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方冻融循环时间长、温差变化大的地区应用阳离子乳化沥青,SH外加剂对隧道渗、漏水病害进行了整治,效果理想,为北方地区整治运营隧道衬砌渗、漏水病害创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既有隧道病害现象分类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隧道病害的现象多种多样,有衬砌开裂、漏水、腐蚀、疏松、表面脱落或者掉块、衬砌裂损屈服、基底翻浆、底鼓等。就具体隧道而言,分析其病害产生的真正原因并不简单。对既有隧道病害现象进行系统的描述,将病害现象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并分析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是隧道病害治理的基础前提。  相似文献   

3.
汤家湾隧道病害及整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达成铁路汤家湾隧道在运营中出现混凝土衬砌开裂、漏水等病害 ,分析其原因 ,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 ,提高设备的养护质量。  相似文献   

4.
焦柳铁路隧道漏水等病害现象严重,隧道净空低,接触网悬挂困难,电气化改造空间小.通过对城市地铁刚性悬挂系统研究,解决焦柳铁路低净空隧道电气化改造接触网悬挂选型难题,通过三种方案对比分析,阐述选择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正> 漏水是铁路隧道严重病害之一,已逐渐得到设计、施工和养护人员的重视。近10多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不断出现,铁路部门为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新建隧道防水和既有隧道漏水整治进行了大量的科研、试验和推广应用。如新建隧道采用塑料防水板作夹层的复合式衬砌,防水混凝土在二次衬砌的应用,三缝处理采用了新结构、新材料;既有隧道采用喷涂乳化沥青整治大面积渗漏,衬  相似文献   

6.
大瑶山隧道渗漏水的整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大瑶山隧道渗、漏水病害的成因分析 ,得出必须以“截、排、堵结合综合整治”为原则进行整治。文章较详细地介绍采用TGRM特种水泥为压浆灌注材料 ,整治拱顶大面积渗、漏水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营业线上隧道随其服役期限的延长 ,地质构造、施工质量不好、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地下水的活动 ,以及地表人为活动的破坏作用 ,使得隧道边墙裂缝、拱部掉块、漏水 ,造成线路翻浆冒泥。线路几何形位聚变 ,不易保持。安康分局管内的襄渝线、阳安线隧道不同程度地裂损。尽管以往曾采用喷射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等方法进行加固 ,但部分隧道病害日趋发展 ,对营业线的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近几年来 ,随着对隧道病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新型防水材料的研制 ,给营业线综合整治隧道病害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笔者就我段近年来整治隧道裂损的施工…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输及适应铁路四化的发展,对隧道漏水病害的整治工作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隧道的漏水状况分为:滴、漏、喷、瀑、渗、潮等。在整治上现行的方法有截、堵、排等。而其中的注浆堵漏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已有百年历史,在注浆材料中除水泥,沥青外,有硅酸盐类、铬木  相似文献   

9.
对既有铁路隧道尤其是重载铁路隧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基底病害进行了研究,重点论述和分析病害检测、评估与整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针对铁路隧道中以地下水为诱因的基底病害,介绍了"井点降水+注浆"这种适合既有铁路隧道基底水害"疏堵结合"的复合式整治措施,并在大秦铁路九山隧道基底病害整治工程中加以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隧道渗漏水是隧道运营中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了更好地预防渗漏水的发生,以及运营阶段的渗漏水病害治理,本文系统性提出了"隧道渗漏水病害发生可能性等级预测——运营隧道渗漏水病害等级评价——现场实测资料评价渗漏水病害等级"的思路,为隧道渗漏水病害分级预测、评价提供一条新思路。研究结论:采用不同的随机性数学方法建立了渗漏水病害发生可能性等级预测、运营隧道渗漏水病害等级评价的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马氏距离法预测隧道渗漏水的等级,BP神经网络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渗漏水等级与现场资料实测的评价等级一致。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金温铁路金华—温州大岳2号隧道衬砌背后脱空或不密实、衬砌裂损、二次衬砌厚度不足、衬砌渗漏水等病害情况,分析了病害的表现形式及成因,提出了隧道病害的整治原则,采取了衬砌背后回填注浆、注浆锚杆结构补强以及"拱部以堵为主,边墙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治漏措施,有效整治了隧道病害。该整治技术在皖赣铁路顺岭隧道、刘家隧道以及沪昆铁路江山隧道病害整治中得到了很好应用,确保了隧道后期的正常运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临近既有病害隧道的安全控制一直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依托成渝高速中梁山扩容改造工程二标段新建隧道工程,通过对既有病害隧道分析,采用Midas GTS有限元程序分析爆破对既有线的影响,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不同间距下的爆破振速,动态修正施工方法及装药量、孔深、孔间距等爆破参数,制定了特有的"周边钻孔取芯(水磨钻)+挖掘机炮头破除"开挖及爆破方式,形成了临近既有病害隧道的隧道安全施工技术。通过在成渝高速中梁山隧道扩容改造工程二标段爆破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爆破振速,控制了隧道超欠挖,在保证隧道施工质量的同时确保了既有病害隧道的安全运营,研究成果对临近既有病害隧道新建隧道施工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隧道衬砌表面病害的检查是无损检测中重要的一步,表面病害随着时间的发展将成为结构的内部病害,同时表面病害多是内部结构病害在衬砌表面的反映。但目前检查和检测手段落后,基本沿用"眼看手量"的方法,一些病害难以发现,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激光成像系统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根据铁路隧道检测需求研发的一种轻型隧道检查小车,该系统弥补了传统方法的缺陷,实际  相似文献   

14.
给出一种新的城轨交通区间隧道漏水度量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隧道漏水异常的两种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铁路运营隧道病害主要表现为衬砌开裂、酥碎、剥落、漏水,道床翻浆冒泥。地下水是其产生的根源。在高寒地区,隧道衬砌冻胀、挂冰等反复加剧,严重威胁行车安全,运营期整治难度非常大。本文以我国东北地区牙林线、嫩林线,西北地区南疆线、青藏线等典型的隧道冻害及其治理过程为例,对冻害治理技术及效果进行分析。介绍了国外寒区隧道的防冻措施,分析了隧道渗漏水的原因,对泄水洞、中心深埋水沟等防冻排水形式进行了比较,对防冻排水设计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总结整体道床铁路隧道隧底病害特点,分析了各类主要病害的成因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方案设计,通过工程实例验证整治方案的有效性。整体道床隧道内轨道平顺性对于隧底各类病害较为敏感,隧底易形成高压地下水而造成轨道上拱,往往多种病害同时产生。提出了"道床锚固+离缝充填+细颗粒固结+合理排水"的综合整治方案。以唐呼线集宁隧道下行线隧底病害整治工程为例,开展了方案现场应用,整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运营期的隧道结构的健康状态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了"单项评价—区间评价—线路评价"多层次隧道结构健康度综合评价体系。该综合评价体系根据隧道病害数据进行单项评估,基于规范推荐的隧道服役性能指标(S_(TI))计算公式进行隧道区间健康度评估,根据区间长度加权计算的线路的隧道服役性能指标(S_(LTI))进行整条线路的健康度评估。根据上海轨道交通2017—2019年近3年的隧道病害测量数据,利用该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具体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重点病害区间进行了病害趋势分析以及建议措施的定性描述。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基于区间的健康状态分析结果与单项指标分析结果不完全一致,基于区间的健康状态评估与基于线路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大秦线的线路道床弹性,提高轨面标高,以达到设计断面的标准,湖东工务段提出了利用"天窗"时间或线路慢行情况下,采用人工"起道垫碴"施工方法,整治隧道内宽轨枕无缝线路病害,收到了颇好的效果."起道垫碴修"已成为该段整治隧道内线路病害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平型关隧道漏水情况,分析漏水原因,叙述了整治漏不防,排,堵方案及其工艺。  相似文献   

20.
运营铁路隧道整体道床普遍存在基底下沉与翻浆冒泥等病害,在隧道基底病害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隧道内无交流电源、养护维修困难等诸多限制,研究形成集太阳能供电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为一体的新型井点降水系统,实现"一井一泵一控制"的功能,并在太岚线路柏崖头隧道基底病害整治工程中应用,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