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GB14167法规升级,要求所有M1类和质量小于3.5 t的M2类座椅必须配备三点式安全带。目前大部分客车、宽体轻客的座椅布置方式,以及车身与座椅的空间关系,导致三点式安全带无法完全布置在车身上。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以集成三点式安全带的单边调角器座椅,主要阐述了三点式安全带的布置形式、座椅骨架结构以及强度和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车辆配置 铝合金轮毂、四轮碟刹、方向助力、全电动窗、真皮座椅、电动后视镜、前雾灯、电动天窗、木纹内饰、织物内饰、手动空调、AM/FM、收音机、CD播放器、动力转向、隔热玻璃、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驾驶座安全气囊、预紧式前座椅三点式安全带、后座椅三点式安全带、车门内置防侧撞保护粱、儿童安全锁、中央门锁、新水箱护罩、电动天窗、侧裙摆、正座SRS、真皮方向盘。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针对性地达成M1类车前后排各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设计,文章根据新法规GB 14167—2013全车座椅都配备三点式安全带的要求,分析了前、后排各安全带固定点需承受的最大载荷,并指出需着重关注后排中间座椅三点式安全带3个固定点的强度设计和前排安全带座椅端固定点的强度设计。进一步举例说明某车型上安全带固定点在法规变更后带来的开裂现状,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期为新车型正向设计开发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座椅及约束系统有限元模型,研究校车座椅不同间距及约束系统对学童乘员安全的保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座椅间距及三点式安全带的有效匹配可以实现对学童乘员更加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常见的客车座椅安全带样式一般为两点式和三点式两种。本文以正在施行的GB13057-2014的大量数据为基础,对采用两种安全带样式的客车座椅在发生碰撞时对乘员头部的伤害规律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三点式安全带的客车在碰撞中乘员头部与前椅发生接触的概率比两点式的低。2,当采用两种不同安全带约束的乘员在碰撞中头部均与前椅接触时,采用三点式安全带约束的乘员头部伤害值的平均值比两点式的低。并通过一系列试验总结两种安全带的特点,为厂家的设计研发提供参考依据,减低研发成本,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不同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作用,结论是前排座拉上宜配装三点式安全带并辅之气囊,后排座位上配装三点式安全带式或两点式安全带,但是约束系统也不是有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结合在上汽通用五菱的多年项目研发经验,针对某MPV车型的第一排,二排及三排的外侧座椅的三点式安全带进行布置设计,考虑其性能要求,确保安全带与车身钣金及座椅结构匹配,计算出有效区域并进行调整,得出满足法规又满足乘客舒适性的位置。下文详细介绍安全带约束系统的组成结构,总体布置,再通过GB14167确定安全带的布置满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汽车三点式安全带固定儿童安全座椅和五点式安全带固定儿童假人的情况,采用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全带初始张力、五点式安全带位置差异、儿童安全座椅整体位置差异和头部位移图像识别方法4个方面对动态碰撞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安全座椅整体位置的前后偏移影响最为显著,导致胸部合成加速度最大偏差为4.3%,胸部垂直加速度的最大偏差高达37.7%。所提出的修正公式使头部位移图像识别误差大幅降低;所制定的控制方法和措施有效地减小了测试偏差,并保证了测试数据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我在这里特别提醒汽车行业领导机关和领导者、汽车设计、制造企业及专家们、汽车关爱者和车迷们、天天开汽车和乘用汽车的广大公民!你们发现没有.在所有的中国汽车特别是乘用车中都标榜“符合人性工程学设计的座椅,可随意伸缩并改变倾斜角度.选择自己最佳的坐姿,从而使您驾驶中更轻松自然”、“确保您在复杂路况下依然行驶平稳:先进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后座椅中央三点式ELR安全带、SRS(辅助安全带)、驾驶正侧双安全气囊、防侧撞钢梁等装  相似文献   

10.
在所有的中国汽车特别是乘用车中,都标明“符合人性工程学设计的座椅,可随意伸缩并改变倾斜角度选择自己最佳的坐姿,从而使您驾驶中更轻松自然”、“确保您在复杂路况下依然行驶平稳,先进的ABS防死制动系统、后座椅中央三点式ELR安全带、SRS(辅助安全带)、驾驶正、侧面双安全气囊、防侧撞横梁等装置,更将使您在享受驾乘乐趣的同时.拥有全方位的安全照顾。”  相似文献   

11.
鉴于新法规GB 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固定点》要求全车座椅都配备三点式安全带,导致座椅质量和荷载增加,本文中对某M1类车辆的座椅结构改进和轻量化。首先,对原车单体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试验进行建模仿真的结果表明,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的最大前向位移为433.1mm,超过RC平面,不满足法规要求。据此,基于传力路径提出结构改进方案,该方案仅使座椅质量增加0.18kg,却使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最大前向位移减小至104.3mm,最大应变由0.56减小至0.163,满足法规要求。接着,将满足法规要求的单体座椅放入白车身中进行分析,结果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最大前向位移和最大应变分别增至220.9mm和0.198,但仍满足法规要求。进一步通过灵敏度和应变分析对中排座椅提出轻量化方案,仿真结果是座椅质量减轻了1.95kg,而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的最大前向位移仅增加了10.4mm。最后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很好吻合,安全带上固定点的前向位移仅相差8.7mm,前后支撑脚、安全带两个下锚点和车身地板的变形模式与幅值均与试验接近。  相似文献   

12.
上海别克轿车电动座椅系统主要由座椅安全带开关、前座椅护板、座椅调节装置开关和座椅调节电动机等组成,其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电动座椅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汽车碰撞特性,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乘员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利用MADYMO软件建立HybridⅢ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模型、三点式多刚体一有限元复合式安全带和有限元安全气囊等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在4种情况下进行正面碰撞的模拟,对比分析乘员的受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MADYMO软件建立了乘员约束系统的模型,整个模型包括车体、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假人.模型经过验证后与试验数据相比较符合要求,并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对座椅坐垫倾角参数和集成安全带式座椅对正碰中乘员的保护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配件》2012,(21):19-19
奥托立夫公司日前宣布,为进一步保护乘员安全,已研发出新款座椅安全带系统。该系统在传统的3点式汽车安全带的基础上增加了2个肩部固定点。目前雷诺汽车公司的新款电动车Twizy安装有奥托立夫的这一新款座椅安全带。  相似文献   

16.
运用子结构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侧碰时的婴儿约束系统模型,该模型包括后车门总成模型、汽车后排座椅模型、婴儿安全座椅、P3/4假人模型、后排座椅安全带和婴儿座椅安全带,并运用规定结构运动的PSM方法定义车门总成的运动,在此基础上研究侧碰撞中婴儿安全座椅的设计参数对P3/4婴儿假人动力学响应及其损伤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坐垫刚度和安全带刚度对婴儿假人损伤影响较大、坐垫摩擦系数对胸部加速度和颈部损伤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内外汽车座椅和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法规,开发了可同时进行座椅刚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测试和头枕性能等测试的乘员约束系统综合试验台.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试验台主台架的有限元模型对主台架进行强度分析;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该试验台的控制系统,并利用该试验台进行了座椅总成静强度试验和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台能满足相关试验法规的要求,可用于对乘员约束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两点式安全带和三点式安全带对轿车后排列侧乘员安全性的影响,得出结论:后排外侧乘员系两点安全带或三点式安全,其安全性无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通过前排双人座椅正碰试验进行分析,借助CAE分析手段确认了较少工装模具投入、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并通过试验验证合格,为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满足正面碰撞的座椅骨架设计提供一个设计参考。随着汽车工业发展,人们对汽车安全越来越重视,汽车座椅作为重要的安全件,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关座椅的法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座椅法规中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是座椅设计中的难点,尤其是集成三点式安全带的座椅。本文通过前  相似文献   

20.
沃尔沃S90、V90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由驾驶员安全气囊、前乘客安全气囊、驾驶员座椅安全带收紧器、前乘客座椅安全带收紧器、螺旋电缆、位于中央控制台的SRS控制模块和位于组合仪表上的SRS警告灯等组成。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的强度足够大时,控制模块发出信号给安全带收紧器,安全带收紧器将安全带收紧约10cm。同时,控制模块发出点火信号给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产生氮气使安全气囊张开,然后氮气从安全气囊模块后面的孔泄出,维持安全气囊膨胀状态约0.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