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交通技术》2013,(2):44-44
近日,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和江苏苏通大桥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担的《苏通大桥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分析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在南京通过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课题以苏通大桥结构健康监测数据为基础,对传感器故障诊断技术、结构状态预警技术、承载力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健康监测数据的统计与理论分析,构建了大跨径斜拉桥评估指标体系,提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大跨度斜拉桥施工过程中观测噪声对结构参数识别的影响,以苏通大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施工全过程参数识别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相融合,在小样本和数据不完备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结构参数识别,并具有预测功能.苏通大桥参数识别的结果表明,参数识别后的计算值与实际结构挠度响应间的最大误差减小77%,与传统识别方法相比,灰色-神经网络方法的识别精度提高50%.  相似文献   

3.
苏通长江大桥主跨1088米,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斜拉桥,是世界斜拉桥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工程。在全体建设者共同努力下克服了众多困难.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本文将对苏通长江大桥施工控制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以苏通大桥为背景,调研各国规范对斜拉桥温度作用的相关规定,进而研究超大跨径钢斜拉桥的温度静力响应。研究将斜拉桥的温度作用分为体系温差、索梁(塔)温差、主梁温度梯度、主塔温度梯度四个方面分别讨论,利用考虑几何非线性影响的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分析斜拉桥的温度效应及各构件对温度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可以为今后同类桥梁的设计或计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1日,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始试运营通车,大桥建成之后,改变了由宁波到上海必须绕道杭州的历史,并创下多项世界记录。6月30日,被称作"世界第一大跨径斜拉桥"的苏通大桥,正式通车。苏通大桥主桥全长2088米,采用主跨1088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多  相似文献   

6.
于传君 《北方交通》2009,(12):21-23
斜拉桥施工监控就是控制施工过程中和成桥状态时结构的内力和线形,以使斜拉桥的成桥状态充分满足设计要求.以金州滨海大桥工程施工监控为背景,主要介绍了施工监控的过程,对施工过程采取了仿真模拟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代交通技术》2006,3(4):53-53
2006年7月19日,由江苏省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申报的“千米跨径斜拉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南通通过了交通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交通部总工程师凤懋润担任本次评审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8.
苏通大桥辅桥采用主跨268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针对近年来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在辅桥设计、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运营期间进行了线形和应力监测。文中叙述了主要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和采取的一些改进措施,并就上部结构施工控制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矮塔斜拉桥是一种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桥之间的一种桥型,比斜拉桥刚度大,而相比于梁桥则柔,可以称之为刚柔并济的桥梁结构。以国内某大跨径矮塔斜拉桥为例,介绍了矮塔斜拉桥的特点,阐述了大桥极限承载力分析的建模过程,在综合考虑几何非线性与材料非线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索力的随机误差对大桥承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鄂东长江大桥施工过程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结构非线性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鄂东长江大桥为研究对象,按照结构型式及施工工序的特点,采用LSB和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大桥施工过程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并获得结构失稳形态,分析了非线性因素对静力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此外,探讨了混合梁斜拉桥设计与施工工程参数——钢混结合部位置、索梁锚固方式、施工临时荷载及横向风荷载与大桥施工过程非线性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述工程参数对施工过程非线性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总体上并非其控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