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桥隧相接隧道明洞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傍山或斜交隧道,为了有效保护环境,经常采用棚洞、加长明洞等处理方案,但在高线位的斜交出洞隧道方案中,由于受地形限制,有时不得不采用将桥梁设置于隧道内的桥隧相接方案.在张石高速公路东峪隧道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加长明洞,将箱梁桥台设置于隧道明洞内的桥隧相接设计方案.设计中考虑了隧道出口段施工难度及安全性,桥隧相接结构的可靠性、便利性及防排水等因素.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桥隧相接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该结构的位移、应力均在安全范围内.东峪隧道桥隧相接结构的顺利完工验证了该结构设计的可行性,也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六安至武汉高速公路安徽段李集Ⅱ号隧道为背景,研究浅埋偏压段桥隧相接特殊洞门施工及相关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BIM+GIS技术主要应用在设计阶段,包括通风方案优化、排水设计优化、分岔隧道数字化设计与虚拟建造、桥隧相接精细化设计等。通过二、三维设计结合,提高隧道复杂节点设计质量,设计意图更容易传达;动态模拟隧道通风、排水设计方案及效果,为后期运营提供科学指导;BIM+GIS技术高效选择最优路线;虚拟建造,优化设计方案,规避后期施工安全风险。某项目运用BIM技术解决超特长隧道设计痛点,提出解决方案,收到较好的效果,对同类型项目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正辉 《隧道建设》2012,(Z1):99-101
为解决山区铁路客运专线桥隧相连结构高边坡的施工安全问题,主要从施工方面对合福铁路客运专线芹口隧道出口桥隧相连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施工组织中的重点、采取的技术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如下:1)在桥隧相连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的滞后性;2)施工组织各工序前后步骤必须严密。  相似文献   

5.
山岭峡谷区公路隧道群是近年来我国山区公路隧道建设发展的新形式,它在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等方面和一般公路隧道相比具有地形陡峻、洞口地质条件复杂、桥隧比例高(洛塘至罐子沟段桥隧长度占全线91.2%,隧道长度占全线47.6%)、施工条件困难、隧道弃渣量大、投资高且风险较大等特点,本文结合武罐高速公路洛塘至罐子沟(甘川界)段工程设计对山岭峡谷区高比例桥隧路线的工程特点及主要技术问题、隧址选择的影响因素、隧道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该路段隧道线性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6.
漆树槽分岔隧道施工变形监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岔隧道是在我国西部交通建设中涌现出的一种新式隧道,应用于桥隧连接处,造价低.该文结合漆树槽分岔隧道,介绍了分岔隧道变形监测的方法,并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在当前支护和施工方案条件下隧道纵向变形特点、大拱段伴随开挖和支护的进行所表现出来的施工动态响应特点及隧道开挖面表现出来的空间效应特点.同时,在分析隧道变形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无砟轨道被广泛应用,桥隧群、长大铁路隧道等多采用无砟轨道结构。无砟轨道对隧道仰拱、底板等下部结构质量要求高,隧道施工质量提升跟不上高速铁路发展的脚步,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部分质量缺陷,严重影响铁路工程整体质量,必须进行彻底整治,确保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8.
许占良 《隧道建设》2018,38(Z1):115-120
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经过湘中低山丘陵区、湘中中低山区及云贵高原东缘高山区,项目桥隧工程多,工程设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为解决项目在复杂山区困难条件下的桥隧相连、大量隧道洞口偏压高陡,部分隧道洞口段穿越岩堆或顺层等不良地质等造成的诸多设计施工难题,针对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的特点,通过研究复杂条件下桥隧相连工程的相对关系,将复杂山区的桥隧相连工程划分为隧桥串接、隧桥对接和隧桥毗连(短路基)3种衔接方式分别系统处理,首次开发并应用高速铁路分离式隧桥串接洞门,用于解决桥隧相连情况下的隧桥串接洞门设计; 通过研究偏压、高陡洞口地形、地质,对困难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提出采取“耳墙+护拱+反压回填”暗挖进洞技术、锚固桩正面防护技术及基底桩基托板技术等工程方案解决了进洞困难、洞口不良地质、隧底软硬不均或部分悬空、安全施工等难题。  相似文献   

9.
杨红亮 《桥梁建设》2012,42(1):118-122
为解决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相连地段梁体预制、架设难题,以济晋高速公路工程中桥隧相连地段梁体施工为例,介绍该工程中四里沟大桥和四里沟中桥的梁体预制及架设技术.通过梁体预制及架设方案比较,采用在隧道内预制梁方案,解决了隧道口无场地的问题;采用满堂支架配合人字扒杆架梁方案,并通过合理利用现场地形和资源(隧道弃碴),解决了架桥机无法在隧道口架梁的问题.该梁体预制、架梁施工技术适用于梁片数量少、梁体吨位大,隧道口距桥台尾距离小于10 m,且采用架桥机架梁既困难成本又很高的桥隧相连地段.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宜昌长江大桥、齐岳山隧道等工程的先后破土动工,湖北宜昌至重庆万州这一被誉为中国目前施工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已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宜万铁路有隧道1 1 4座,总长2 2 0km ,桥梁1 83座、总长5 6km ,桥隧总长占整个干线71 %以上,是目前中国桥隧距离占干线比重最大的铁路。这些  相似文献   

11.
山地城市桥隧相连隧道洞口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城市交通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需求旺盛,为了减少道路建设对区域规划的破坏及既有建筑的影响,城市隧道工程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以重庆市渝中连接隧道为依托,介绍城市桥隧相连隧道洞口结构设计相关技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工程是大连市交通局在"十三五"期间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也是大连市在建公路工程中桥隧比最高的项目。由于东北地区每年的有效工期相对较短,特别对于需要保证施工连续性的隧道工程来说,冬季能够正常施工尤为重要。以5号隧道冬季施工为例,通过分析冬季施工的关键环节,借鉴其他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从原材存放、施工环境、后勤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隧道冬季施工解决方案。结果表明:采用料仓保温、隧道封闭、加工场围挡、管线包裹等防寒保温措施可有效控制隧道冬季施工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是我国西南山区第一条高标准快速铁路,桥梁座数多.结合桥隧相间、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的环境特点及合理的施工方案,制订了在峡谷或河流处采用大跨度桥梁,在简支箱梁相对集中且不通过隧道地段采用32 m双线整孔预制箱梁,在桥隧相间的山区地段,采用32 m预制简支组合箱梁,隧道间困难地段采用便于现浇施工的小跨度连续刚构、连续梁及T构的设计施工方案.介绍该线的主要桥梁结构形式,重点介绍32 m简支箱梁的设计施工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以大连南部滨海大道东端桥隧工程为例,主要介绍了大型城市地下立交的结构型式、平面分岔结构,以及隧道的整体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该隧道特有的超大断面、大断面与明挖箱涵连接,明挖箱涵与双连拱隧道等特殊结构型式在我国隧道建设中均属罕见,可为我国其他地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岭高速公路受地形限制,箱梁预制没有理想的预制场地,本文通过40m箱梁在隧道内预制技术的探索,为桥隧相连项目的箱梁预制创新了施工方法。本文仅介绍了隧道内箱梁预制特殊采取的工艺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安全》2022,(3):48-49
2022年3月1日,2022年度《关于中心城区高峰时段桥隧桥隧错峰通行的通告》正式施行,在2021年度的基础上新增西部片区"一桥三隧",即双碑大桥、双碑隧道、大学城隧道和中梁山隧道,其他通行规则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山区高速公路桥梁下部结构在设计中遇到的横断面地势较陡、桥隧相接等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总结经验,可供类似桥梁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由于分离式隧道常受到特殊地质及地形条件、线桥隧衔接方式等因素的限制,因此会设计为连拱隧道。连拱隧道多处于围岩地质条件差且复杂多变的浅埋地段,隧道进出口段属于偏压隧道。由于连拱隧道施工工序繁多,开挖和支护相互交错,中墙顶部的围岩多次受到应力重分布的扰动,且由于支护衬砌与中墙非同步施工,因此施工中易出现开裂问题。文中依托云南石红高速公路大中山隧道群工程,对偏压地形双连拱隧道先行洞二衬开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裂缝加固处治措施。观测结果表明,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两江桥隧道与既有轨道6号线小什字~大剧院区间隧道交叠段的复杂位置关系,进行了相应的结构设计。通过对两个最不利断面的数字仿真,分析了两江桥隧道建设对轨道隧道的影响,提出了对轨道隧道的施工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余晶  魏龙海 《路基工程》2017,(6):183-188
近接市政隧道施工围岩扰动次数多,应力重分布复杂,相互影响较大,施工安全受控因素多。结合大连南部滨海大道东端桥隧建设工程近接既有白云隧道的工程实际情况,利用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对近接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变形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围岩应力、变形大小及塑性区范围,提出了工程控制措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施工过程新建隧道支护结构变形及既有白云隧道外观进行了监控量测。监测结果显示:隧道施工引起的隧道拱顶沉降和洞周收敛变形量相对较小,提出的控制措施有效地确保了该近接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