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缓冲器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缓冲器工作中的能量变换关系,分析了调车工况及列车工况中 两种不同类型的车辆冲动,即速度型冲动与载荷型冲动。文中用动力学 的方法,分析了速差、缓冲器特性曲线形状、缓冲器摩擦特性等时缓冲 器吸收能量及最大纵向力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评价缓冲器的工作能力, 引入了能量储备系数。文中还对缓冲器的改进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米轨货车橡胶缓冲器—— XJH-1的新型结构方案与设计计算方法。该缓冲器仅由盖板 -橡胶与隔板 -橡胶两个互换性单元构成 ,采用零初压力 ,制造与维修时无须专用装拆设备 ,具有重量轻、冲击力低和缓冲效果好的优点 ;而且安装拆卸方便 ,互换性好 ,制造与维修费用低 ,充分利用了缓冲结构空间 ;为开发大容量提速、高速和重载铁路车辆橡胶缓冲器奠定了基础。设计计算方法有效地应用到了缓冲器开发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车的防火安全,是现代铁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旅客列车设计构造的改进、设备的增加和运行时速的提高,都给旅客列车防火防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后方基地平时预扩编汽车运力的重要地位作用,扩编汽车运力的基本原则、规模和方法,提出扩编汽车运力应把握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建立快速的平战转换机制、采取多种渠道落实经费保障、结合保障任务认真组织演练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使用空气制动与列车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系统,以MT-2型缓冲器为基础,通过改变缓冲器局部特性曲线,研究了快捷货车在紧急制动以及调车冲击工况下,缓冲器不同特性对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考虑改进现有的MT-2型缓冲器,在20 mm或者30 mm以内的小行程范围内阻抗力平缓升至300 k N,以减小运行工况下的纵向冲动;在20 mm或者30 mm之后的大行程范围内可保持原有特性,使其具有足够的容量来确保调车作业.  相似文献   

6.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针对铁路旅客需求特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旅客列车服务质量重要度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权重确定及评价方法上,运用专家打分法对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利用灰色关联度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集成对列车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以G55次、T261次、2083次列车为例,通过对三类不同类型旅客列车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及对比分析,得出不同类型旅客列车之间服务质量的差异结果,对比后提出了改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研究基于大站换乘的旅客列车开行模式及其适用条件,分析了当前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面临的新形势及直通优先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对基于大站换乘的旅客列车开行模式的主要思路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铁路客运站类别划分、铁路客流划分、旅客列车类别划分、客流集结规律、基于集结后的客流的旅客列车开行数量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基于大站换乘的旅客列车开行模式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大站规划与设计要体现方便换乘的功能、创新铁路企业客运组织理念、改变旅客出行行为,从而为采用基于大站换乘的旅客列车开行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BP神经网络快速准确地建立缓冲器模型,对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单车碰撞试验进行模拟仿真,并与试验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拟合出缓冲器工作过程的曲线形式与试验曲线形式相似性较高;所拟合的最大阻抗力与试验最大阻抗力误差基本在10%以内,发生位置误差小于1 mm.构建的缓冲器数学模型有利于进一步对HM-1型与HM-2型重载货车缓冲器力学特性的研究,也可以用于其他型缓冲器,利用试验数据构造缓冲器模型.为重载列车缓冲器的试验结果处理、缓冲器模型建立以及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BP神经网络快速准确地建立缓冲器模型,对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单车碰撞试验进行模拟仿真,并与试验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拟合出缓冲器工作过程的曲线形式与试验曲线形式相似性较高;所拟合的最大阻抗力与试验最大阻抗力误差基本在10%以内,发生位置误差小于1 mm.构建的缓冲器数学模型有利于进一步对HM-1型与HM-2型重载货车缓冲器力学特性的研究,也可以用于其他型缓冲器,利用试验数据构造缓冲器模型.为重载列车缓冲器的试验结果处理、缓冲器模型建立以及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气液环簧组合式缓冲器呈现非对称拉压动态特性问题,构建了气液环簧组合式缓冲器动力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编制了考虑不同吸能元件特性的车辆冲击动力学模型程序,研究了两辆单车冲击及两列动车组冲击的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式缓冲器动力学模型既能有效地模拟拉伸状态下环簧缓冲器的线性加载特性,又能较好地模拟压缩状态下气液缓冲器随冲击速度变化的非线性加载动态特性,即组合式缓冲器动力学模型体现了明显的非对称拉压特性;低速与中高速冲击过程中,组合式缓冲器动力学模型及车辆冲击模型可依次完整有效地模拟缓冲器-压溃管-防爬器-车体结构变形产生的缓冲吸能动态过程及磁滞拉压特性曲线;列车冲击速度为5 km·h-1时,最大车钩力及组合式缓冲器最大行程均小于缓冲器阻抗力和行程限值,其压缩加载特性曲线仅呈现出气液缓冲器的加载特性;冲击速度为20 km·h-1时,最大车钩力为2 900 kN,最大行程为534 mm,防爬器已经触发,其压缩加载特性曲线呈现出了气液缓冲器-压溃管-防爬器组成的连续力学特性,此时车体结构未发生破坏;冲击速度达到25~30 km·h-1时,列车开始发生结构破坏,车钩力陡升;全自动车钩与半永久车钩参数选型能够满足冲击速度20 km·h-1以内的列车车体结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新型铁道车辆液气缓冲器动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货车编组场的安全连挂冲击速度和调车作业的效率,开发新型铁道车辆缓冲器,概述了新型铁道车辆液气缓冲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建立了新型液气缓冲器的列车纵向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液气缓冲器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新型液气缓冲器调车冲击时,在阻抗力不超过2200kN时,容量可以达到160kJ,吸收率大于90%,新型液气缓冲器能使货物列车的紧急制动特性和起动牵引特性满足车辆使用要求,提高车辆的调车冲击速度,减缓及耗散列车在运行中车辆间的纵向冲击和振动。  相似文献   

12.
The research on the form and control method of impact load arresting buffer has been an active topic in the field of buffer arresting system (BAS). It becomes significant on reducing the weight of arresting system, improving the hindered efficiency, and guaranteeing the security of BAS. The hydraulic hindered device of impact load is currently used in BA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system needs large power sources. However, once the power of active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is turned off, there arise unpredictable security risks. An arresting form of semi-active control based on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MRD) is proposed, and the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BAS is established. Meanwhile, the state equation of impact load BAS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pact load buffer arresting, and its sliding model buffer control is achieved. Due to the chatter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output signal of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the method to prevent chattering is designed based on short-term energy and zero-crossing rate detection. For the model and chattering suppression of sliding model buffer control algorithm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tate equation and the arresting model are reasonable, and the design of semi-active control algorithm is effective.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buffer control system requirement and the accuracy,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chattering of sliding mode control algorithms, and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the BAS.  相似文献   

13.
Robust buffer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quality of service rout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AQM) is essentially a router buffer management strategy supporting TCP congestion control. Since existing AQM schemes exhibit poor performance and even instability in time delay uncertain networks, a robust buffer management (RBM) mechanism is proposed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BM consists of a Smith predictor and two independent controllers. The Smith predictor is us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round trip time (RTT) delay and to restrain its negative influence on network performance. The main feedback controller and th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 are designed as proportional-integral (PI) controller and proportional (P) controller by internal model control (IMC) and frequency-domain analysis respectively.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n Netwrok-Simulator-2 (NS2),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RBM can effectively manage the buffer occupation around the target value against time delay and system disturbance. Compared with delay compensation-AQM algorithm (DC-AQM),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 algorithm and random exponential marking (REM) algorithm, the RBM scheme exhibits the superiority in terms of stability, responsiveness and robustness.  相似文献   

14.
在列车运行图中加入合适的缓冲时间对减少列车晚点和晚点传播而言很重要。为寻找缓冲时间的合理取值,以某一列车的源发晚点造成其后续列车继发晚点的总时间为评价指标,将列车源发晚点分为进站晚点和出站晚点两个部分来进行讨论。作者分别描绘了在这两种情况下评价指标随缓冲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寻找曲线变缓的临界区段来确定缓冲时间的合理取值情况。假设进出站时发生源晚点的第一列车的晚点概率服从负指数分布,研究表明在进站情况下,缓冲时间的合理取值只与具体的车站晚点参数有关,并随其增大而减小;在出站情况下,缓冲时间的合理取值与车站晚点参数的关系不大,而与最小列车间隔时间的大小有关,并随其增大而增大。综合进出站情况,取列车在一个车站出发情况与在下一个车站到达情况的两个缓冲时间合理取值的较大者为最终缓冲时间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15.
撞击荷载下耗能装置缓冲吸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桥墩表面设置耗能装置可提高城市立交桥桥墩和高架桥桥墩抵抗车辆撞击的能力。通过对配置耗能装置桥墩试件侧向撞击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耗能装置缓冲、吸能效果及其对桥墩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置合理的耗能装置能够降低撞击力,达到良好的缓冲效果;同时能够吸收部分撞击能量降低桥墩的动力响应。撞击力可降低49%,跨中受拉钢筋峰值应变可降低63%,跨中位移峰值可降低75.6%。  相似文献   

16.
随着EGA/VGA彩色适配器在IBMPC系列及其兼容机中的广泛应用和各种高级语言版本的更新 ,用户已能在屏幕上绘制精美的彩色图象。然而 ,由于DOS操作系统的拷屏程序仅对CGA显示模式有效 ,高分辨率图象的屏幕硬拷贝就成了问题。常规解决方案是直接读取视频缓冲区 ,而不同显示模式的不同缓冲区首址 ,更令编程雪上加霜 ,且通用性差。本文介绍的方法采用直接读取屏幕象素 ,不涉及显示模式 ,具有编程简单 ,通用性强的特点。而其驻留内存的工作方式 ,又使应用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7.
轿车随动悬架中橡胶悬置元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轿车随动悬架中橡胶悬置元件的基本性能 ,探讨了橡胶悬置元件参数及其刚度特性变化对轿车随动转向效应的影响 ,着重讨论了用于随动悬架中的橡胶悬置元件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列车运行图可调整度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分析了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对列车晚点传播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列车运行图调整系统,对给定晚点程度的列车进行模拟调整,从而计算出列车晚点恢复率,晚点传播区大小,连带晚点时间和关键列车运行线等。指标来达到对列车运行图可高速程度优劣评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承受冲击载荷的机械零件设计时,提出了一个新的设计原则,并将冲击问题转化为形状优化设计问题。研究表明,该设计原则给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权衡,作为一个例子,本文计论了缓冲孔和它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