终采取全方位、多元化和重点市场、重点产品、重点突破的战略方针,目前已出口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商品增多.出口企业已形成了国有外贸、外商和国有生产企业“三位一体“的体系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我国汽车零部件国际市场的开发,应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相似文献   

14.
《汽车与安全》2010,(11):21-23
第四届(2010)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于近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但通过记者的走访,发现在中国汽车产业火爆发展的背景下,零部件展览却表现了不相协调的冷清,中国零部件行业同整车企业冰火两重天的境遇在本届展览会上有了更加生动的体现,如何举办更具国际性的展览会,中国零部件企业如何突围?我国如何从零部件大国成长为零部件强国,从而为汽车产业的继续腾飞提供支撑?这些都已经成为摆在关注零部件发展的诸多人士面前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刘丹 《汽车电器》2005,(7):60-60
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的中国,不但吸引了世界汽车制造巨头,也吸引了众多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投资。专长“传感与控制技术”的日本欧姆龙公司2005年5月23日宣布,投资设立欧姆龙(广州)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生产车用电子部件及装置。  相似文献   

16.
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对美国汽车及全球车市的影响已经产生作用,但美国汽车的垂危可能给其他国家的汽车厂商留出了市场,也许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难逢的一场前所未有的机遇。金融危机可能会使国外汽车品牌降低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这样能让中国汽车企业加快产品技术升级的速度,另外进口关键零部件的价格降低也直接降低了中国汽车的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基本情况。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伴随着整车工业发展起来的。随着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世界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也纷纷来华投资,在全国建立了一大批独资、合资汽车零部件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大批民营企业,充分抓住国外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凭借劳动力和人才优势,以及门类齐全的工业配套优势,进入了汽车零部件产业,使民营资本以其独特的属性迅速渗透到汽车零部件产业,并以高效的决策程序、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的运作机制,使中国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对美国汽车及全球车市的影响已经产生作用,但美国汽车的垂危可能给其他国家的汽车厂商留出了市场,也许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难逢的一场前所未有的机遇。金融危机可能会使国外汽车品牌降低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这样能让中国汽车企业加快产品技术升级的速度,另外进口关键零部件的价格降低也直接降低了中国汽车的成本,  相似文献   

19.
久陵 《汽车与配件》2004,(35):23-23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余年市场经济的磨炼,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汽车零部件工业已经建立了1000余家三资企业(其中不乏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组建的企业)和更多数量的民营企业,形成了相当庞大的乘用车和商用车配套和售后服务体系。除了部分高新尖端技术产品之外,国产件基本都能满足供应。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不断诞生、壮大.特别是生机勃勃的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短短的10年左右时间内.其产能、质量、品牌都有质和量的飞跃,其中的佼佼者不但在国内市场相当活跃,以相当好的性价比占有一定比例的国内市场,而且正在以很快的速度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全球采购步伐加快,广大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可是竞争也随之而日趋激烈。本文探讨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零部件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