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路堤风吹雪灾害流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道路风吹雪灾害是雪害地区重要的灾害类型,对交通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以路堤工程为例研究道路风吹雪灾害,对穿越雪害区的交通修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研究结论:本文采用了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路堤工程风雪流场,分析了路堤高度、边坡坡率及入射风速的变化对路堤风速场的影响,确定了路堤断面的风速场模式.结果表明,风速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基本吻合,当路堤高度处于一定高度范围内时,采用高路堤、小边坡坡率等提高路堤面风速措施可有效减轻路面风吹雪灾害.研究结果可为路堤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梅河高速近百个灾害边坡的地质调查,总结了灾害边坡系统治理对策,其中包括波形、坡率的设计,边坡加固和防护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对铁路运输组织造成极大影响.突发灾害时,铁路运输部门需根据灾情做出快速响应,进行运输组织.本文提出山区铁路灾害应急运输组织辅助决策系统的建设目标和框架结构,包括信息采集与管理子系统、灾害影响评估子系统、应急运输组织子系统和应急管理子系统,并对各子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4.
铁文 《铁道知识》2008,(1):21-22
铁路遭遇雨雪冰冻灾害,克服困难力保运输畅通 2008年1月下旬,受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影响,铁路运输严重受阻.自1月25日起,湖南.江西、贵州等地电力系统接连发生故障.波及铁路运输.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雷电灾害对铁路危害形式的基础上,综述了我国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我国易受雷电灾害影响的线路分布,并提出了防御雷电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何刘  王华 《铁道建筑》2013,(1):83-85
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到潜在次生地质灾害评价,以潜在滑坡地质灾害为例,选取滑坡灾害发育的主要控制性影响因素,包括诱发因素、孕育因素、历史因素,建立了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与现场调查相对比,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安全、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四级评分值标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得出稳定性评分值,从而推断潜在地震地质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简称:灾害监测系统)是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系统之一,已建设的高速铁路均按线建设了灾害监测系统。为了能使用户随时随地掌握和处理灾害监测系统的报警信息,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解决灾害监测系统时效性等问题,研究和设计了灾害监测系统移动终端。结合X-Code、React Native和Ajax等IOS开发技术,设计灾害监测系统移动终端(IOS版)的架构、功能、数据处理流程等,实现了灾害监测系统的移动终端。实验结果表明,灾害监测系统的移动终端能够提高信息时效性和快速处置问题的能力,为移动终端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简称:灾害监测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简称:运维)工作是保障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灾害监测报警及设备状态数据的分析应用,可为系统运维提供决策支撑.文章概述了灾害监测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对风监测异常数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风速风向计异常数据判识方法;通过分析灾害报警数据开展高速铁路沿线大风、强...  相似文献   

9.
敖宏 《成铁科技》2010,(2):42-44
针对铁路泥石流、落石、洪水等自然灾害,设计了一套工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该系统以线路工务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远程监测技术,配合远程图像监测,实现了工务灾害的动态综合监测。本文介绍了系统的主要监测设备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隧道洞口坡段落石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隧道洞口坡段落石灾害防治决策的需要,针对铁路和公路的隧道洞口及交通运营特点,从落石致灾可能性(包括危岩崩落可能性、落石达到洞口区域可能性)和致灾严重性2个方面对落石灾害危险性等级进行综合评价,据此定义隧道洞口坡段落石灾害危险性分级指标,并在量化评分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建立隧道洞口区域落石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方法。将该方法用于8个隧道洞口的落石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落石防治决策需要,并可为落石运动路径、速度、动能等计算设定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1.
从重大恶性事故,职业灾害伤亡总数,职业危害,经济损失4个方面讨论了我国的职业灾害问题,并提出职业灾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高速铁路自然灾害与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简称:灾害监测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稳定运行,通过分析灾害系统监测面临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需求,设计了灾害监测系统安全体系架构,结合具体模型和数据处理流程,重点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不同方面对灾害监测系统软件的安全系统进行设计。应用结果表明,在不降低软件性能条件下,安全架构及设计方案对提高软件安全性有明显效果,可有效地提高灾害监测系统自身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大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的大数据分析研究,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MapReduce/Spark计算框架、数据挖掘等技术,对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的灾害规律分析、灾害预测、运用规则优化、监测点布设优化、设备选型、设备状态分析等进行研究。以大风规律和设备运行状态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左右的大风集中在15~16 m/s之间,通过优化大风报警阈值,可有效降低大风报警次数;电源故障是灾害系统设备的主要故障,需对其进行重点监测和维护。该研究可解决目前灾害监测系统运用和维护中遇到的问题,为灾害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与应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速铁路安全保障系统之一,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简称:灾害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列车在灾害天气和突发异物侵限事件下安全运行的根本保障。针对灾害监测系统故障数据特点,构建了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的灾害监测系统故障分析表,对该系统的故障表现、故障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灾害监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可知,该方法优于传统的基于C4.5决策树的故障诊断方法,有助于灾害监测系统故障的快速诊断、定位和处置,减少人工排查设备故障的工作量,为灾害监测系统的运营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京津城际铁路信号系统与落物、地震、风、雨、雪等灾害报警系统接口的设计方案,以及信号系统对各种灾害发生后相应的动作反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灾害监测铁路局中心系统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发布,各铁路局分别开始建设灾害监测铁路局中心系统,并将既有灾害监测系统接入铁路局中心系统。本文根据铁路局中心系统的结构和既有灾害监测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2种接入方案,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用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滑坡灾害敏感性区划图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环境下应用Logistics回归模型编制地质灾害区划图。针对网格的生成、致灾因子的选择、不重合边界等问题,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SPSS的统计功能,消除了这些问题对滑坡灾害区划图的准确度的影响。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根据历史灾害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方法编制的滑坡灾害敏感性区划图,确定最优编制方法。对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滑坡灾害敏感性区划图提出若干指导性建议,丰富和完善了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滑坡灾害区划图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风沙灾害地域性强,具有防治难度大、周期长等特点。为减轻风沙灾害对铁路的危害,以兰新铁路沿线的遥感数据和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速、植被、海拔、坡向、干燥度、地表粗糙度与风沙灾害的权重关系,并采用多因子评价模型对兰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风沙灾害评价中,植被指标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为风力;风沙灾害重度区主要位于阿拉山口、达坂城、百里风区和烟墩风区,中度区主要位于精河县境内临近艾比湖区域;与近50年兰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发育情况相比,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瓦斯事故屡屡发生,让人谈而生畏,结合宜万铁路打子坪瓦斯隧道处理,详细阐述了该隧道瓦斯产生的原因、灾害分析和治理措施。施工中通过加强超前瓦斯探测及监测、加大施工通风、采取防爆设备等措施,成功避免了瓦斯灾害的发生,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疆克拉玛依至塔城铁路风雪灾害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风吹雪灾害是克塔铁路选线及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风雪灾害特征,有效避免和减少灾害段落,对线路方案选择及雪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既有气象资料,结合现场考察和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大气污染模式中气象模块的模拟结果,得出冬季的主导风向为东、东南风,夏季的主导风向为西、西北风,风向季节交替明显,东、西大风相继出现;冬季风普遍大于夏季风,风雪灾害防治的重点是冬季的风吹雪。利用卫星影像和区域气候模拟分析得出,南方案(老风口展线方案)可能发生风吹雪的段落比北方案(玛依塔斯走行方案)长24.2km,频次也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